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作出在党内开展“三讲”教育的部署,掀起讲正气的高潮,是根据当前的形势要求和干部队伍的需要提出来的。这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一.讲正气是弘扬伟大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讲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南宋时文天祥的一首《正气歌》,被吟唱至今,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献身。中华民族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真理,以死殉国,饮恨汩罗江,但是,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朽的爱国诗篇,刚直不阿的气质和人格,一直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敬仰。还有那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铁面无私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议》,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充分肯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是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本人在教学屈原作品时,始终把屈原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情感、磊落峻洁的人格、不断求索的斗志这一伟大而优秀的精神遗产,用来陶冶和教育青年的品行情操,从而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担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使命中,发挥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应有的作用。 一、屈原的“美政”理想,屈原对楚国政治  相似文献   

3.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乘着那耳熟能详的优美韵律,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洪湖西岸的湖北省监利县也因此蜚声华夏。“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曾留下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流放的足迹,催生了传颂千古的饱含忧国之思的爱国主义诗篇《离骚》。诞生于此的春秋名相伍子胥、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相似文献   

4.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忍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困扰着我。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我…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一直高举爱国旗帜,涌现出无数爱国英雄、仁人志士,传诵着数不清的爱国诗篇,爱国主义精神早已融入亿万人民的心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各民族、各阶层团结一致的强大动力,支撑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80年前,由进步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学生发起,进而影响全社会的中华民族救亡运动──五四运动,大规模、有组织地展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爱国传统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着丰富爱国情愫的人民。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但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从一代代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英烈,到当代勤奋工作于全国各条战线上的人民群众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他…  相似文献   

7.
马哲智 《湘潮》2021,(2):1-1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山水相依,称为“两湖”。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孕育了璀璨瑰丽的楚文化。别具一格的青铜器,精美绝伦的漆器,绚烂华丽的丝织品……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其高洁的情操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更是守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元典精神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气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它是充塞于天地之间,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的那么一种精神力量。南宋爱国诗人义天祥作过一首著名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首诗是对正气一词的最好诠释。我们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马莉 《世纪桥》2009,(10):30-31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两千多年来更是被尊为“可与日月争光”的杰作。作品不仅有极高的思想价值,更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为人为文结合得非常完美,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0.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抓好这个《纲要》的贯彻落实,对于军队进一步搞好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自古以来,军队总是同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抗击外敌入侵、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统一,“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感时忠报国,拔剑起蒿莱”,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我们这支无产阶级的新型军队,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武装集团,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激励全军官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繁荣和昌盛,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英勇奋  相似文献   

12.
讲授《屈原列传》一文的时候,总恍惚着把屈原当作司马迁,一个“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一个“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真正的爱国主义总是爱国与顺应历史潮流向前发展相一致的,这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的主流。爱国者反对民族压迫,促进民族团结;爱国者与国家命运休戚相  相似文献   

14.
余玮  陈昕 《湘潮》2006,(8):34-38
屈子神貌国学大师文怀沙是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著名哲学家、红学家,被誉为“当代屈原”和“活屈原”。“二战”以后,劫后余生的人们开始反思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17个国家的75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理事会。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为了纪念中国爱国诗人屈原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1,(1):48-48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感人的爱国事迹,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可是近些年来,却有少部分学校和家庭由于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和升学,忽视了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致使一些局部和个别地方出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滑坡的情况,有的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不关心,只顾个人利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一定抬头。有位中学老师给学生上政治课时讲闻一多的故事:闻一多是著名的爱国文人、诗人,写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革命诗文作品,但课堂上有学生“嘘声”,老师问为何?答曰:“闻一多写书是为了赚钱”。老师…  相似文献   

17.
《红烛》和《死水》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烈士留给我们的两本诗集。闻一多的道路是由诗歌开始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是闻一多在短短的四十八年走过的一条既曲折又光辉的人生道路。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闻一多没能象鲁迅和郭沫若一样,从他开始创作的第一天起就以革命战士的姿态站在斗争的前哨;但是,做为一个“五四”时代精神哺育出来的新诗人,闻一多的创作生活的根须是深扎在爱国主义的土壤里的。他的爱国主义诗篇绝大部分收在《红烛》、《死水》集中,另外  相似文献   

18.
张健 《党课》2020,(3):24-3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名著里,《楚辞·九歌》不愧是一树永不凋谢的奇花。正如马克思称赞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一样,《楚辞·九歌》在今天除了继续供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外,仍作为一种“标准”和“规范”,在某些方面指导着我们的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活动。《楚辞·九歌》十一篇,其中十篇是屈原整理的古祭歌。唯有《国殇》一篇,是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这首诗内容与神话无关,是一曲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赞歌,殇(Shang  相似文献   

20.
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洋溢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体现着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情感和“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执著追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