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005年5月,管彦波同志的《《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文化与艺术》)终于公开出版了,作为交流也作为祝贺,现把这本新著介绍给读者。坦率地说,以中国少数民族头饰为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在选题上并不能给人们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冲击,更不可能填补什么“空白”,开拓什么“处女地”,亦即这是非常大众化的选题。面对这样的选题,在强调选好题、破好题是作文成功关键的一步的当下,这无疑是吃力不讨好的一个举措。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告诉我们,学术研究的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如果每一项研究都要寻求去填补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为基础所创作的文化作品也层出不穷,但是法律却未给予其明确的保护,这从侧面反映了有关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问题的复杂性,目前有关民间文学艺术衍生作品的纠纷越来越多,其独创性的认定便成为该类案件的主要争议焦点。法院在独创性认定标准上应采用较高标准,即高于一般作品的标准,在独创性认定方法上采用"接触+实质性相似"的方法同时引入专家辅助方式判定该类作品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3.
佘双好 《理论月刊》2006,(7):187-188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者,我一直十分关心如何维护和营造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过程,是党和政府形象的营造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活动虽然是以个体的形式展开的,但它决不是一种私人的活动,而是一种公共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代表的身份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音。因此,如何营造党和政府的形象,实质上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最近,我有幸读到张昆教授的新著《国家形象传播》(复旦…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两本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指导下,由三名蒙古族革命青年,于1925年创办的内蒙古第一个革命刊物《蒙古农民》。这三名青年是内蒙古土默特旗籍的多松年、云泽(乌兰夫)、奎璧。他们于1923年为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告别了家乡父老乡亲,来到培养内蒙古革命干部的摇篮北京蒙藏学校求学。经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和党的著名活动家、宣传家赵世炎、邓中夏的启蒙、教诲,走上了革命之路,成长为内蒙古革命和建设的领导人。1925年初,中共北方党组织决定让入党不久的多松年负责创办一个刊物,作为开展蒙古民族…  相似文献   

5.
孙宜芳 《长白学刊》2020,(6):123-129
《论持久战》一文对引领中国抗战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抗战前途、谋求抗战胜利的过程中,分别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等维度上展示出中共的中流砥柱形象、崇高精神形象、劣势战胜优势形象和以人为本形象。准确认识和把握《论持久战》中蕴含的中共形象,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乃至开辟中共党史研究新视角,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金华  闫军锋 《前沿》2012,(13):189-191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生命的最后两年多时间里,以大量精力从事蒙元史研究。成书于13世纪中叶的《蒙古秘史》是研究蒙元史的三大史料之一,价值不言而喻,王国维亦颇用力于是书的研究。本文即对王氏为《蒙古秘史》写跋文、作校注、考证所记史事及编《〈元朝秘史〉地名索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7.
陈雄章 《当代广西》2012,(12):57-57
我区知名党史专家何成学研究员和党史党建学者朱新玲撰写的《从中国特色革命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以下简称《两大特色理论研究》)一书,最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总论、历史回溯、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四编十六章,四十万字。综观这部中共党史史论新著,立意高远、视角新颖,内容丰赡、史料翔实,结构严谨、分析透彻、文本扎实,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突出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从文化视角来看,《两大特色理论研究》一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取材于《圣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再创造,尤其是其中对撒旦形象的再创,使之比《圣经》中的"原型"复杂生动且更具艺术魅力,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魔鬼形象。评论界对《失乐园》中撒旦形象有几种不同的认识,这几种认识之间有一定的张力,理解这些不同观点的关键在于分析弥尔顿对原素材的再创作、对神话史诗的传承发扬所体现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及深刻的基督教思想,从而认识这一文学史上的经典魔鬼形象。  相似文献   

9.
余冬林 《理论月刊》2012,(1):124-126
郭嵩焘颠覆了传统的夷夏观,摒弃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认同西方价值观及其评判标准,忽视文化存在着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差异,因而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关于西方议会的描述,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二元对立:中国文化(低势位文化、落后、无道)———西方文化(高势位文化、文明、有道)。郭嵩焘没有真正接受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洗礼,因此他虽然颠覆了传统的夷夏观,但也只能在华夏与夷狄、有道与无道的思想框架下反躬自省。他所描述的西方议会依然有些似是而非,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凸现其本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而言,这种在否定自我肯定他者的语境下的对西方议会的描述是典型的乌托邦式的。  相似文献   

10.
方向红 《求索》2013,(9):141-143
《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名士的风流故事集。《世说新语》中的阮籍特立独行、不拘礼法,是魏晋名士风度的代表。然而,阮籍《咏怀诗》中所表现的自我形象孤独苦闷、谨慎胆怯,与《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却大相径庭。究其因由,《世说新语》的创作主旨不是平常记事,而是突出玄韵,阮籍外表的放诞隐藏着全身避祸的思想。《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和《咏怀诗》中阮籍的自我形象并不矛盾,其精神内质都是极度苦闷幽愤。  相似文献   

11.
12.
方红姣  周锦涛 《求索》2006,(8):210-214
抗战时期国共关系经常发生微妙的变化,而《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在国统区的机关党报,对这种变化经常发表自己的政见与主张,而其中对国统区工农女性形象的描述与反映,也无不是对这种两党关系细微变化诠释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3.
《前沿》2009,(3):F0003-F0003
一、成果形式:本成果属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重大)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G2000048705)”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是由一些杂乱的讨论抽象对象问题的文章所构成,不同章节间有时会出现矛盾,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为追求真理所做的种种探索和清晰的思想发展历程。这种发展尤其体现在亚里士多德将研究本体的方法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上。亚里士多德通过转变研究方法,化解了许多静态研究下产生的矛盾,并完成了自身理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吴团英 《前沿》2009,(1):F0002-F0002
一.主要内容 《草原文化研究丛书》系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度特别委托项目、2005年度重大委托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重点项目、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大献礼项目。2007年7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1卷12册,437万字。包括:《草原文化概论》、《草原文化史论》、《草原物质文化研究》、《草原精神文化研究》、《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华文化大系比较研究》(上下)、  相似文献   

16.
王艳丽 《求索》2008,(1):169-171
女性主义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以来,在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中国文学界的女性主义实践看,这些研究还是没能摆脱其作为外来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固有束缚,在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上仍显粗糙。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中两个老年妇女形象为例,反思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还未能很好本土化的缺失以及原因,进而挖掘中国传统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传统文化内涵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嘉 《观察与思考》2007,(18):48-49
<正>停播事件回放8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第一次向国内选秀类节目举起手中的红牌,以节目组"热衷制造噱头炒作活动"、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向意识薄弱,专业水平缺失,内容把关疏漏"为由,向全国通报重庆电视台《第一次心动》严重违规行为,叫停该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18.
《前沿》2009,(4):F0002-F0002
《荒漠化防治政策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一书于2006年12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21万字,由包庆丰副教授(博士)、春英高级工程师所著。该研究成果是基于包庆丰主持的中韩合作课题“中国荒漠化破坏与治理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案例分析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国东北亚林业论坛合作)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地方戏曲与彩色电影的紧密互动。影片通过对民间爱情传奇与越剧美学风格的再创造,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参与建构了崇尚和平、尊重传统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主体形象。《梁山伯与祝英台》改造了以往故事中的“悲情”主题,并通过重塑祝英台这一女性形象,在国内放映期间引发了有关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成为宣传《婚姻法》的典范。在新中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中,“梁祝”的故事超越了以往爱情传奇的范畴,成为涵纳民间性、地方性、传统性等多重意义的空间。《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仅提供了理解社会主义美学的多元视角,也包含着在冷战语境中重新认识新中国主体形象的方法,更昭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建设的开放空间与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日报》在对外传播中塑造了较为全面、丰富的中国农民工形象,尤其采取特定的叙事策略着重突出其"幸福"形象,以积极回应国际舆论、服务对外宣传目的。本质上《中国日报》的农民工报道是对国内不同属性媒体报道的贯通与综合,农民工仍然是沉默的被代言群体、并作为新闻背景存在。后续传播中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以切实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