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羔羊痢在我旗牧区流行已久,据统计1978~1980年,共接羔218007只,发病达86357只,发病率为39.61%。通过对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弄清我旗羔羊痢是由多种致病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采用国产新药抗菌增效合剂及生物制剂进行了羔羊痢的防治试验,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寄居菌,但也能够引起疾病。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大肠杆菌血清群,而这些疾病仅和相对少量的血清群有关。这些血清群菌株倾向于宿主特异性,如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的大肠杆菌,通常不同于牛败血症大肠杆菌;在猪肠道病中发现的大肠杆菌,很少在牛、羊、家禽中遇到。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现在已为大家所知的O_(78)K_(80)菌株,经常从患大肠杆菌败血症的禽、牛和羔羊中分离到,但很少在猪中发现。大肠杆  相似文献   

3.
羊大肠杆菌病是成年羊及羔羊的一种以出血性胃肠炎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广大牧区羊群的常见疾病,常发生在冬春季节。据青海省统计,发病率可高达20%,病死率在90%以上,本病是对羊有致病性的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近年,我所陆续收到一些兽医部门从病羊分离的大肠杆菌要求协助检定。本文系国内首次有关羊大肠杆菌致病性血清型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红星一牧场在1967年以前,连续六年,每年新生羔羊发生拉稀死亡达数千只,占死亡总数的90%以上,经实验室诊断,确定拉稀病的主要病原是大肠杆菌。1968年产羔前全部给怀孕母羊注射大肠杆菌菌苗,对初生的羔羊还采用口服复方五甲氧嘧啶的方法进行药物预防,结果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羔羊拉稀大幅度减少,死亡率下降,成活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0%以上。近几年来,羔羊的繁殖成活率基本上是平稳的,都在90%左右。1983年由于气候干燥、少雨多风,牧草生长不好,造成怀孕母羊膘度不好,导致新生羔羊在怀孕  相似文献   

5.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死亡率高 ,主要发生于数日龄至 6周龄的羔羊。 2 0 0 2年 4月 ,陕西省永寿县某布尔山羊场羔羊发生一种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场有羔羊 71只 ,发病羊多限于 1月龄左右的羔羊 ,死亡 30只 ,死亡率约 5 0 % ,病程短 ,约半小时到数小时。发病羔羊在病的初期体温升高达 4 142℃ ,精神委顿 ,食欲不振 ,腹部胀气 ,继之出现呼吸困难 ,呈典型的腹式呼吸 ,口流白沫 ,鼻流黏液 ,步态不稳 …  相似文献   

6.
新生羔羊自然出血症的诊治张竞存,熊启峨,孟开元(甘肃省武威地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733000)新生羔羊自然出血症系新生羔羊维生素K缺乏,肝内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而引起的疾患。该病在甘肃天祝牧区细毛、半细毛新生羔羊中常见。出血多发生在颅内、胃、肠道和脐带...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滨州地区某种羊场 13周龄波尔山羊羔羊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通过选择敏感药物对发病羔羊进行治疗 ,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 ,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 ,取得了满意效果。1 发病情况该种羊场是我国较早引入波尔山羊品种的羊场之一 ,具有一定的饲养管理经验。该场现有基础母羊 3 5只 ,所产 13周龄羔羊 65只 ,其中表现临床症状的有 2 2只 ,发病率为 3 3 .0 % ,死亡 3只 ,病死率为 13 .6%。发病后 ,该场技术人员曾用氯霉素、吡哌酸等药物治疗 ,但效果不理想。2 临床症状病羊…  相似文献   

8.
牛羊大肠杆菌性腹泻及K_(99)-F_(41)基因工程菌苗免疫试验许崇波,冯书章,刘,刘晓明(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医学研究所长春130012)岑福英王玉炯孙殿和(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畜牧公司)(宁夏农学院)(吉林省通榆县兽医总站)犊牛、羔羊毒素源性大肠杆...  相似文献   

9.
用大肠杆菌K_(99)遗传工程活疫苗,按100亿活菌/只剂量于产前6周给149只妊娠杂交绵羊皮下接种,有28.86%的羊只出现临床反应,但所有免疫母羊均正常分娩,其所产羔羊均发育正常。对免疫母羊所产羔羊(66只)吮吸初乳后,给口服250亿强毒菌攻击,死亡率为4.55%,其发生腹泻持续期平均为1.78天,排菌持续期平均为2.94天。与未免疫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本试验初步证明该疫苗对绵羊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预防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犊牛和羔羊腹泻,将PCR扩增获得的ETEC K99菌毛抗原基因和人工合成的ST1基因片段,借助pUCm-T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UCm-K99-ST1,从而获得了融合基因K99-ST1;使用EcoR I Sal I双酶切将该融合基因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ET-30a中,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K99-ST1,将其转入表达茵株BL21(DE3)中,经IPTG诱导,获得31 ku的蛋白;Western-blotring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可与K99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是引起初生羔羊急性传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1981年我们从乌兰县的初生羔羊腹泻粪便中分离到本病毒,并在原代犊牛肾细胞上培养获得成功。用这种病羔的粪便和组织培养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出羔羊轮状病毒的核酸基因组是由11个片段组成。目前国内外通过这一途径研究人和牛的轮状病毒RNA基因组成,已做了许多工作,但羔羊轮状病毒RNA基因片段的分析研究尚未见报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凝胶,胶体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将样品中的各种核酸分子向下迁移,经染色显现出核  相似文献   

12.
小花棘豆是一种有毒植物,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家畜采食后能引起大批中毒,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运动障碍、母畜流产甚至死亡,引起神经系统和肝、肾等实质器官细胞水泡变性。小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是生物碱,黄花碱为其单体之一。关于小花棘豆有毒成分能否通过血乳屏障随乳汁排出,其毒性有无改变和乳汁对羔羊有何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对吮吸小花棘豆中毒羊乳汁的羔羊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13.
1981年,我们在乌兰县从剖检3~7日龄下痢羔羊采集肠道及其内容物,进行细胞培养分离,获得了引起初生羔羊腹泻的轮状病毒,后经犊牛肾初代细胞培养高代次低温致弱,获得了轮状病毒弱毒株,用于制备弱毒疫苗。1988~1989年,用该疫苗在乌兰县赛什克乡进行田间效力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材料  相似文献   

14.
新生羔羊肠套迭,临床发病较少,文献记述也不多见,故未引起临床兽医工作者的重视。本病初期往往不易被人发现,待临床症状明显后,病情已至中后期,死亡率极高。笔者近年来在接羔工作中先后遇到16例,现简介、分析如下。(一)发病情况 16例均为7日龄以内的新生羔羊,其中1日龄1例,2日龄2例,3日龄6例,4日龄5例,5日龄1例,6日龄1例,未见7日龄以上的羔羊发病。这些病例中,有公羔9例,母羔7例。  相似文献   

15.
已知引起仔猪、犊牛、羔羊等幼畜腹泻的肠病原大肠杆菌株,常能产生两种致病因子,即菌毛抗原成分及肠毒素。目前用于临床鉴定分离于这些幼畜腹泻大肠杆菌株是否产生菌毛抗原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抗D-甘露糖血凝反应、直接玻片凝集反应,反向间接血凝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作者本次将琼脂双相双扩散试验用于对K_(88)_、K_(99)、987P、F_(41)菌毛抗原的鉴定,取得了可信性结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1.大肠杆菌株:用于本试验、产生菌毛抗原的4个标准菌株为:①44563,产生菌毛抗原K_(88),血清型分别包括O_8:K_(87),K_(88ac);H_(19),来源于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②C_(83912),产生菌毛抗原K_(99),血清型别为K_(12),K_(99);③C_(83915),产生菌毛抗原987P,血清型分别为0_9:K_(103),987P:NM;④C_(83919),产生菌毛抗原F_(41),血清型分别为O_(101)∶K_(30),F_(41)∶H~-。后3个标准菌株均来源于中国兽药监察所。用于本试验、从不同动物分离的5株大肠杆菌均不产生K_(88)、K_(99)、987P、F_(41)菌毛抗原,其编号为No.1、No.2、No.3、No.4、No.5,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石渠县,羔羊痢疾流行严重。1980~1982年对本病进行了调查,初生羔羊1807只,发病766只,发病率为42.4%,其中死亡403只,致死率为52.6%。从未治疗的死羔中,挑新鲜病尸37例作细菌学分离,其中35例获得致病性大肠杆菌,经鉴定为O_8、O_(14)、O_(15)、O_(26)、O_(28)、O_(117)、O_(157)等血清群。 (一)材料与方法 1.采取病料:从新荣、蒙宜和菊母三个乡的21个藏绵羊群中,选择死于羔痢的各类典型病例,于-30℃~35℃冷冻保存。然后逐只剖检,采取肝、脾、心血、肺、肾、淋巴结和前段小脑进行培养。 2.分离方法: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皿,经37℃培养24~36小时,选取红色圆形光滑而湿润的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的中等杆菌,再经三糖铁琼脂斜面穿刺培养,符合大肠杆菌的246株,均经半固体琼  相似文献   

17.
大肠杆菌被认为是哺乳动物和鸟类肠道的正常菌群,一些菌株由于获得了致病因子表现为致病性。虽然致病机理还未完全弄清,但因败血型大肠杆菌感染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目前集约化鸡肠大肠杆菌感染有其新的特点,低日龄小雏鸡由于早期用药控制自痢,间接地控制了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但在育雏末期至育成期,大肠杆菌感染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大肠杆菌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眼炎以及与霉形体并发感染,引起较高的死淘率,在个别鸡场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8.
仔猪大肠杆菌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大肠杆菌血清型很多,现已知的菌体(O)抗原165种,荚膜(K)抗原100种,鞭毛(H)抗原约50种。我们于1980~1981年对京郊六个发病猪场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羔羊眼睑内翻病主要发生在生后一月内的羔羊,以10天左右为最多。发病率约为5~10%,多数发生在下眼睑,少数在上眼睑,亦有上下眼睑同时发生的。 病因 由于圈舍不洁、潮湿、空气不流通、灰尘和煤烟刺激,异物进入羔羊眼睛所致。饥饿或拉稀后羔羊体弱失水,易得本病。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拉萨市当雄、林周、达政县采集病羔粪样,经ELISA法检出的轮状病毒阳性粪样,回归初生羔羊腹泻成功;用人工复制病羔粪样提取物,接种羔羊肾细胞,产生CPE;任选人工复制的羔羊粪样和肾细胞培养物,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制成悬滴负染标本,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见到了典型的轮状病毒粒子。这是首次发现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存在于西藏高原,轮状病毒是西藏羔羊腹泻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