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有此一说     
杨学 武 提出 :警惕官场“唯新主义” 杨 学 武 的 文 章 说 ,如 今 某 些 地 方 的 官 场盛 行 一 种“ 唯 新 主 义 ”现 象 ,不 免 令 人 忧 心 。  所 谓“ 唯 新 主 义 ”,就 是 新 的“ 两 个 凡 是 ” — — 凡 是 新 的 就 是 好 的 , 凡 是 新 的 就 要 紧—  跟 。在“ 唯 新 主 义 ”指 引 下 ,隐 藏 的 是 形 式 主  义 泛 滥 ,官 僚 主 义 盛 行 ,贪 污 腐 败 成 风 。揭 开 “ 丰 功 伟 绩 ”的 面 纱 ,就 可 以 发 现 他 们 新 办  的 企 业 由 于 产 品 没 有 市 场 而 濒 临 破 产 ,新 上  的 项 …  相似文献   

2.
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必将引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站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使其在新的形势下焕发新的活力,体现新的作为。一、加强和改进站段思想政治工作,是适应新体制要求,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加强和改进站段思想政治工作,是适应新体制的客观需要。路局管理体制改革后,站段思想政治工作尚存在许多不适应问题。当前主要有三点:一是“唯诺型”思维方式不适应。唯诺至上,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干,只是起到“传声筒”作用,没有消化融合,联系实际,失去…  相似文献   

3.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08,(20):59-59
干革命、搞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死抱“普遍真理”不放,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切从教条出发,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无来历,那叫死板的本本主义;只见“具体实际”纷繁复杂,淹没在“具体实际”的汪洋大海,只相信主观经验,不相信革命理论,只摸石头,  相似文献   

4.
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在思想政治工作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经常出现时“左”时右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一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发扬优良传统,就忽视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思考应该继承什么,应该摒弃什么,而照搬过去的一套,甚至于照搬过去的一些“左”的做法;另一种是,一强调适应新的情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认为“老传统解决不了新  相似文献   

5.
如果“唯学历论”的就业体制不改变,如果“以分取人”的人才标准不改变,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不改变,那么,对于“应试教育”的种种批评,关于“减负”的种种规定,便永远只能是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美籍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并将这种组合引入生产系统。这种创新活动一般包括“创造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新的材料或供应源”和“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这里,熊彼得把发明和创新作了严格的区别。创新就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在发明未转化为创新之前,发明只是一个新观念、新设想,与经济上是不相干的。技术发明不经过创新就不可能对产业系统产生影响。一项科研成果只有经过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作文与作人     
作文与作人章圣之“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包含着深刻的真理。这话看来并不复杂,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的。不唯书,需要联系实际。而且有见识,敢于坚持真理,如果不牵涉人事问题,事情也好办;不唯上,便比较复杂了,“上”是各有不同的,有愿意听取“下”的不同意...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分析“左”的表现,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犯“左”的错误,与唯政治化思维方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从根本上防止“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必须摒弃唯政治化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分封制是中国西周和中世纪西欧都曾出现过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历年来对它的研究一直成为史学界的热门话题。但人们普遍重视的是对它们的分别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二者是完全等同的;二是认为二者是根本相异的。实际上,二者之间既有诸多“同”的所在,也有不少“异”的特色。中西实行分封制的背景、目的基本相同,但侧重点不同西周王朝以“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当时,武王面临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新”政策而始行周初大分封…  相似文献   

11.
一是不唯职称学 历,大力挖掘“业绩”型 人才过分看重学历职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这部著作时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其中对于列宁的反映论思想的争论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个问题,《唯批》反映论思想的实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还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唯批》发挥的是传统认识论提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宣扬客体至上,忽视或排斥主体因素,因而实质上是费尔巴哈的直观反映论。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唯批》既坚持了实践观点,又阐明了认识的辩证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能  相似文献   

13.
钟苹  李祖超 《理论月刊》2015,(3):153-157
培养大批勇于担当实现“中国梦”重任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但培养担当“中国梦”重任的创新人才面临着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佳、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忽视创新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等困境.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唯成果论”评价机制的束缚等是其主要原因.要想走出困境,必须用“中国梦”引导创新人才坚定理想信念,用“中国梦”促进创新人才牢固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励创新人才承担历史责任,用“中国梦”指导创新人才明确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燕珂 《创造》2022,(9):35-38
<正>从时代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来看,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打上了“深度科技化”的烙印。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抑或是民生改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科技与时代发展深度融合的态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人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意蕴深远的新论述新观点,这也成为理解和打开新时代中国科技人才事业的理论钥匙。  相似文献   

15.
附逆后 ,周作人以“道义之须事功化”为其从奸自辩。“道义之须事功化”确与周作人附逆有密切联系 ,但这是周作人片面的、抽象的理解“道义”与“事功”的关系 ,陷入唯事功论。不讲气节 ,不论道义的周氏“事功论” ,是一种自我欺骗的漂亮辞藻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再次把人才这一古老而重大的理论问题推向了社会热点地位。打“人才”这张牌,已成为许多有志在西部大开发中显身手展宏图领导者的胸中大事。要构建成一支富有奋进精神,精明干练的人才队伍,并非一件易事,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求才之诚,举才之德,容才之量,护才之胆,育才之情。要不唯上、不唯亲、不唯顺、不唯贤、不唯全,开创一代用人新风。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抓好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现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这必须引起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煞住,越快越好。”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掩盖矛盾,不说实话;唯书唯上,不讲实际;空话连篇,不干实事;只图热闹,不求实效。如此种种,若不紧急刹车,势必误国误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带头做到不求名、不求利、只求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务实事、求实效。 唯实必务实。务实事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要做到让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决定》提出的"四不唯",体现了选才理念的创新。它对于建立和完善选才机制、创造一个人才辈出的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四不唯"选才是时代的呼唤进入21世纪,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呈不断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能不能发挥,地位能不能巩固,工作能不能加强,关键在改进,出路在创新。 一、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改进创新。工作要创新,前提是思想要解放,敢于跳出传统思维定势的小圈子,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工作思路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必须冲破思想禁区,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路再突破,摆脱“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向“唯实”转变。比如过去,我  相似文献   

20.
胡遂 《湖湘论坛》2004,17(1):25-27
王维由于受到禅宗“一行三昧”修持法门的影响 ,所以在为人处世、进退行藏诸方面采取了一种“无住、无念、无相”的禅者生活态度 ,所谓“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晚年唯好静 ,万事不关心” ,“色空无碍 ,不物物也” ,“苟身心相离 ,理事俱如 ,则何往而不适 ?”就是这种生活态度在其诗文中的典型表现。但是 ,这种禅者生活态度在给予他的人生以不乐仕进 ,淡泊名利、与物不拘、和光同尘、随缘自适等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使他泯灭了对是非曲直的分别 ,从而为他那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圆滑世故的混世主义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