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角度来论述预防和控制跨境有组织犯罪的问题,通过对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性质、内容、遵循的原则地分析,以建立有效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体系来达到遏制跨境犯罪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两岸跨境犯罪新情势、新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的"1011"与"0810"项目,以及2011年的"0310"项目行动,让人们见识到跨境电话诈骗之猖獗。事实上,打击跨境犯罪的困境,体现在"跨境"的字义上。从犯罪人的角度而言,跨境犯罪的实施,便意味着增加了执法机关追诉的困难并降低了犯罪人被捕的风险。另外,在此信息社会下,两岸跨境犯罪呈现组织化、科技化、隐蔽化、严重化及被害普及化之新趋势,传统跨境治理体系已无法处理日益复杂化的全球跨境犯罪问题。如何避免全球治理缺口,即"管辖权的缺口"、"参与性的缺口"、"诱因性的缺口"及"功能性的缺口",成为当前防治跨境犯罪急需注意的课题。所以,未来两岸为了有效防治跨境犯罪,应以全球化治理的观点来检视两岸跨境犯罪问题,以强调"网络"、"互赖"及"规制"的特质(低政治、高功能),建立一个永续合作的发展模式,共创两岸人民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有组织犯罪也呈现出跨国、跨境的趋势,并利用不同国家间、不同法域间的立法、司法的差异与冲突逃避打击。尽管两岸四地警方不断探索打击跨境有组织犯罪警务合作的途径,但是,由于四法域间具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在许多方面的合作仍不尽理想。如何在三法系四法域的背景下,建立科学有效的区际警务合作制度应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随着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和常态化,两岸的刑事司法协助也从单一的个案协作发展为具有规范意义的条约化模式以及条约指导下的多层次协作。囿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对于刑事司法协助的定位、指向以及适用范围自然存有分歧。在两岸交流规模愈发频繁,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下,毒品犯罪的跨境化已成为两岸司法机关亟须共同面对的问题。海峡两岸面临的毒情形势有较大差异,司法协助的需求内容各有不同,因此,对于加深司法协助与合作的程度,创新司法协助的手段与模式,应当成为两岸合作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跨境犯罪背景下的警务合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跨境犯罪的发展态势日益严重,其特点也日趋多样,在治理跨境犯罪警务合作上,面临政治体制不同、法域各方法律制度差异、各部门和警种协作等困境。一方面应借鉴国际社会打击跨境犯罪警务合作经验,发挥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金融管理和边境管理,完善地区及国际间司法协作制度;另一方面加强警务合作,防止将打击犯罪问题政治化,在法律制度上互相沟通学习,在司法合作上优化和互补,资源共享。唯此,才能有效打击跨境犯罪,促进各法域的良性互动,维护各法域人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当前,跨境犯罪愈演愈烈,使得国家原来的边界防范处于虚置状态。Martin、Romano、Lupsha、Chin等学者的跨境犯罪理论为怎样应对组织化、规模化的跨境犯罪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跨境犯罪的理解,使得有关防治对策难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寻求科学证据支持的前提下,与时代环境的意识形态相结合,以有效应对各国所共同面临的跨境犯罪的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跨境犯罪迅猛发展,其原因在于:区际间法律制度存在的差异致使不法分子实施跨境犯罪以期逃避刑罚;反跨境犯罪体系不完备,打击不力,助长了跨境犯罪的进一步蔓延;区际间交往活跃,流动性增强,为跨境犯罪敞开了方便之门;内地与港澳经济水平的差异是跨境犯罪的重要诱因;内地与港澳各有特色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实施跨境犯罪;相同或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三地犯罪分子易于纠合。  相似文献   

8.
建立与完善打击跨境犯罪警务合作机制是有效打击跨境犯罪的必要手段,也是契合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跨境犯罪的形式主要有毒品犯罪、电信欺诈、网络犯罪、洗钱犯罪、走私犯罪、恐怖袭击等形式,案件发生具有跨法域性、犯罪主体的组织性、利益追求的非法性、犯罪手段的现代性、侦查主体的复合性、危害结果的巨大性等特点。只有构建跨境直接联系制度、跨境追逃协助制度、涉案财产追缴协助制度、跨境犯罪的"控制下交付"制度、定期的互访交流制度、警务合作的专业团队、犯罪信息查询共享机制等警务合作机制,才能有效打击跨境犯罪。  相似文献   

9.
内地和港澳之间的跨境网络犯罪主要包括通过网络实施的传统非跨境犯罪、传统跨境犯罪以及新型经济犯罪。这些网络犯罪主要以牟利为主,数额巨大;犯罪形式多样,有组织化;犯罪成本小,打击难度大。为了惩治跨境网络犯罪,内地和港澳警方采取了一系列合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内地和港澳三地在法律、技术和协作程序方面存在缺陷,三地警务合作仍然面临挑战。深化三地警务合作必须缩小各方的立法差距,增强对网络犯罪的调查、取证技术能力,建立跨境网络犯罪的协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最高形态的犯罪,被联合国大会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立足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对有组织犯罪的中观防控进行研究和探讨。重点研究具体的制度,即在立法、司法和国际合作方面,对防控有组织犯罪加以阐述,以期通过制度的剖析,建构防控有组织犯罪体系。特别针对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在国际合作方面,强调《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为各国在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的国际合作提供法律基础和统一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前,跨境毒品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给执法机构带来严峻的挑战。除了巨额利润外,两岸四地的特殊地理条件、需求关系以及司法制度的差异也是跨境毒品犯罪泛滥的重要原因。为有效打击跨境毒品犯罪,有必要加强区际刑事司法合作,从警务合作程序、情报共享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商务、跨境汇付及物流寄送等相关领域服务的日趋完善,在不断推进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同时,也为跨国犯罪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特别是在假药犯罪领域,不法分子利用各国监管政策差异较大、境外需求市场广阔等条件,跨境实施制售药品犯罪。因此,要从经侦实务出发,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入手,结合侦办实践,剖析犯罪特点、蔓延成因,研判发展趋势,并从"打、防、管、控"角度,提出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是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犯罪的法律框架。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犯罪的成效不仅受两岸刑事程序法影响,而且受两岸刑事实体法影响。两岸刑事实体法律差异下的罪名差异、同质异罪、同罪异罚等问题已带来司法互助中的管辖争议、合作懈怠、法公平性的损害等负面作用,并有形成两岸"犯罪洼地"之趋势。应经由"合作范围"去罪名化、商定两岸互涉犯罪之管辖条款以及自由裁量下的刑罚趋近等对策和路径,减少两岸刑事实体法差异的负面影响,以提升合作打击跨境犯罪之成效。  相似文献   

14.
有效防治恐怖活动犯罪离不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出于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目的,国际社会对于恐怖活动犯罪排除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打击恐怖活动犯罪还需在联合侦查、情报交流与信息合作、案件文书送达等方面开展司法协助。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有必要建立刑事诉讼移转管辖的司法合作制度,以便于各国之间加强反恐合作,更加有效地打击恐怖活动犯罪。  相似文献   

15.
洗钱及其上游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钱作为一种国际性犯罪 ,属于低风险、高回报的“精英型”犯罪 ,具有极强的跨国流动性和社会危害性 ,它与其上游犯罪———贩毒、黑社会性质犯罪、走私犯罪、恐怖犯罪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洗钱犯罪愈来愈隐蔽化、智能化、专业化。由于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法律制度不健全,加之巨额利润的刺激,构成了洗钱犯罪的巨大诱因。因此,要有效地遏制洗钱犯罪,必须完善立法,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国际反洗钱合作。  相似文献   

17.
跨境、跨国犯罪在我国主要有 :毒品犯罪、走私犯罪、贩卖人口、诈骗犯罪、偷越国边境犯罪、劫持航空的犯罪、黑社会势力暴力犯罪、计算机犯罪、海盗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已有有组织犯罪所得没收程序来解决涉案财物处置问题,但其仅适用于被告人不在场的案件。在被告人到场案件中,有组织犯罪财物处置依然面临程序规范缺乏的困境,造成侦诉程序中只注重犯罪财物的证据属性以及有组织犯罪财物的审判不透明,这导致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受损。因此,应在被告人到场案件中构建独立的有组织犯罪财物处置程序,以此通过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明确涉案财物的权属,保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有组织犯罪正处于滋生、蔓延的活跃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变化,如涉足行业增多;经济实力增强;组织倾向"合法化";手段趋向"软暴力化"等。有组织犯罪对社会危害很大,思考有组织犯罪新变化,更有助于破解打击难题,探索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遏制犯罪,维护"一国两制"下的社会繁荣与稳定,有必要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和区际司法协助制度,就跨法域犯罪的特定对象的情报通报、交换,代为取证,代为送达刑事法律文书,协助缉捕移交案犯,代为执行相互请求的刑事裁决.根据海峡两岸刑事犯罪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对待两地犯罪的执行,应当坚持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坚持和发展依靠民间组织的中介作用推动两地犯罪执行程序建设的做法,探索判决裁定的互相承认问题.并从有利于被判刑人的改造、减少司法成本、保障被判刑人的合法权益等角度,探索已决犯的移管问题和执行完毕的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