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立法模式上,我国物权法采用了并列式,这为提高不动产资源利用率,实现不动产权利人之权益提供了多元保障。但是,两者的调整对象存在着重叠,交叉,而物权法又未对两者适用范围予以界分,以至于实务中难于予以适用。为此,有必要勾画出两者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正在制定的物权法中,不动产物权制度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则是不动产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将具有法学史涵的“地役权”改称为“邻地利用权”的科学依据值得商榷。在立法中,应当关注对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立法体系设计。根据制度的价值判断和业已存在的制度设计,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并存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而现行立法中不动产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划分需要我们进行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相邻权与地役权关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相邻权和地役权制度的机制均在于调整不动产相邻关系问题,把相邻关系作为相邻权和地役权的上位概念,更便于界定相邻权与地役权的关系.笔者认为,相邻权和地役权在性质、制度价值,以及调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地役权有与相邻权并存的必要,故我国物权法相邻关系的调整上应采用相邻权与地役权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相邻关系制度的历史发展,对相邻关系制度进行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相邻关系制度的发展体现了物权法法律本位的社会化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在我国未来的物权立法模式上,应严格区分相邻关系和地役权,对相邻关系的规定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5.
相邻关系理念起始于罗马法时代,最初的相邻关系调整是通过地役权制度实现,到<德国民法典>时第一次出现"相邻关系"的概念,并把其列入所有权一章,作为"所有权限制"的定性,揭示了其法定性的特点.法律通过对"容忍义务"的规定来给当事人之间的相邻关系的权利、义务划分界限,但是相邻关系在法定调整的基础上应当可以为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规范,苏永钦教授的相邻关系"自律法走向"理论,就是相邻关系在法定基础上可以为当事人自由约定的有力论证.相邻关系将发展为"法定"、"约定"相结合的混合体模式.  相似文献   

6.
和谐相邻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其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青少年德育对相邻关系的关注是欠缺的。从相邻关系的法律性和道德性的角度而言,青少年德育应当重视相邻关系教育,加强青少年在相邻关系中的容忍、信任和道德两难教育,建议现行中小学德育教科书中充实相邻关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与传统相邻关系相比,有其特殊性:其实现了公法、私法与自律法之融合保护;从请求权基础来看,其可以通过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进行救济;其不仅调整相邻关系主体间的财产利益,还保护人格利益。从世界的立法潮流来看,独立于传统相邻关系制度进行单独立法是许多国家立法机关的选择。赋予区分相邻关系独立地位,可以对相邻关系人提供充分保护,维护民法体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生存权作为第二代人权的核心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具体包括作为人之存在的生命权和使生命有价值的财产权,而相邻关系的立法关涉到相邻各方的财产利益和生存利益,是对财产利益之间、财产利益和生存利益之间以及生存利益之间冲突的协调。因此,相邻关系立法应该对此冲突加以认真考量。  相似文献   

9.
区分所有建筑物之相邻关系微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对相邻关系这一上位概念和区分所有建筑物这一发生范围的理论分析入手,论述了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这一新型相邻关系的基本特征、内容及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公共地役权性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各种公共设施随处可见。这不仅影响了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的居住环境、安全而且涉及到相邻产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是一个超过相邻关系制度调节范围的难题 ,称之为公共地役或公用地役 (权 )。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没有相关的立法 ,在理论界也少有涉及。该文试通过对比分析公共地役权的性质 ,以便明确其法律地位 ,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地役权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役权是物权法定原则下,最具灵活性与变动性的他物权。当事人双方通过订立地役权合同,规定了地役权主要内容。其中地役权的范围关乎地役权人行使权利的方式和限度。然经济的发展、需求的提高,地役权范围必随之变动。地役权人是否可依照变化后的地役权范围来行使权利,关系到供役地的利益,亦关系到地役权的存续。在"禁止权利滥用"的原则下,如何在物权法定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之间进行协调,是讨论地役权范围变化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地役权与相邻权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我国地役权立法应在地役权的名称、主体、空间地役权、限制、设定原则、登记等问题上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地役权制度的价值分析及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法典草案中尚存在诸多的缺漏 ,如所有人地役权和时效取得地役权应予规定而未规定。基于此 ,法律工作者应共同努力 ,在草案的修改过程中 ,吸收各国民法典中的科学规定 ,完善私法对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传统公法手段对环境保护失败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寻求私法手段的救济。本文从地役权制度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建立适合我国的环境保护地役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公共地役权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地役权起源于传统民法地役权,是对传统地役权的一种扩充.它弥补了公物所有权制度的不足,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另一方面私权利也得到了合理保护.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地役权制度,但将来条件成熟时,可以作为一种地役权制度的补充纳入到我们的物权制度中.  相似文献   

16.
监狱管理矫正罪犯,不仅要关注个体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更应关注了解罪犯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进行管理,更有目的地进行矫正。同时不仅要关注罪犯外在的显而易见的显性关系,更要对隐性的内在关系予以揭示、引导,确保犯人群体人际关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的过程中,罗马尼亚是促成中美和解的三个主要渠道之一。罗马尼亚在其中虽不是最重要的角色,却也起到了某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中美和解艰难起步的初期“帮了很大的忙”:最早承担了在中美之间传话的使命;和巴基斯坦渠道一起帮助恢复了中美间直接对话的华沙渠道;在巴基斯坦已成为中美对话的主渠道之后,仍在中美之间传递了一些重要口信,促成了“波罗行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相邻关系的邻地通行权,一旦置于具体的时空背景之中时,它的实现常常并不是如立法者所想象的那样齐整,而是呈现出多重情境。但是,语境论的分析很容易走向相对主义的泥潭。因此,关键的问题是探讨立法规定邻地通行权或习惯法认可邻地通行权的真正价值所在。如果邻地通行权规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袋地及邻地之利用价值,使地尽其利,增进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福利,增进社会经济之公益目的,那么,这样的邻地通行权规则就是可欲的。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