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同时又要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辩证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主要矛盾自身所具有的不变与可变的辩证统一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即人民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生存性矛盾已得到解决,发展性矛盾日渐突出并渗透在一切社会领域,制约发展问题的实质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长期性,是当今我国社会各种矛盾形成和发展的总根源,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解决.解决这一矛盾,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制度性要素同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的活力性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8,(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极为重要的新论断。许多权威评论指出,新时代的首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和经过时间检验的实践逻辑。把握矛盾转化的两种逻辑可以进一步理清矛盾转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原因,进一步明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同时又要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辩证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主要矛盾自身所具有的不变与可变的辩证统一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包括“需要”和“生产”两个基本方面,在我国改革开放即将跨入第40个年头之际,“需要”和“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刻认识这一矛盾,对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和处理我国目前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要矛盾有着丰富的理论阐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有多次的判断,这其中既有科学的认识,也有曲折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是在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针对新时代下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8,(12)
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理论与实践发展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定位、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出现偏差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主要矛盾问题的拨乱反正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的论断。可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抓主要矛盾的认识和解决带动其他工作的开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执政策略,也是党领导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前,党史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对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前中国领土主权、阶级关系和人心向背等因素的全面考察,而将着眼点主要放在全面抗战是否已经开始。这显然是不妥的。分析中日民族矛盾何时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应着重考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入对我国领土主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国内阶级矛盾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对此的反映等等。本文仅就上述几方面提出我们的分析意见,以求得出切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历了多次的矛盾变化,而每一次矛盾的变化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震荡,我们的生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这种矛盾积极地推动着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一直向前。在今天,矛盾也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们的应对方式自然也要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如何去抓住这个矛盾,并有效地去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9)
马克思深入论证了分工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肯定分工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分工所带来的弊端。如造成人的异化、城乡对立、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基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来解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同时,也为我们应对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提供一定的路径指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我国发展历程中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时代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作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判断,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等诸多方面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的正确结论,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传统表述。总体而言,这一传统表述,是在“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大背景下作出的判断。随着作为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学习和理解的不断深人,有必要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传统表述加以反思,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新的诠释。一、一定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的是社会的本质的内在逻辑规定一定社会形态的本质,是该社会形态中的“永久的东…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9,(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不是字面上的、概念上的转变,而是根本性的、实质性的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有其现实依据和理论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消灭,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就“同归于尽”。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同归于尽”后,人民内部已经不存在阶级斗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消灭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在阐述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关系时指出,社会生活有三个方面: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新的需要的产生以及与种的繁衍相关的家庭。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不是字面上的、概念上的转变,而是根本性的、实质性的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有其现实依据和理论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蓝绿矛盾是台湾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台湾社会的诸多矛盾中,蓝绿矛盾是一个基本矛盾,而且是一个对抗性的矛盾,影响与制约着其他矛盾。蓝绿矛盾不解决,其他矛盾与问题就很难解决。蓝绿的主要区别在于:泛绿阵营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与台湾主体意识,主张与追求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有机体的构成层次中,分别有前提性、基础性、上层性、观念性等四大层次,这个有序形成是一个由下而上不断扩展而分层递进的结构性形成过程,它们分别构成与展现人口因素与自然环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四大社会基本矛盾。在广义生产的宏阔视野中,分别有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又分人口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制度生产,这无一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进行的。从抽象归纳做总体表述,社会主要矛盾就是社会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同社会生产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由此再做出具体演绎,在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过程或广义生产的各个层次上,可以分析与梳理出它们在一定阶段上的各种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刘玲娜  陈云川 《学理论》2012,(33):55-56,109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正在日益显现,影响社会的稳定与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江西100个县市公民对社会矛盾程度和政府处理矛盾效果的认知调查,分析公民对社会矛盾程度的认知现状,以及分析公民对政府处理矛盾效果的认知,从而提出符合民情适合民意的社会矛盾化解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