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家都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理论化问题。我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化,必须要解决基本范畴问题。 (一) 范畴即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对研究对象本质的某一方面、侧面的抽象规定。每门科学都有自己特有的一系列范畴。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也有自己的范畴。从理论形态的内部关系看,人们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是以相应和相当的范畴作为思维工具的。任何学科的规律都是借助一系列范畴来反映的,只有运用范畴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规律要靠范畴来表述。因为范畴的逻辑形式是概念,规律的逻辑形式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从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和发挥否定之否定规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视和创新力度远不如对立统一规律。他从矛盾双方对立面的转化和质变解释辩证否定范畴,对"否定性"概念又缺乏足够的研究,他所理解的否定以及在方法论上的运用更侧重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在否定之否定规律问题上,毛泽东认为否定和否定之否定都是在对立统一规律范围内进行的,通过两次否定促进事物向上发展,产生新事物。由于第二次否定只是在肯定阶段基础上数量和性质的变化,就不能确切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在方法论上也就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牟德刚 《理论探讨》2004,1(4):42-44
毛泽东从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和发挥否定之否定规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视和创新力度远不如对立统一规律.他从矛盾双方对立面的转化和质变解释辩证否定范畴.对"否定性"概念又缺乏足够的研究,他所理解的否定以及在方法论上的运用更侧重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在否定之否定规律问题上,毛泽东认为否定和否定之否定都是在对立统一规律范围内进行的,通过两次否定促进事物向上发展,产生新事物.由于第二次否定只是在肯定阶段基础上数量和性质的变化,就不能确切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在方法论上也就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把整体性看作是系统诸原则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整体和系统是同等程度的范畴,常被等价和同义使用.明确这一点是有意义的.它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关问题的全局上,从系统的整体上把握事实,在联系中解决问题.用整体方法认识事物,规范现实,常常起到高屋建瓴、提挈全局、驾驭时空、运筹帷  相似文献   

5.
模糊处理的含义 “模糊”和“确定”都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东西。客观世界中有能够肯定或否定是属于某一范畴的事物,但也有无法用一个明确的标准,简单肯定或否定其是否属于某一范畴的事物。有些事物能够用具体数值给以确定的表示,如长度、时间、重量等。但也有些则不能,如美丑、智愚等。前面一类事物能够予以确定表示划分,称为确定性事物,后面一类事物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称为模糊性事物。人的左脑在进行逻辑思维时,用的就是确定性信息处理方式;人的右脑在进行形象思维时,用的则是模糊性信息处理方式。在领导活动中,有许多问题我们需要反复推敲、精确计算才能加以解决。如,把  相似文献   

6.
张青松 《理论探讨》2006,(3):145-148
理论也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必然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或趋势。本文谨在元视阈和层次上对当代理论发展的“再对象化”、“元理论化”、“超现域化”、“形态演化”、“范式转化”、“反思化”、“革命化”、“元规律化”、“统一化”和“综合化”等十大趋势作初步探讨。试图在理论发展历史与现实客观趋势的意义上,对“广义元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提供一点证明。  相似文献   

7.
胡伟 《学理论》2011,(14):41-42
现象和是本质揭示事物外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和内部联系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所有范畴的共同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透过现象,把握内在的本质,但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可以更深刻地把握现象与本质一对辩证范畴,更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札记之一: 过程辩证法与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研究辩证法,特别重视对过程问题的研究.在毛泽东看来,事物在本质上是由矛盾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在联结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总是从不平衡经过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因而矛盾运动是一个由量变经过部分质变到达根本质变的过程,是一个从肯定中揭示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所以,事物总是以过程存在,事物的根本质变是新过程取代旧过程的变动.在毛泽东留下的哲学论述中,诸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不平衡发展观、相对平衡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这些变化和调整,对不同历史时期条件下中国的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空间布局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三十五年来,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一直是围绕着对事物运动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关系,怎样把它具体运用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中。最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深刻的逻辑规律,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当好在组织部长,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坚持培养哲学思维,掌握辩证方法,坚持学好辩证法,善于用好辩证法,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事物、认识问题、开展工作. 在工作要求上,既要能够懂全局,又要善于管本行 懂全局、管本行,是邓小平同志80年代初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应当注意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伞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这两对唯物辩证法重要范畴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总体一词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纳入现有的哲学范畴体系之中。总体是事物相关部分总和与总合的实体,其中至少包含一个负面的部分,并且这个负面部分在事物中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虽然正负双方原则上是对等的,也是互相转化的。原子、矛盾、系统是总体范畴在其演进过程中的低级形态,是总体范畴自身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2)
任何事物都是精神与物质的同一[统一],都是物质与精神两者相互作用下的必然结果。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着的整个世界[宇宙],构成了事物的变化性,从而展现出了事物在变化中具有的最基本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走向规律。  相似文献   

13.
张高远 《学理论》2009,(6):133-135
名词化实现于不同的语法环境,导致出现名词性程度不同的成分,这是非时间范畴化的结果。动词源名词从动词的限定式蜕变为名词,丧失了体现时态和一致关系的能力,其动词典型特征或完全丧失,或部分中和。从句法上讲,动词名化是动词向名词范畴转化;从语用上讲,是语言形式由陈述功能向指称功能转化;从语义上讲,是行为动作范畴向事物范畴转化。为适应新角色、发挥新功能,这种变化必然引起动名特征的代谢消长。  相似文献   

14.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理论界大体有四种说法,即“对立统一规律”说,“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普遍联系”说;“全体规律范畴”说。这些说法虽各执一词,互有长短。但却一致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同一回事,这正是导致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核心不等于实质,二者是有区别的: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而实质则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一《现代汉语词典》对实质的释义是“本质”,在俄语中,实质和本质是同一个单词。  相似文献   

15.
小科学时代,除了有“机械决定论”的哲学信条,还有“机械分解论”的哲学信条。你对那个事物不知道吗?那么,你就去解剖它吧。当你了解了事物的局部,整体事物就知道了,因为,“整体等于局部的总和”。象力的分解、元素的离解、生物的解剖,以及数学上的线性迭加等等,都属于“机械分解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对于日本人,漫画的作用早已超出娱乐的范畴。不用去官崎骏工作室的所在地三鹰,也不必专门去集中了大量动漫产品商店的秋叶原,你只需在大街上、地铁里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事物的共同本质、共同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特殊规律。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两者互相联系,不能割裂。任何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它告诉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必须遵循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两个范畴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从两个范畴基本内涵上看,二者含有相同的因果逻辑关系,并由此规定二者的客观必然性、重复性、预见性等基本属性也都是一致的,没有本质区别。除了在实现方式上自然规律具有而社会规律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外,其他方面,社会规律没有特别之处,因为社会规律一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出现,就会以客观必然性这一基本内在规定拒斥人的主观意志的纠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应该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既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为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负责。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定位在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基本法则上,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过渡时期新旧体制、新旧事物、新旧观念碰撞最为激烈,人的思想也最活跃,最需要理性引导。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