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农民寻求政治民主形式的伟大创举。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其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于1999年在基层锻炼中,恰逢当地村委会换届选举,通过与乡镇领导、村干部和村民的广泛接触,对村民自治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既看到广大农民对村民自治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衷心拥护,也体会到广大基层干部对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1980年,第一个由农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在广西诞生。1982年,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被载入新通过的宪法。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试行,明确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1998年,经  相似文献   

3.
殷欣 《支部生活》2004,(9):38-39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8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农村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云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改革村级体制,撤销了13000多个村公所、办事处,实行村民自治,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健全、落实农村基层各项民主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农村村级管理体制和村干部任用机制。截至2004年6月30日,全省13172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已完成99.7%,各地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4.
日益完善的农村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是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后设置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共有832987个行政村,近360万名村委会干部。从1988年6月1日《村委会组织法》试行至今,全国农村村委会普遍进行了三至四次换届选举。在广泛的民主实践中,农村村委会选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的轨道,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委  相似文献   

5.
村“两委”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分别是:199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据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应该说,绝大多数村“两委”都能自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村委会能主动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论村民选举纠纷及其法律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选举纠纷是指在相关村民选举主体之间发生的,围绕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而进行的村委会及其他相关组织选举过程中的实体性或者程序性问题而产生的争议.村民选举纠纷影响村民选举权利的实现,严重制约村民自治事业的发展.应当分别构建和完善村民选举纠纷的行政权解决机制、司法权解决机制以及立法权解决机制,并加强它们之间的协调,使之形成内在统一的体系,以便推动村民选举纠纷的解决,保障村民选举权利的实现,促进村民自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总结十年村民自治的实践经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这一制度,必须着重解决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委会和村民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这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随着以“包产到户”为形式的农村改革的展开,原有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失去作用。在新旧体制转换之时,一些地区的农民自发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以管理村级事务。我们党和政府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农村推广开来。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3年10月,中央《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规定,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普遍成立村民委员会。1988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相似文献   

9.
资讯     
《先锋队》2013,(18):5
村民可联名提出罢免村委会成员要求民政部印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明确了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和场地要求,旨在深入推进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实践。对于农村选举中最典型的贿选、造假等问题,《规程》明确指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省农村按照新修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依法开展第七届村民委员会选举,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村民委员会。从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出现的问题看,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努力提高村民委员会选举质量,进而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民主政洽建设,维护农村稳定,仍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底,某县某村通过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产生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该村80多位村民联名上访该村没有严格按照《村委会选举法》、《村委会组织法》规定进行选举:一是未经村民推荐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而是由原村干部和少数党员推选通过;二是参加投票的选民未超过选民总数的半数。全村选民1318人,参加选举大会的只有527人,委托票高达771票,且未办理委托票手续。该市民政局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对该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果宣布无效,并作出重新选举的决定。类似于以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案例在我国农村实行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1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法律的保障,调动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但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由于群众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性质认识不足,所以在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关系不顺。虽然在《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X(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规文件上,已经明确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不少群众仍认为村委会是自治组织,村委会主任是由全体…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这一村民自治组织形式,最早出现在广西罗城县、宜山县一些乡村。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立即受到党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1982年公布的《宪法》第111条中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正式确定了村民自治的原则及其框架。党的十五大以来,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地党委和政府以推行村务公开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目前,全国388.2万个村委会由选举产生,占村委会总数的95%。除一些地域偏远,民族、宗教情况特殊的地区外,全国有条件进行村委会民主选举的地方,基本上采用了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的办法。选举的规范化程序和民主化程度一年比一年高,选民参选率也一届比一届提高,目前已达90%以上。每届选举约选出400多万村委会干部,原任干部的落选率全国平均约为10%,不少省份达到15%—20%,有的省高达25%。 根据各地的经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村民自治从发端到现在的十几年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关系着村民自治未来发展的方向。 村民委员会选举始终是村民自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在较普遍开展“海选”之后,对选举程序尽管已经有了规范性的规定,但对在选举中出现的违规、违法事件如何定性和处理,如何避免贿选,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与选举相关的罢免程序,则大多只有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较差,造成一些地方村民要罢免不称职的村委会干部很难,甚至旷日持久,造成尖锐矛盾和冲突。 “村级治理”实际是一个比选举复杂得多的“系统工程”,至今还处于摸索阶段。首先,村级组织之间,既要摆正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2,(5):4-4
村民自治是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是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也是农村管理的重要形式。我们一定要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利,坚定不移地做好村民自治和村委会村民直选。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群众是有眼光、有识别能力的。群众不仅会听你怎么说,而且会看你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面对村委会选举的新形势、新问题,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村委会选举  相似文献   

17.
被老百姓俗称为“印把子”、“钱把子”的村委会印章与账本,是农村基层组织行使权力的必要用具。然而不少地方实行村民自治后,“海选”出的村委会却因拿不到公章、接不到村账,上任后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湖北武汉市中胜村就发生了这样一桩怪事:5名村民新当选为村委会成员。不久,村委会拟定了计划生育等工作的通知,准备盖章后执行。但公章却在非本届村委会成员的村会计手中,拒绝交给新村委会使用。新村委会当初向村民许诺要办的几件实事,皆因盖不成公章泡了汤。 “村官” 交接难,到底难在哪里?在200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公安部《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凌启鸿 《唯实》2001,(3):32-36
推行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内容,其中民主选举最为关键。1988年6月试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江苏大部分地区经历了5届选举,前4届选举基本上由组织确定候选人,村民画圈。1998年底至1999年初进行的第5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有部分村按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修改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选举改革试点,其主要内容是“两个直接”,即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直接投票差额选举产生村委会。“两…  相似文献   

19.
徐晓 《湘潮》2007,(11)
本文比较全面的调查了河南省长垣县某村村委会的现状,其内容包括:村委会的产生,即村委会的选举;村委会的职责;村委会同村党支部以及同乡镇政府的关系;村民对村委会的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并对农村农民委员会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魏荣汉是山西省河津市城关镇的党委书记。2000年,城关镇13个行政村开始了村委会选举。选举很不平静,几度出现风波,但魏荣汉坚信村民自治是解决农村问题、促进农村稳定的大好事,因此对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全力支持。最后他将他在选举中体味到的酸甜苦辣写成了一本书——《风风雨雨选村官》。书中真实描绘了该镇13个行政村2000年村委会选举的真实历程。 村民自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民主发展过程。因此,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