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的各种品格中 ,惟正直最美。正直人胸怀坦荡 ,是非分明 ,嫉恶如仇 ,为了伸张正义常常挺身而出。所以古训云 :“作人贵直”。然而 ,正直也最容易招惹是非 ,遭受打击 ,甚至酿成身家性命之祸。正因如此 ,才使正直品德受人敬仰。我国著名学者马寅初生前对人说过 :“言人之所言者易 ,言人之欲言者难 ,言人之不敢言者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而不敢言之言”。他的正直耿介的品格 ,曾使许多人自问自责 ,也使无数后来人引为自己的楷模。正直意味着讲真话 ,而说真话要有胆量 ,坚持实事求是要有勇气。所以 ,开展“三讲”教育 ,提倡人们讲正气 ,…  相似文献   

2.
渴望“诤言”董治顺诤者,直言规谏之谓也;诤言者,率直规劝之谓也。据《说苑·臣术》解释:"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按这个解释,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善谏敢诤者,才称得上忠良之臣;二是,谏也罢,诤也罢,都...  相似文献   

3.
精神贿赂     
《天津支部生活》2012,(8):45-45
所谓“精神贿赂”,鲁迅称之为“捧杀”,毛泽东谓其为“糖衣炮弹”,说穿了,便是通过“拍马屁、抬轿子、吹喇叭、戴高帽”等阿谀奉承、吹吹拍拍的不正派行为博得领导青睐或是谋取私利多数领导千部在物质贿赂前尚能收住手脚,却难以跨过“精神贿赂”的陷阱、苟子曾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谀馋我者,吾贼也。”别有用心者的吹捧,看似不违法纪,  相似文献   

4.
“三纸无驴”这个成语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之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意思是说,人家问他一句话,他就回答一百旬,但还未抓住要领,因而在邺下(地名)有句谚语说“博士要买一头驴,契约写了三张纸,其中还没有‘驴’字。”后人以“三纸无驴”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也就是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相似文献   

5.
王克强 《求贤》2007,(5):27-27
很多员工都有“被炒”的经历。可是你知道吗?什么样的员工最容易被老板炒掉? 冠似砂佯:不忠不能靠不住上海某医药公司总经理叶金子说,我相信大部分思维正常的老板对员工最本的要求一谓忠,二谓能。不忠不能的人士最容易上黑名单。  相似文献   

6.
报人品格     
游宇明 《奋斗》2007,(3):54-55
一直喜欢看《中国青年报》,尽管43岁的我已经很不年轻了。《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青年话题”常常能言人之所未言、人之不敢言,觉得特别入心。而《中国青年报》办得这样好,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批充满血性的报人。  相似文献   

7.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8.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9.
曹高峰 《江淮》2011,(12):49
就目前的认知看,对于大学而言,其与生俱来并不断发展着的文化,既是它自身成长的营养源,又是它贡献社会、使这个社会赖以辨识进而认同它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如何认识大学文化呢?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早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多次担任"211工程"建设项目评审专家的刘盛纲院士,亦曾提到:为什么中国没有世界甚至亚洲排名靠前的大学?盖  相似文献   

10.
诚信者,天下之结马赫尚诚信,鄙巧伪:重实话,轻浮言,这是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共为天下倡而不烦的要道之一。《札记·乐记》中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北宋文人契嵩说:“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唐代名相魏征则说:“德札诚信,国之大纲”;从施行札教,到维...  相似文献   

11.
康熙六十四岁时说:“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他对臣下说:“你们总是说‘皇上由天授’,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由于他善于学习,不孤傲自赏,所以能虚心诚意听取和采纳臣下良言。他在御门听政处理折本时,强调大学士、学士要各抒己见,鼓励群臣大胆陈奏。他说:“古有诏旨既下,大臣封驳之例。”“大学士等系国家大臣,凡事当直言,是者是,非者非,若惟逢迎将顺,何益于事?”他对有的大学士不直陈意见很不满意,严厉批评说:“国家用一人,即欲得一人之益,既任学士之职,凡事皆宜尽言…  相似文献   

12.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有句名言:“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这句话,反映了作为名人德才皆备的辩证统一关系,故而,深得后人的赞赏与认同。德才皆备,德为先,才其次。有德无才,难成事业,实为庸人;有才无德,破坏事业,当属小人。社会生活当中,选拔任用人才,才的问题相对容易认识和解决,而德却需要长期的考察和识别。这里,不想对人才之“才”多言,而就“德”展开一点思考:所谓德,就语义讲,一般泛指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如果从分类出发,可以有政治这意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心理品质等等。以这么多的道德元…  相似文献   

13.
望云舒 《奋斗》2006,(5):57-57
孟子见梁惠王,讲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劝梁惠王要少做“功不至于百姓”的事,其中讲到了“不能也”和“不为也”的道理。孟子说:“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相似文献   

14.
滥,是谓过度。以多为滥,显然不正确。“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千里,东流入海。那水比起小河小汉来,不知要多多少倍,可是只要不溢出河道,就不能说它滥。乱,无秩序之谓也。如果我们对所谓秩序不了解,对于新秩序代替旧秩序的过程不明确,也就无从谈乱。站在旧秩序的立场上,可能会把新秩序说成乱;站在新秩序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5.
呼唤“信”的回归黄涛“信”,守诺践约之谓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说话算数”的意思。国人自古把信看作是修身交友和立业治国之道;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的学生子贡曾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之道,孔子说:“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老百姓信任统治...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信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情欲信,辞欲巧。”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反映。所言之词,假如没有文采,就不会激动人心,更不会流传久远。这个观点被普遍认为是古今中外传统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17.
贪官无孝子     
徐波 《廉政瞭望》2004,(7):18-21
包拯曾经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贪官即贼。既然是贼,当然就会无恶不作,无法无天,面目可憎。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样做似乎有失厚道、有失偏颇,认为人总有两面性,贪官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有污点,也不乏亮点。于是出现了一种“第三只眼看贪官”的现象,让我们在看到许多非常缺德的“民贼”的同时,也就有幸目睹了一批“似乎有道德”的“孝子贪官”——  相似文献   

18.
人才素质测评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一个要刻意寻求人才的人来说,我想他最关心的是,要寻求的对象是不是具有可以成才的基本素质?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如果基本素质具备,那就值得为之努力,值得为之投资;如果素质根本就不具备,那么一切努力就将会付诸东流。至此,一个问题自然会萌生:素质是能看得出来的吗?面对这个问题,回答肯定是不尽相同的。老百姓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哲学家王夫之说:“知人之哲,其难久矣”;文学家苏东坡说:“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改革家王安石说:“人才难得亦难知…  相似文献   

19.
修炼“成就人”的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五百年前,先哲孔子就曾经提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独有偶,《圣经》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耶稣基督为门徒洗脚。耶稣说:“每天去传播福音的人不是我,是我的门徒,所以我要跪下来为他们洗脚。”可见,中外“圣人”都认为,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成就他人需要有宽广的心胸、助人为乐的精神和施恩不图报的气度。  相似文献   

20.
毛胜  王兵 《新湘评论》2010,(9):29-31
掌握财权、项目审批权的部门,凭其特殊的行政职能,历来被人们视为权力部门,戏称这里是“有油水的地方”。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也凭其特殊的工作地位,被人们视为手握实权、占据“肥缺”的人,并称之为“财神爷”。这本无稀奇之处,因为多数人难免要和他们打交道,有求于他们,自然要费心尽力地将他们“供”起来,以达到好人缘好办事的效果。战国时期的齐国谋土邹忌就深谙此理。他的妻妾、客人都说他比城北徐公美,但他亲自调查比较的结论恰恰是相反的。这令其“暮寝而思之”,最后悟出原因所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