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经济运行态势的不确定性对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要主动研究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市场拓展问题,培育新兴信贷市场,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来应对信贷大投放后的信贷业务持续发展,并研究在经济周期下行压力下企业及其关联方风险承受能力的状况,提升信贷风险识别和风险计量水平,创新信贷定价模式,优化经济资本配置。  相似文献   

2.
企业,中介担保机构的信用不良,需求不足及银行内控,管理机制不力等因素是商业银行实施货币信贷政策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拉动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银行货币信贷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长期发展,一直面临着未来长期性资金占用不断增加而形成的现金流不足的压力。通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则可以缓解因长期性资金占用不断增加而导致的现金流不畅的压力,但是在我国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存在着制度上的局限,为了更好的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克服现行法制的制约。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影响经营绩效的理论基础和影响机制出发,提出研究假设,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信贷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现状,最后以我国73家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引入交互项来分析得出信贷结构能显著调节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金融市场的需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对贷款利率有着天然的趋向性,使得对利率这一特殊市场价格的改革充满着复杂性。事实上,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并不大,但由于信贷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及行业、企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逆向选择”的信贷风险亦已显现,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一、信贷市场存在的“逆向选择”风险。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是指逐渐升高的银行贷款利率将安全…  相似文献   

6.
防范和规避商业银行信贷审计风险,必须有效落实审计规范化,逐步建立信贷审计风险预警制度,注重发挥业务复核的职能作用,全面提高审计人员从业素质,提高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信贷市场上常见的三种非制度行为是信贷羊群行为、信贷集中行为和信贷寻租行为,产生这三种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商业银行的“审贷模糊性”,它使审贷分离制度中部分规则失效及低效率。我国信贷制度的改革,从法律层面看,应取消对银行公司治理下具体信贷业务模式的制度安排;从公司层面看,具体信贷业务模式是商业银行经营权内的事。而要消除这三种非制度行为,改“审贷模糊性”为“审贷正确性”,就要进一步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把部门银行改造为流程银行,建立银行合规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我国处于通货紧缩阶段,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信贷集中现象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贷集中现象的产生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从理论的角度看也有其产生的依据。本文拟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理论着手,分析我省信贷集中现象的宏观影响及改善措施。 一、信贷集中现象。 从1998年以来,我国的物价指数不断负增长,但从物价下降(单要素论)来看,通货紧缩已毋庸置疑(谢平、刘锡亮,2001)。同时我国金融业又不断进行改革,1994年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政府不断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进  相似文献   

9.
论信贷配给及其对我国金融运作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配给是商业银行时常采用的一种贷款手段,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于信贷配给所做的解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国目前的信贷配给是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同时起作用的“双重信贷配给”。信贷配给降低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现实必然性。解决我国目前信贷配给问题的出路在于更快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 ,信贷资产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大、最突出的首要风险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提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 ,并努力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农凯事件的发生再次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防范上存在的问题。文章就此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