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4 0年 3月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考察和慰问。福建民众闻悉乡贤返国 ,“莫不如大旱望云霓般的冀望陈先生早日莅临”。9月 2 4日 ,一路风尘的陈嘉庚率南侨总会常委侯西反、秘书李铁民轻装简从 ,由浙江龙泉入闽 ,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陈先生 ,我奉省府陈主席之命 ,特来接应先生入境。”福建省政府秘书处侨务科科长陈延进率卫士2 0多人列队迎候。“兄弟回闽前已电请陈主席 ,值此国难期间 ,毋须迎待之烦 ,可你们礼仪这般隆重 ,使庚深感不安。”虽辗转跋涉 ,陈嘉庚犹无倦色 ,与欢迎者握手为礼。“陈先生十多年没…  相似文献   

2.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相似文献   

3.
论文首先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与陈嘉庚共同致力于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解放战争时期共同为推翻蒋介石国民党专制统治斗争的交往.此间两者虽然信仰和个性不同,但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建立民主富强新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同;周对陈政治思想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前期他们致力于祖国建设事业的交往.陈嘉庚忠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见和建议坦诚地向周恩来提出;周虚怀若谷,诚恳纳谏.周对陈的关怀无微不至,陈对周的才能人格由衷饮敬.文章最后归纳了周恩来与陈嘉庚交往留下的三点启迪:是中国共产党对海外侨胞统一战线工作的缩影;他们是人格魅力的交往,堪称后人处事交友的楷模;其交往反映出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4.
海春 《党建》2004,(11):43-45
党建2004.11陈嘉庚纪念胜地这是为纪念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而修建的。纪念胜地由陈嘉庚故居、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归来堂、归来园、嘉庚公园、鳌园等景点组成,生动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寓教于游的旅游胜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陈嘉庚精神,纪念胜地注重收集资料,突出展览重点,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年接待量均持续在70-80万人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嘉庚公园电话:(0592)6101713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的山冈上,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杨靖宇的安葬之地。陵…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侨领陈嘉庚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嘉庚先生长期侨居新加坡,是一位热衷于兴办家乡教育等公益事业的爱国者。1910年,36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募款资助孙中山和福建省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  相似文献   

7.
陈嘉庚与汪精卫相识于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之际,决裂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辛亥革命前后,他们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而不遗余力其时陈嘉庚是血气方刚、爱国爱乡的年轻实业家,而汪精卫是锋芒毕露、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局势和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终导致公开决裂.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陈嘉庚与汪精卫相识于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之际,决裂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辛亥革命前后,他们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而不遗余力其时陈嘉庚是血气方刚、爱国爱乡的年轻实业家,而汪精卫是锋芒毕露、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局势和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终导致公开决裂.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陈嘉庚先生亲身投入福建的建设,他对于当年两条海堤的修建曾提出过重要的倡议。我当时曾在厦门工作,参与其事,这段历史是十分难忘的。陈嘉庚先生说英国修了一道长石堤把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连起来,英国人能  相似文献   

10.
厦门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倡办的.侨师诞生后,众多青年学子在学期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和推倒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的指引下,初步树立起爱国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先后走上了爱国、革命和从教的人生正确道路.陈嘉庚晚年付出巨大心血和辛劳成功倡办国立侨师,是利国利民的壮举,功德无量,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述这样一段往事。 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分别来到重庆和延安。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银元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之后,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这一顿饭,只花了1.5元钱。  相似文献   

12.
陈惠惠 《世纪桥》2011,(13):5-7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华侨,他不仅在近代教育、政治、金融、建筑等领域颇有建树,而且还在国民卫生方面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陈嘉庚先生的国民卫生观主要体现在居住环境卫生、身体康健卫生、医药救护卫生等诸多方面,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对现代国民卫生观念的形成以及现代国民卫生体系的最终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的集美社,17岁时往新加坡,在其父经营的米店里学习经商,以后相继经营了菠萝厂、橡胶园、熟米制造厂等,成为一个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的企业家.189 3年陈嘉庚首次回国,见到“政府腐败,国弱民贫,教育颓废,不  相似文献   

14.
集美大学     
集美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陈嘉庚先生早年倾资兴学,创办了蜚声海内外的集美学村。 集美大学是1994年10月20日由集美学村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多科性大学。学校的改革发展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15.
●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回国考察后决定回国定居,是什么原因使他作出了这个决定呢?请看——  相似文献   

16.
塑造良好的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大学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建校8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侨、台、特、海"的鲜明办学特色,在海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我校在塑造良好学风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1994,(Z1)
曾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在兴办集美学校的过程中,知难而进,刚毅不屈,表现出可贵的硬骨头精神和民族气节.1932年,陈嘉庚公司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陷于极度困难,不得不接受外来资本,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英国一家垄断资本的银行利用股东地位,柬机胁迫陈嘉庚先生停止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但他断然拒绝说:“不1企业可以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横近日机滥炸的集美学校校舍工待修复,美蒋“善后救济总署”表示愿予“赈市’。陈嘉庚先生大义凛然,拒绝接受帝国…  相似文献   

18.
在陈嘉庚先生身上,集中了中华民族的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嘉庚先生对华夏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他那永垂不朽的灵魂;对祖国炽热的赤子之心和为祖国兴盛发达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则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具体的体现,嘉庚先生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爱国主义者的一生。他那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全世界华侨热爱祖国、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鼓舞着全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艰苦创业,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陈嘉庚先生不愧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嘉庚先生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  相似文献   

20.
正1990年3月,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对一颗由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明亮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陈嘉庚星"。众所周知,陈嘉庚先生是一位深受海内外人士普遍尊敬和景仰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他生前对人类社会作出过杰出贡献。国际天文机构将这颗由中国人首先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不仅是陈嘉庚个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无尚光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尚光荣。"陈嘉庚星"的发现与命名自1801年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被发现以来,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