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塔利莉 《前沿》2011,(4):78-81
2009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的第三条对无单放货的责任性质进行了界定。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阐述,必将对司法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围绕第三条的规定,对无单放货的责任性质进行探讨,以期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商法》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实体规定较为僵硬,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对责任人如何申请责任限制以及基金案的管辖等规定更是缺乏可操作性。结合海事审判实践,研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及其行使方式、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等问题,对于鼓励海上贸易,保护受损方的利益以及完善我国现行立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3,(7):20-21
首先,由于法律规定本身的问题,导致在具体不正当范争案件的司法认定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刑法第219条侵犯商业秘密罪,司法解释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构成本罪要以造成枞利人经济损失50万元为要件但在某些案件中.对经济损失的认定仃在较大困难。例如有些犯罪分子窃取了技术秘密,但并没有投入生产,这种情况下难以计算实际损失。  相似文献   

4.
提单作为运输单证与其他运输单证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目的港承运人必须向合法持有提单人交付货物并收回提单,这一规则已经形成商事习惯,但是立法上却对凭单交货的法律原因没有规定。笔者认为凭单交付的规则改变了运输合同将货物交付给货主的一般常例,凭单交付规则体现了运送物返还请求权的债权性质,这也是提单的物权性在运输环节的体现,具有双重基础。因此对该规则的违反,对承运人来说是违约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相似文献   

5.
黄璨 《桂海论丛》2007,23(3):78-80
文章针对国际海商货物运输中长期存在的无单放货问题,结合联合国贸法会目前正在审议的《UNCITRAL运输法草案》,对特殊情况或符合一定条件的可转让运输单证下的无单放货,承运人无需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叶赟葆 《理论月刊》2014,(4):121-125
2013年8月30日通过的新商标法第59条第3款设立了商标先用权。在理论上,商标先用权是商标权限制的一种类型,研究商标先用权与权利丧失等其他类型的商标权限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商标先用权规定的理解和适用。新商标法第59条仅规定了合理使用和商标先用权两种类型的商标权限制,可以从商标侵权抗辩的角度研究其他类型的商标权限制,构建完整的商标权限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1997年4月19日起,隔绝近50年的两岸海上航线得以局部恢复。两岸商界都非常关心如何办理两岸间海上货物运输手续。本刊记者日前就此问题走访了交通部有关人士。 据交通部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开通的航线是福州—厦门—高雄。但由于台湾方面“不通关、不入境”政策的限制,目前两岸直航的船舶只能运送经高雄港中转的货物,两岸间的贸易货物还要经过第三地间接运输。最近,台湾允许在两岸之间经第三地开集装箱班轮,这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装卸费用。日前,香港友航公司经交通部批准已开辟了两条航线,北线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限制恶意竞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九十条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从业期间和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必须遵守劳动合同约定的竞业禁止条款,保守原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其他保密事项.否则。劳动者将承担违约责任,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宋朝的《市舶条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海商法。它系统地规定了海外贸易的主管机关、贸易主体、出入境管理、经营许可证以及外商保护制度等内容,从而构建了古代海商法的基本框架。它不仅对中国后世直至当代国内海商法具有典范性意义,而且在国际层面上,尤其对当时周边国家的海商法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袁蕊 《人民论坛》2012,(20):108-109
由于理论研究准备不足,现行《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存在制度上的不足,据此,应提高劳务派遣单位设置的准入门槛,用明确列举的方式来限制劳动派遣的适用范围,合理分配劳动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并明确被派遣劳动者平等权实现的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以及不同主体间劳务派遣争议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第 1 7条第 2款规定的已满 1 4周岁不满 1 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并不十分明确 ,导致认识上的分歧 ,直接影响了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责任范围和罪与非罪。应对刑法第 1 7条第 2款的责任范围加以界定 ,既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法直接推定 ,也可以根据司法解释的相关精神间接推定。对八种法定情形以外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可通过隐形推定的方法将其纳入相对刑事责任的范围 ;对上述刑法条款存在的问题 ,可通过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予以裁决。  相似文献   

12.
司法     
《人民政坛》2014,(1):5-5
<正>最高法院出台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司法解释据新华网2013年12月25日电,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规定》,该司法解释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这个规定根据国家赔偿法,结合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工作实际,针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作出统一规范。规定共二十六条,涵盖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  相似文献   

13.
陈晓芳 《理论月刊》2005,(9):156-158
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法律适用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从DSB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除涵盖协议以外,其他国际法律也可潜在的作为WTO的法律渊源适用,只是当其他国际法律与涵盖协议相冲突时,涵盖协议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适时地将扒窃纳入刑法范围予以规制,但在维护社会秩序与保障人权之间存在激烈矛盾,加之无数额、无情节限制,因而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尽管两高的司法解释作出了公共场所与随身携带的限制,但处罚的范围仍然过大,与扒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相称,还是存在不足之处。以限制入罪为视角,通过厘清扒窃的行为性质,区分既遂与未遂,合理适用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圈定扒窃入罪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5.
面对社会上共同侵权行为频发、责任认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我们应给予共同侵权行为以更为详尽的认定。对于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划分与责任承担,不应仅限于当前《侵权责任法》法条中的规定,更多的应是结合实际情况,在理论争议中寻求一种更加完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中的“赔偿(经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行为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而且或多或少会给被害人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从刑法规定的刑罚方法看,被害人并不能从犯罪者受到刑罚惩罚中得到应有的损害赔偿。为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刑法第36、37条规定法院应当判处或责令犯罪分子“赔偿经济损失”或“赔偿损失”。但学界对于“赔偿(经济)损失”的性质、范围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争议较大,本文试图对此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7.
财产保全是一项临时限制当事人处分财产的强制措施,对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将来生效裁判的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财产保全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会对被申请人造成重大的损失。我国民事诉讼法只是简单地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而对至关重要的如何赔偿问题却没有作具体的规定。本文主要探讨了申请财产保全错误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处理程序三方面的问题,以期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的同事是一名残疾人,最近他的13岁的孩子由于玩火,致使单位的宿舍楼失火,损失严重。单位提出要我的同事替其孩子赔偿单位因失火而遭受的一部分损失。请问:父母有无替子女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上海吕亮吕亮同志:玩火的孩子今年13岁,是未成年人。那么作为他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负有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婚姻法》第17  相似文献   

19.
雇主替代责任刍议--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9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禄 《前沿》2005,(3):106-109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 9条规定的雇主替代责任制度, 填补了我国民事立法的空白,其采纳的无过失责任原则和执行职务范围的主客观相结合的判断标准, 值得称道, 但在责任的构成要件和雇主与雇员的责任关系方面, 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0.
正问:王某于2011年5月年满60岁办理退休手续后,又被单位重新聘用,但单位不再为其缴纳社保,王某能否要求单位赔偿其养老和医疗等退休待遇损失?答: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实务问题座谈纪要》第8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不适用《劳动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