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在有关动量词"次"起源的诸种观点中,最受学者推崇的是"位次"说。本文认为"位次"说有待进一步商榷,理由主要如下:第一,"位次"说与词义发展的规律不太相符;第二,"位次"说与汉语动量词语法化的普遍规律不太相符;第三,"位次"说在句法功能方面与动量词"次"历时发展的语言事实不太相符;第四,"位次"说所举最早用例不太可靠,这又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用例中"次"的字形不太可靠,二是用例与汉语动量词句法位置发展的普遍规律及动量词"次"自身的语言事实不一致。本文的观点是:动量词"次"起源于"叙事时,居于前项之后的称次"义。  相似文献   

2.
"消灭分工"和"按需分配"这两个看起来不相干的概念,实质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本刊2006年12期上,我们探讨了如何理解马克思有关"消灭分工"这一提法的真实含义.意思就是:消灭分工不是消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必然形成和不可缺少的人与人之间的分工现象,而且这种分工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在马克思的有关著作中,凡是提到消灭分工的地方,都从不同的角度、甚至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消灭社会分工中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特别是社会中的不同人群屈从于社会分工或者受社会分工的奴役.而现在所要谈的"按需分配",不但同"消灭分工"问题密切相关,并且还必须从如何对待分工这一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的"义同换读",实际上应该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第一种是文字使用和注释上的"义同换读",换读字并不代表语言的实际读音,是自觉的用字法和注释方式。第二种是导致音变的"义同换读",这种性质的"义同换读"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其发生一般是不自觉的。第二种"义同换读"中的本字和换读字出现的语境大致相同,意义接近,换读字普遍使用,本字较为生僻,换读字有可能取代本字成为规范读音。这与汉语方言训读的产生机制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布依语是汉藏语系侗泰语族(原称壮侗语族)壮泰语支的一种语言。她具有汉藏语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有丰富的量词作为名词和数词的中介。本文准备介述布依语贞丰话的主要特点,以示布依语量词之一斑。 一、布依语量词与汉藏语系语言类同之外: 1.量词可分名量词、动量词两大类,名量词又可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不定量词、度量衡等小类。例如:dan~1“个”、Pn~3“本”、to“群”、ku~6“双”、sam~3“些”、“石十斗”、Sam~1“庹”、Pai~2“下一下”等。  相似文献   

5.
扩散研究中经典的S型曲线,在解释中国的政策扩散过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形式-内核”的二维分析框架,扩散结果可以初步类型化为完全扩散、扩散失败、象征性扩散与再创新性扩散。地方政务服务改革探索中存在多种模式创新,案例追踪研究发现:由于公共政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政策扩散同技术扩散之间具有根本性的差别。一方面,公共政策失败可能导致扩散统计结果出现累计值下降的情况,这就削弱了S型曲线对扩散效果解释的精准性;另一方面,政策本身会根据地方发展差异进行本土化调适。中国地区间发展差异较大使得纯粹意义上的完全扩散和扩散失败,连同象征性扩散都有在成本约束下演化为再创新性扩散的倾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地方政府政策再创新行为逻辑的解释。应当明确,未来的政策扩散研究,特别是扩散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研究,应当跳出对政策价值的前提预设,对扩散过程中的政策本土化和再创新予以肯定和鼓励。  相似文献   

6.
“些”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作不定量词和语气助词两种用法。从两种用法产生的先后顺序以及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音上的联系来看,不定量词的用法当源于语气助词的用法。这一现象证明了实词可由虚词演化而成。关键词:虚词实词化;不定量词“些”;词气助词“些”;实证  相似文献   

7.
魏艳伶 《求索》2011,(11):225-227
在现代汉语的量词中,有些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反复出现的表次数义的动量词,包括“次、遍、回、趟、下、道、度、顿、番、遭”等。这些表次数义的动量词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有着各自的使用场合和使用特点,弄清这些动量词的用法对母语学习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均有重要价值。“度”和“次”这两个动量词表次数义时有些场合两者可以通用,有些场合则不行。本文试对“度”和“次”语法和语用两方面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以求对探究表次数义动量词的用法规律。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数(Number)"基本可以分为单数和复数,一般认为语言中的数范畴是属于名词的,但是动词也具有数范畴。具体而言汉语动词搭配动量词、时间副词、事件参与者的数使用时可以表达动作的复数。数和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语言是否具有量词性决定了动词的数表达的不同。一般量词性语言不具有复数标记,但汉语是既具有量词也具有复数标记的语言。我们所谓的动词复数标记为动词重叠,认为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复数,即动作不止一次发生,能表达动词复数,因此将动词重叠视为复数标记。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一方面,实践"三个代表"出现了热潮;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加强了对"三个代表"的学习与研究.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三个代表"的学习同理论武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把"三个代表"的学习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把"三个代表"的学习同研究回答重大理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下面我主要介绍两大问题: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必须坚持的原则;当前理论界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的成功崛起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到2019年已经179年了。中国从一个受到列强欺侮、羞辱的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一个既"站起来"又"富起来"的国家,其间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此呕心沥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我们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富民的进程中还有不少路要走。"两个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同"中国梦"相辅相成。"两个一百年"是指:第一个一百年,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一、“三个特色”的来龙去脉“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是他长期以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渊源观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后提出的“三个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