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命关天     
《创造》2007,(2)
我们说"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天",因为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永恒的主题。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命辉煌灿烂,希望健康快乐,希望幸福美满。然而,如果没有安全作保障,这一切便都无从谈起。安全不是某个人的事,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安全也不是某个时期的事、安全应该是时刻都要关注的事。忽视了安全,就象忽视了空气对于人的重要作用一样;人们不能窒息时才想到空气,更不能等事故来临时才想到安全。  相似文献   

2.
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你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就会把你挂在嘴上。心系百姓才能把百姓的事情办成办好。件件小事如同一砖一瓦,千万块砖瓦才能建起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3.
<正>我说人生有"火焰",有"秋水",是绚烂和平淡的一个比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总是有动,有静;有张,有驰;有执着,有疏放;有绚烂,有平淡。都说"水火不相容"。然而,在人生中的"火"与"水",却能够也往往需要在人们生活中共容和互补。对宽泛的人生如此,对个体生命的人生也如此。试想:一个人在一生中如果总是"火焰"的话,他们不仅会炙热得令人可怕,而且恐怕自己也承受不了。相反,一个人从生到死也不可能都是"秋  相似文献   

4.
    
梅子说:"你走了就别再回来。"梅子很后悔对军说过的这句话。梅子永远都不能原谅自己所犯的这个错误。梅子一直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她说的那句话,军一定会回来的。  相似文献   

5.
同一位萧军     
这一位萧军萧军在老作家中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他曾在日记里夫子自道:"我不能做任何人、任何阶级的主人,我也不能做任何人、任何阶级的弄臣或奴才——这就是我人生的态度。"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时空里,文人中抱持这种人生态  相似文献   

6.
人生有许多快乐,做好事最快乐,理解旁人与原谅旁人最快乐。多伟大的人也是普通人,多伟大的人也有该享受普通人的快乐,过普通人的生活。珍惜你的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事、每一次说话的机会、工作的机会、流汗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孩子,不管我们干什么也不能忘记,我们永远是一个平凡的人"--父亲的话早已渗入她的血液中,成为魏武永恒的人生底色.  相似文献   

8.
姬建民 《前进》2008,(3):56-56
说话是人类生存交流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也才产生了语言。 不论是领导还是平民,每天都要说话。平民说错话是常有的事,但容易被人理解。然而,如果领导说了错话,就不大被人们原谅。实际上,要求领导要讲真话、讲实话.也要允许领导说错话。因为,世上原本就没有说话的“把式”。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27)
正"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损毁。"即使深知这一点,一代一代的莫高窟人,仍在忘我守护。他们毕生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得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在领略过莫高窟精美的石窟艺术后,总会有有心人走进一处院落,探寻一个人的人生足迹。  相似文献   

10.
最苦与最乐     
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相似文献   

11.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相似文献   

12.
陈永 《协商论坛》2008,(8):45-45
“生命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生命是宝贵的,但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因奉献谱写出辉煌壮丽的诗篇。”这就是张良远的人生格言。  相似文献   

13.
一2002年的1月10日,这是一个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日子,阳光算得上明媚,小鸟在树枝上歌唱。历史上的这一天,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如果不是张旭科长和白颜玉女士的一句戏言,或许就没有后来惊动小城的一桩案件,人生的转折也就是这么稀里糊涂。约莫上午10时,张旭写材料写得实在太累了,就端了个茶杯从办公室走出来,到三楼的阳台上晒太阳。阳台不算大,但放在上面的两盆鲜花却显得十分抢眼。一盆是常青的吊兰,一盆是带刺的仙人掌。虽然正值严寒的冬季,大地一片萧索,但是两盆绽放着顽强生命的盆花依然使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4.
闻道 《创造》2007,(2):58-63
我们说“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天”,因为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永恒的主题。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命辉煌灿烂,希望健康快乐,希望幸福美满。然而,如果没有安全作保障。这一切便都无从谈起。 安全不是某个人的事,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安全也不是某个时期的事、安全应该是时刻都要关注的事。忽视了安全,就象忽视了空气对于人的重要作用一样;人们不能窒息时才想到空气,更不能等事故来临时才想到安全。 可是,人们却时时摆脱不了大自然对人类的伤害、公共卫生事件的袭击以及一些突发社会事件的困扰。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小孩“阿尔捷姆·萨韦利耶”6岁时被一名美国女护士托利·汉森从海参崴的儿童福利院收养,7岁时又被送回莫斯科,他的养母声称这孩子神经有毛病,不愿再养他了。这本是一起家庭纠纷,可因为牵涉到两个国家的老百姓,就变成了国家之间的事。两国的外交官都出面说话,连总统都发了话,媒体也推波助澜,就变了一件国际大新闻。如果这事不涉及两个国家,实在是件很普通的事,只能上当地新闻。但政治家和老百姓都从国家的角度看问题,把简单的事弄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事变成了国与国之间的事。究竟哪种看法对,哪种看法错,其分界点就在于“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  相似文献   

16.
肖静同志:为了回答你所说的如何理解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关系问题,我想先说说历史上的一件事,这便是杨度的入党。专门谈论杨度入党,当然不是说这件事有多么重大,因为任何人都是以普通一员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在党内也都应该是一名普通党员。以杨度入党的事做例子,不过是因为杨度这个人同一般入党的人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他的入党就有着某种不同的特征。为了说明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杨度其人。杨度,生于1874年,死于1931年,如果按其本人成份来说,应属于封建官僚。1902年(清光绪28年)留学日本。1906年,曾为清政府出洋…  相似文献   

17.
薛问 《乡音》2012,(11):50-50
在法国,一个外国人最先得学会的就是"等待"和"约会"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在法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是很高的,在法国想要很快地办成一件事通常不太容易。因为在法国,很多时候是不能直接登门办事的,必须得先和对方预约,对方同意给你一个"约会"的日子后,你还得花时间去"等待"那个"约会"的到来。法国的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是很...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早就想说的一些话。我是一个不大好意思对人讲好话的人,总担心那样一来,会有阿谀之嫌。可我觉得如果我再不说出我的想法,我就欠了自己的债——因自己的计较而失去反映客观的踏实态度。我也不能说是一个尽责的委员,常常不能完整地参加每年一次的参政会议,以及政协组织的一些活动。因为太忙,或是觉得像我这样一个人,参加或是不参加并不能发挥什么实际的作用。但却常常想到北京政协,并且在想到北京政协时,心里会涌起一阵暖意。因为工作的性质,接触的人也多,见过的“世面”也多,更没有少见识过“衙门脸”和见识过“衙门作风”。渐渐地就养成了冷眼看世界的习惯。又因为一年年地老了,和岁数一起积累起来的阅历,似乎在心上加了一层盔甲,已经不能容易感动,  相似文献   

19.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4,(24):55-55
正健康首先取决于自己,珍惜生命从提高健商开始。一个人光有智商是不够的,人生的成功是其综合素质保证下的成功,智商、情商和健商,一个都不能少。其中,健商是人生一切的保证,因为没有健康作为人生的基础,什么都无从谈起。没有健商意识,没有良好的身体,即使事业再辉煌,终是白忙一  相似文献   

20.
“在这座城市里,如果我出手不能让焦距对准我的话,我是不会有机会的。所以,我每做一件事,就必须让它成为一个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