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2月3日,一份名为<慈善纲要实施评估的报告>正式发布. 这份报告的撰写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研究部的相关人员.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正式施行两年有余。《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是慈善事业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的重要标志。为了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慈善法》既设置了慈善法人组织,又设置了慈善信托。在实践中,我国的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还存在着法律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互补,发挥制度优势,是...  相似文献   

3.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3):137-137
张有义在2007年4月29日的《法制日报》上著文《慈善事业的瓶颈在于立法缺失》说,我国目前的慈善立法相对滞后,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六、七部法律法规。慈善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适应。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21日,《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成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慈善法规,开创了慈善事业地方立法先河。  相似文献   

5.
2015年3月16日,身为民政部部长的李立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我国《慈善法》的制定进展情况。自2014年以来,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开展《慈善法》立法工作的过程中,民政部作为承担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职能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参与了相应的调研、论证、起草和修改工作。李立国坦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慈善活动积极踊跃,在扶贫赈灾、扶老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个人而言,慈善是一项崇高的道德实践;对于社会而言,慈善是一项需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保障和促进的文明活动和现代事业。慈善事业既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改善财富分配格局和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制定于2016年,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是我国规范慈善活动和促进慈善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法律。为推动慈善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向紫容 《检察风云》2013,(14):13-14
美国完善的慈善事业法律规定是美国慈善事业发达的坚实基础。在我国,现有的慈善立法等级已经无法适应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尽快推动慈善事业的立法工作已经成了当务之急。我国应当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慈善法》,以完善对慈善组织的行政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监督慈善团体立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里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既给慈善事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给慈善事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慈善团体的规范管理,显得尤为迫切。本着扶持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先后制定了《监督慈善团体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监督慈善团体以保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当代的慈善立法中也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法的应然是指法应当是什么以及应当怎样,法的实然是指法实际是什么和实际怎样。前者是法的理想状态,后者是法的现实状态。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对有关慈善组织信息公示的规定及其实施现状为论述的基础,将法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作为视角切入点,辅之以比较的分析方法,厘清二者之关系,以论述《条例》立法和执法之不足,从而探求其解决路径,以期让其更好地促进宁夏回族自治区慈善组织的慈善信息披露工作的进行,使慈善工作的开展更透明,最终带动宁夏地区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华文化圈的地区之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慈善事业非常发达,慈善组织在香港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高度发达的慈善事业离不开香港社会对慈善组织有效、透明的监督机制,正是因为有效的制度监督,慈善组织在香港具有高度的公信力,香港民众对于慈善组织有着很高的信任度。而作为香港对慈善组织监管的一环,社会监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监督最重要的是公众的监督、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还有媒体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为帮助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更好地学习、理解《实施纲要》中制度建设部分的内容,我们约请中央纪委法规室的同志撰写了本讲座,对《实施纲要》涉及的部分重要制度进行解读,在本刊连续刊登。——编者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己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人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5年的政府法制工作要求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据《纲要》、《许可法》、《报告》精神,武汉市房地产管理局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武汉市房产管理局确定2005年法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力创亲民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13,(11):M0002-M0002
9月24日至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等法规案和关于《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4.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我国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慈善组织合理架构产生了强烈的内在需求。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历时十余年正式出台,新法对慈善组织的认定以及新设作出了统一指引,为下一步慈善组织的合理架构做了重要铺垫。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一改原有的法人分类,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以及特别法人,也旨在加强对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引导和规范。然而,慈善组织法律架构错综复杂局面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确立一个主导型的慈善组织类型,并以此为基点构建我国慈善组织的新格局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路径。基于我国慈善组织的法律传统与现实、重要性及制度,基金会可以成为主导型慈善组织模式,其价值导向对新法之下慈善法律新秩序的建立和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该法对慈善活动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慈善财产来源和使用、开展慈善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该法将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开启中国“依法治善”时代.  相似文献   

16.
鹰远 《江淮法治》2012,(1):46-46
据悉,《慈善事业法》的制定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目前。国务院法制办正在抓紧修改民政部的送审稿,重点围绕培育慈善组织、规范社会募捐、完善监督制度、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我走在街上,将身上的一些零钱放进慈善募捐箱时,我的心,感觉是暖暖的。”这是中国慈善事业走过10年后,一位普通市民对慈善的切身体会。“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继市场分配、政府税收分配之后的第三道分配程序。”这是中国慈善事业走过10年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达成的共识。当感性的体会和理性的思索交汇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这个时代,慈善已经悄悄地担当起调谐社会公平的责任。培养一种慈善的理念慈善,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然而,今年3月,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采访时,记者却听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慈善事业尽管有发展,但仍存在“政府主导”的问题,慈善机构少,筹款能力不强,慈善立法滞后,慈善信息不够透明。中国的慈善事业应借鉴美国慈善的成功经验,积极完善慈善立法和相应税收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晓倩 《法学家》2022,(5):102-115+194
受制于《慈善法》的公法优位取向,捐赠人与慈善组织间的民事关系未得到应有关注,捐赠人权利名归而实不至。不仅如此,立基于赠与合同机制厘定捐赠人和慈善组织的法律关系,铸成了切断两者之间持续性关系的制度逻辑,抑制了捐赠人权利的确认和行使。以《民法典》实施为背景,慈善组织治理应当从“权力逻辑”中释放“权利逻辑”,基于捐赠人和慈善组织间捐赠合同的非典型性和不完备性,以信义关系为枢纽对两者间民事关系进行再阐释。未来修改《慈善法》,应采用“权利确认+行为控制”双向规范模式,强化捐赠人知情权、重整撤销权、增设变更权、引入归入权。在司法程序中,发挥信义义务的衡平性功能,遏制目前慈善组织治理的乱象,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第三次分配提供可行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近五年,需要对其实施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明确未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总体方向。对于战略实施绩效评价主体而言,建议包括自评估、"利益相关者"评估、"独立第三方"评估和公众参与评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的模式选择应重点采取目标模式,同时结合适用系统单元-综合评价模式、顾客关心-顾客导向模式确定其相应的模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所确定的目标,将实施效果与目标进行比较,将实施效果与我国创新主体的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单元-综合评价并对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