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民日报》8月11日刊文《别让"官赖"成为诚信建设绊脚石》,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现象有所抬头,"官赖"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长期拖欠债务,有的"新官不理旧账",有的玩起资金"躲猫猫",致使法院的还债判决书俨然成了"法律白条"。政府部门本应带头讲诚信守信用,但一些地方政府长期拖欠工程款,欠债不还,产生了新型债务关系,变成了"政府债主",成了百姓口中的"官赖"。这样的"债主",其实质就是利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有媒体曝光,多地政府长期拖欠工程款现象有所抬头,"官赖"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长期拖欠债务,有的"新官不理旧账",有的玩起资金"躲猫猫",致使法院的还债判决书俨然成了"法律白条"。"官赖",说穿了,是执政官员害怕承担责任所致。因此,除了加强官员道德建设,还必须以法治化思维来治理。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项目,盲目追求"高大上",没有钱就"挖东墙补西墙",挪用其它项目资  相似文献   

3.
"温氏官相",受老百姓热捧自在情理之中。众人评说某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是对其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最高褒奖。说某人"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自然是对那个人不敢恭维,甚至于觉得"一塌糊涂"。官员的言谈举止,统称"官相",自在百姓评判之列,大官也好,小官也罢,虽高  相似文献   

4.
新官理好旧账是建设诚信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必要环节。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的坏现象,就要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任后追责和新官考核双重机制予以刚性规约,同时要让官员在思想深处闹一场革命,让新官在思想上认识到理好"旧账"是政府必须兑现的"承诺"。  相似文献   

5.
几乎每个贪官的“出事”,都与卖官有关。大官卖大官,小官卖小官,买官得官做,做官再卖官。查处不谓不严,惩罚不谓不重,打击不谓不狠,可官场交易仍是层出不穷,屡禁不绝。在某些地方,甚至异常地火爆。前边的栽倒了,后边的又站出来。难道卖官,就真得这么有利可图?真值得这么铤而走险?一问:“利润”几许?有可能,卖官是天底下“利率”最高的买卖。有个现成的例子,最近受审的四川省  相似文献   

6.
据《半月谈》今年第4期报道:河南省某县数月无雨,麦苗泛黄,乡镇干部却忙于换届,无人组织抗旱,原因是"官位"没有落实。人大、政府换届选举之时产生的这类"官等官"现象,非此一例。有的换届未动,"关系"先行,早活动,早舆论,早调动;有的以届为"界",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反正站外有人干";有的换届"患病",瘫痪软弱,得过且过,坐等换届,等等。"官等官"现象,说明有些干部认识不到换届的目的和意义,处理不好届与届、"新官"与"旧官"之间的关系。这种现象不利于工作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曾经入木三分地指出,“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官瘾很深的人,骨子里只想当官,当了小官还想要当大官,当了大官还当更大的官,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们想当官想得死去活来,连做梦都在想,为了当官可以不择手段,连脸面、良心、人格都不要了。  相似文献   

8.
公安政策执行过程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其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一直是传统观念所否定的。其实,"对策"现象具有两面性,它既包括创造性的积极应对,也包括欺骗性的消极应对。文章认为,在肯定政策执行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原则不排斥"对策"的前提下,创造性执行属于"下级对策"中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下级的消极性应对除了主观因素以外,其实也有许多下级自身难以摆脱的"无奈"。理性的解决途径不是不要"下级对策",而是如何激励创造性的积极对策,抑制消极性对策,在上下级之间找到两者科学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营商环境核心问题是政企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效维护市场关系、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市场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抓好政务诚信建设.当前,民营企业家普遍认为,营商环境的真正"痛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官不理旧账".一些地方一届政府一套政策,一任领导一个想法,一旦主要领导干部变动,相关工作延续性就受到影响,有的甚至推倒重来,根本不把承诺和规划当回事,导致企业血本无归.二是"开门迎客,关门打狗".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承诺都能做,一旦市场主体资金到位、项目启动,就完全变成另一副面孔.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政务诚信问题.启示我们政务诚信犹如附着在政府肌理中的"思维之纲",必须抓住政务诚信这一"牛鼻子",努力打造无障碍、重规则、高品质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过年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相互恭贺,以让亲情、友情在年节的温馨中得到升华。然而,近几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已被某些人“异化”成“每逢佳节倍思官”了。“思官者”情形有二:一是无官思有官,二是小官思大官。这些人大都借年节气氛和谐,时间宽裕之机,以“拜年”之堂皇名义,纷纷到“官家”亲近亲近,联络联络,为日后晋级升官向上爬打基础。“思官”者进得官家门,彼此寒喧一番,不显山不露水,献上礼盒,然后静候佳音。之所以出现“思官”现象,原因在于有极少数掌权人对“思官”者特别偏爱。他…  相似文献   

11.
读路军《批判“老百姓”意识》(《民主与科学》2003年第4期 ) ,首先令我感到震动的是作者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其次才是作者犀利的笔锋。“老百姓”意识是早该批判的了 ,不批判这种意识 ,我们的法制建设无从谈起 ,我们的民主无从谈起 ,我们的腐败现象无法消除。相对于官 ,无官者是老百姓 ;相对于大官 ,小官是老百姓。这样介定之后 ,我们就容易得出中国的很多社会现象源于老百姓 ,或者说是源于老百姓意识。是“老百姓”这块土壤滋生了各类现象 ,是“老百姓”意识淡化了公民的责任。中国历代的大小贪官污吏没有一个与受贿无关的。有受贿者 ,…  相似文献   

12.
刘文平 《群众》2013,(9):20-20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解决"四风"问题,对于改善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党群互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群众观点深化党群互信问题认识。为什么有些群众会越级上访?为什么许多干部夜以继日工作却不时引发群众不满?为什么一些民心工程在老百姓眼里却是政绩工程?这些都说明了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存在不信任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互信问题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但是,"四风"的存在、决策的失误、服务承诺的不兑现、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及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等,都在透支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互信。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有些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生了动摇,没有弄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自觉不自觉地淡忘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3.
<正>有句老话说"新官不理旧账",意思是新上任的官吏对前任经手的案件不会主动重审,更不会主动翻案,否则会给自己招来麻烦。但从现代领导履职的角度和对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要求来说,可理解为"新任领导对前任领导任期内发生的一些业务没有积极进行处理""对前任领导任期内出现的一些矛盾或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想也不愿意去化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任领导的政绩观存在偏差:问题是前任留下的,  相似文献   

14.
《人民论坛》2012,(18):14-15
相当一段时期以来,食品安全事件、司法不公正问题、贪污腐败、暴力拆迁、官员承诺难兑现等消蚀着中国民众对个别地方政府的信任,部分百姓在谣言面前,宁可相信谣言而不相信政府。于是,面对热点事件,只要是涉官、涉权的都会出现"不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一种“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在上任伊始,对前任领导班子和领导的工作评头品足,轻易否定,另起炉灶;有的领导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  相似文献   

16.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四风"问题.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令人厌恶的"四风"现象呢?不妨为其画画像. 形式主义——官出数字、数字升官的"虚架像".一些领导干部检查工作,总是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不调研、不走访,报喜不报忧,被表面现象遮住眼睛,助长了形式主义流行.于是便形成了:编计划时"拍脑袋",表决心时"拍胸脯",总结工作"拍桌子"的"虚架像".  相似文献   

17.
鄂组研 《政策》2005,(3):45-45
当前,党内和社会生活中存在一种不良风气,即 一些人热衷于跑到领导干部家中进行"家访"。我们认 为,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 视和警觉。 "家访"领导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工作 方便,有的是直接找领导解决急事难事,有的系亲朋 好友之间的交往,这些当属正常现象,无可非议。但 不可否认,也有少数人(特别是一些下级和服务对 象)对领导进行"家访"是别有所图的。他们借汇报 工作、看望领导之名,行感情贿赂、钱财贿赂之实。 有鉴于此,不久前,湖北省委常委会决定:一律谢绝 有上下级关系者和服务对象的"家访",有事到办公 室谈。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笔者老家的村两委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对今年年初许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了"验收",村民们对村干部年初的许诺现已兑现表示满意。村干部们说,既然年初向村民作了"许诺",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兑现"。听了村干部们的话,笔者不禁为这种及时兑现"许诺"之举拍手叫好。近年来,有不少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习惯于年初安排工作时,许诺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要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应该说,年初许诺后,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能信守许诺,对自己许诺的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将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高压之下,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人们发现,不仅仅是那些"大老虎"值得高度警惕,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小官贪腐也可能演变成为巨贪,"小官巨贪"的现象在近期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报告中频频被提及。治理小官巨贪现象,关系到反腐成果的真正巩固。我们首先要发问的是,小官何以能够巨贪,小官巨贪的特征和表现有哪些?打"老虎"与拍"苍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数位专家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依照《领导干部廉政自律规定》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向社会公开作出"八项承诺":一是凡是向党委班子成员跑官要官的,不但不给,还要对其批评教育,并告知组织,记录在案,今后对这样的同志一定要注意;二是领导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