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勇 《中国司法》2013,(7):65-69
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明确要求,要探索开展循证矫正。那么什么是循证矫正?其理念、方法如何,具有怎样的价值和益处?弄清楚这些问题是探索开展循证矫正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拟对循证矫正的理念、方法和价值作初步探讨。一、循证矫正的理念循证矫正(Evidence-base Correction),本意为"以证据为基础的矫正",引申为"遵循证据进行矫正",即矫正系统应根据科学有效的证据来进行评估、分类、管理和教育等各种矫正活动。对矫正工作者而  相似文献   

2.
循证矫正在中国的引入与本土化是适合中国监狱矫正的举措。但是当前中国循证矫正面临专业力量发挥不足、实质内涵欠缺、实践模式不成熟等诸多发展困境。循证必须处理好矫正行政管理与矫正研究、循证矫正理论研究与矫正实践以及循证矫正中多方主体的关系。中国循证矫正的推进要树立科学、人本、服务理念;注重评估,遵循证据,确保矫正过程科学化;加强国外循证矫正先进经验的借鉴;多方联动,为循证矫正的推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构建符合我国罪犯改造的循证矫正模式与体系十分必要。特别是在司法部推进循证矫正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规范循证矫正工作,确保循证矫正科学高效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内涵的循证矫正模式与体系,这是循证矫正中国化的本质所在。一、我国监狱循证矫正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思路与定位西方循证矫正的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理念与样态,尤其是矫正实践严格按照专业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推进,保证了循证效果的取得。但是,我们在引入循证矫正的理念、方法和体系时,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需要从我国监狱押犯的具体现状与特定  相似文献   

4.
胡配军 《政法学刊》2013,30(4):124-128
循证矫正是一种矫正罪犯的新理念、新方法,当下中国引入这一理念和方法,必须充分理解“循”与“证”的内涵,正确认识循证矫正在我国罪犯矫正领域应用的实践价值,科学设计我国循证矫正实践推进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郭菲 《法治研究》2014,(11):107-117
我国行刑理念经历了惩罚报应到恢复矫正的发展历程,循证矫正模式在社区矫正试点成功后应运而生.本文回顾了我国行刑理念发展历程,对循证矫正在监狱行刑中的价值追求进行了二元分析,指出了应然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现实障碍和冲突,分析了循证矫正在增强监狱行刑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对循证矫正在我国监狱的施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分析和思考,以期稳步扎实推动我国监狱施行循证矫正工作的实践步伐。  相似文献   

6.
循证矫正是循证实践理念在罪犯矫正领域的应用.美国在探索循证矫正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坚持循证实践原则、实现矫正机构变革、加强合作等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建构了循证矫正运行的综合模式.循证矫正具有科学、高效、民主等鲜明特征.我们需要深化罪犯改造质量的评估研究、加强国外循证矫正的借鉴研究、创建功能齐全的协作网络,为我国监狱等刑罚执行机构推行循证矫正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从实践来看,尚存在着矫正方式简单、专业方法匮乏、矫正效果欠佳等问题,"尤其缺乏有量化实证数据支持的有效矫正项目和方法措施"(张苏军副部长语)。为提高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治效果,广州市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了循证矫正的理念和模式,开发了包含认知行为介入、家庭关系辅导、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为了有效地推进本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上海市虹口区司法局根据市矫正办的要求,积极引入新的理念,尝试运用心理矫正的措施,努力探索科学的矫正方法,提高矫正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兰 《中国司法》2014,(11):70-72
正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11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系统配套的工作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毋庸讳言,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改造,特别是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开展教育矫正工作,始终是我们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重大课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循证矫正、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区矫正法》的出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日益完善,但社区矫正实践却面临着从"管得住"向"改得好"转变。恢复性司法与社区矫正在理念和价值追求上有着天然的契合,为社区刑罚执行提供了一种策略选择。当前我国社区矫正中存在着恢复性司法的现实需求,但全面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社区矫正法》的实施将为我国社区矫正中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提供新契机。首先,通过培训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理念从惩罚向惩罚与恢复并重转变,通过宣传促进民众对恢复性司法的认识和支持;其次,为社区矫正设定恢复性选项,加强对被害人利益的关注,促进社会服务的恢复能力;最后,尊重当事人意愿,确保和解的真实性,以过程性评估为主,科学评估社区矫正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是目前世界各国所公认的适用较为广泛的两种罪犯矫正制度。学界对于二者孰优孰劣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学者们往往习惯于以各自所依据的价值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发展趋势为路径,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经过对以上问题的一系列固化比较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认为社区矫正更加符合现代刑罚理念的精神实质,是更为科学的矫正模式,社区矫正似乎被贴上了文明、理性、人道的标签,而监禁矫正则被固化地认为是相对落后的、非理性的、甚至应被逐渐代替的矫正体系。笔者认为,此种结论是基于一种非科学的推导体系而得出的。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应采取一种更为全面的、发展的、理性的视角,本文则尝试在另一种推导体系上得出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是目前世界各国所公认的适用较为广泛的两种罪犯矫正制度。学界对于二者孰优孰劣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学者们往往习惯于以各自所依据的价值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发展趋势为路径,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经过对以上问题的一系列固化比较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认为社区矫正更加符合现代刑罚理念的精神实质,是更为科学的矫正模式。社区矫正似乎被贴上了“文明、理性、人道”的标签,而监禁矫正则被固化地认为是相对落后的、非理性的、甚至应被逐渐代替的矫正体系。笔者认为,此种结论是基于一种非科学的推导体系而得出的。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应采取一种更为全面的、发展的、理性的视角,本文则尝试在另一种推导体系上得出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董邦俊  王振 《政法学刊》2007,24(6):10-14
社区矫正的机构构建应当遵循"大本土化"与"小本土化"相结合的路径来进行;社区矫正的队伍包括社区矫正官、专业矫正人员和志愿者三部分,应立足于我国的现状来培育这支队伍;应该建立科学可行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目前正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科学地对矫正对象适用个性化的教育矫正,有助于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深圳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走过近4年历程。如何巩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经取得的成果,稳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这是一个关系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是坚持理念创新,不断廓清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思路。一、坚持理念创新的依据社区矫正固有的特性,即是社区矫正坚持理念创新的依据。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有相通之处,但又有其自身鲜明的特性,这就是它的社会性、群专性、帮扶性和综合性。所谓社会性,即是社区矫正将矫正对象置于社会中,以社区为舞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对其实施矫正改造;所谓群专性,即是从社区矫正的…  相似文献   

16.
贺燕 《人民调解》2020,(3):55-56
"矫正一人,感动一家,稳定一片",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司法局胜利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理念。近年来,胜利司法所始终坚持在社区矫正一线用心用情、精准发力,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手段,提升了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成效。一线监管"实打实",做社区矫正工作的"用心人"胜利司法所定期入户走访社区矫正对象.  相似文献   

17.
正循证矫正(Evidence-base Correction)是近年来在中国监狱、戒毒和社区矫正系统兴起的热点课题。作为舶来品,循证矫正尽管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在有关实务界、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纷纷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①。从这些理论探讨、实践探索以及基层同志的反映来看,目前关于循证矫正的本质、特征、价值、范畴和类型、开展和实施等若干问题尚无一致的认识,存在不同的理解。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探究和分析,以进一步厘清认识,促进对循证矫正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更文明、更科学的刑罚执行方式,在国外已广泛适用。甚至,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刑罚制度文明与否的标志。然而,社区矫正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刚引进不久的“舶来品”,对其理论研究还很少。实践中,我国的社区矫正更是问题重重,困惑叠生,使得在很多方面流于形式。本文拟对我国的社区矫正加以分析研究,以期能找出社区矫正在中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明尼苏达州是美国第一个颁布《社区矫正法》的州,可谓是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祥地。其社区矫正制度体系之完备,机构之健全,管理之科学,类型之多样,值得我国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耀伦 《法学》2006,(10):104-1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社区矫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和采纳,是因为其背后包含了若干深层合理的基础理论,蕴涵着人道和效益的价值理念。我国应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并结合实际,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行刑理念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