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逮捕作为一项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诉前强制措施,在我国适用率极高。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和司法机关内部业务考评机制的不合理,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是导致逮捕率居高不下的主原因。检察机关应制定严格的逮捕标准,改变执法观念,取消不合理的业务考评制度,加强对非逮捕强制措施的社会宣传和对被害人的说理,完善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以降低逮捕率。  相似文献   

2.
取保候审作为非羁押性的刑事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能够起到降低羁押率、缩短羁押期限的作用,而我国目前取保的司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更好地发挥取保候审的功能,扩大取保的适用对象,统一取保的适用标准,就必须首先明确取保候审的证明要求.  相似文献   

3.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保证司法机关有效地行使司法权力,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的局限性和当前我国诉讼理念的滞后等原因,导致其在适用中出现许多问题。保释制度作为保障受刑事追诉之人的人身权利和辩护权利的制度,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目前的三元结构构架,即羁押性措施、羁押的替代性措施以及非羁押措施,在更深层次的建构逻辑上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分别以拘传和逮捕为逻辑起点的双元中心主义在实践中倒向一元的逮捕中心主义,反而不利于羁押率居高不下的解决。与其采取逮捕中心主义的一元构架,而以拘传为原则的一元中心主义有望为这一难题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种以拘传为原则,以取保候审为例外;以取保候审为原则,以逮捕为例外;以逮捕为原则,以拘留为例外的"连环扣式"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以强制措施的从弱到强之逐级适用方能符合其本来应有之内在逻辑,在实践中也有望打破逮捕中心主义引发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5.
羁押替代性措施旨在限制和减少羁押措施的适用,以发挥替代羁押的功能,从而达到保障人权与追诉犯罪的双重目的。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羁押替代性措施存在着适用率低、决定程序行政化、缺乏司法救济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我国羁押替代性措施的权利属性不明显、不全面;没有确立"以非羁押为原则,羁押为例外"的强制措施适用规则等方面有关。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羁押替代性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6.
取保候审制度的再思考陈海光_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按照传统的定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被告人提供保证人,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而不予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诉法对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及条...  相似文献   

7.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刑事强制措施,客观上存在一定的诉讼风险。应分析诉讼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和控制这些风险,如构建严密的三级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取保候审制度在实践中的效果,同时确保在取保候审情况下刑事诉讼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司法实践中,许多本身适合取保候审个案因办案人员营造继续羁押理由或规避法律规定被隐性超期羁押.基于惩罚犯罪和人权保障之间的平衡,应促进在羁押状态下取保候审的适用.应确立以原则和例外相结合的取保候审启动条件体系,完善羁押状态下取保候审变更条件体系,确立在取保候审申请权构造中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确立对办案机关拒绝适用取保候审的司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非羁押强制措施之一取保候审,它的实施应有其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实践中的操作程序不完善和缺乏监督等问题,使取保候审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对取保候审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分析对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取保候审制度的新发展及其适用探讨童争威,刘聪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主动申请或者受理案件的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不受羁押的条件下,不逃避或妨碍侦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