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徐永进的仕途鼎盛时期,曾经头戴多顶"官帽",且担任赣榆县商业局、盐务局、经贸局等六个单位的"一把手",难怪被当地人称为"最牛官员".  相似文献   

2.
正黔北群山之中有一座雄奇险峻的大山被当地人称为"分水岭",这道分水岭将遵义市绥阳县分割为南北两部,山上只有一条6公里多的盘山路,北部四镇的百姓到县城需翻山越岭,一到冬天道路结冰,分水岭更是让人"望路兴叹"。"特别是2008年凝冻,分水岭28天没能通车,我们就在这里守了28  相似文献   

3.
乌依乡孩子口中的"林爸爸",村民眼里的"省直机关的好党员、好干部"--省教育厅军转干部林强,3年时间9次徒步翻越海拔几千米的高山,冒着摔下山崖和被传染麻风病的危险,深入到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麻风村",与村民同吃同住,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把爱和希望播撒在被当地人称为"风吹来的魔鬼"的小村庄.他经济并不宽裕,却多次慷慨捐资捐物,奔走筹款,为"麻风村"村民修路、送药、建学校.他说是一个军转干部的本色、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让他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4.
刘钦向以老八路特有的执着修了两条"路",一条从修文县城通往沙溪村,一条从他心底通往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之峰"。冬日的上午,修文县城的街上,阳光透过树缝洒落在一个正在扫街的老人肩上。远远望去,淡金色的阳光为他勾勒出一幅剪影。路边来去匆匆的行人隔老远看到他,都会打招呼:"刘老,你又在扫地啊!"这个被当地人尊称为"刘老"的人,是86岁的老八路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产业让保基群众实现脱贫,旅游产业则让保基群众实现致富。保基"捧着金碗要饭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里已然有了诗和远方。位于盘州市东北角的保基苗族彝族乡,群山中凸起一座石山,中间一个酷似被刀砍过的天然缺口,被当地人称为"刀砍山"。明清时期,彝族土司在刀砍山后修建营所,彝语称"刀砍山后的营所"为"博纪垲",因"簸箕"和"博纪"谐音,故名"簸箕营","簸箕"和"保基"谐音,保基乡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6.
林小波 《党史博览》2003,(12):30-34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以"反修防修反复辟"为宗旨的政治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在农村被称为"四清",在城市被称为"五反",后来统称为"四清"运动.运动中,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一波三折,时而配合默契,时而冲突激烈,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五"期间,安顺市农村扶贫对象从2011年的74.65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4.4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8%下降到13.9%,先后有2个县、40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一场小雪过后,天空显得异常澄澈。薄雾中,白墙灰瓦新砖房,不见一间危木房。远处,火龙果树下白菜花,不复往日石旮旯。这里是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莲花村,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全村石漠化土地约占十分之六,曾被当地人称为"被遗忘的死角"。扶贫开发,刻不容缓。通过实施"生态治理﹢产业扶贫",莲花村成功种植了6000余亩火龙果,走出了一条既"妆点"山坡又鼓起村民钱袋的路子,全村人均年收入达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9,(10)
正地处祖国北疆,鸡鸣三省之地,无定河静静诉说着萨拉乌苏古老文明,明长城战火的硝烟还未散尽,红色革命的故事源远流长。这就是美丽的鄂托克前旗。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开辟的第一个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自治政策的试验田,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摇篮。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以"建设内蒙古西部红色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为目标,深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前,东亚在西方人的眼里既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又是一个贫穷、愚昧和落后的地区。因此被西方人称为"远东",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日本、朝鲜和台湾列岛也被视为蛮荒之地。可  相似文献   

10.
正在务川自治县涪洋镇胜利村的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曲着一条人工"天渠",这条"天渠"被胜利村百姓誉之为"生命线"。提起这条"天渠",那曾是当地人永难磨灭的记忆,重拾那段岁月,使人感慨万千。4月4日,记者在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涪洋镇胜利村见到了当年的凿渠带头人——年过八旬的老支书王章礼。上世纪70年代,为了引水进村,王章礼和他的大儿子王大洪带领村民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收工,凿沟渠、架渡槽,斩荆棘、碎大石,一锤一锤,一钎一钎向绝壁开战。他们依靠双手苦苦支撑,一米一米艰难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8,(6)
正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是举世闻名的萨拉乌苏文化发祥地,是"河套人"的故乡和"独贵龙"运动的发祥地,是全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也是"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和"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萨冈彻辰、贺希格巴图等文学巨匠在这里著书立说,留下了《蒙古源流》等  相似文献   

12.
正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横贯着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天路"、"神路"的公路,将西藏与祖国内地紧紧地连接起来——它就是青藏公路。这条曾经担负着85%的进藏物资、90%的出藏物资运输的公路,是开国上将慕生忠在上世纪50年代初率部修筑的,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青藏公路之父"。2.8万头骆驼几乎全部覆没1953年底,为了解决驻扎西藏数万军民所面临的缺粮困境(注:当时进藏部队约有3万人,每天仅粮食就要消耗四五万公斤,而中央对进藏部队有明确规定:进军西藏,不吃地  相似文献   

13.
在单位事无巨细均亲历亲为,被职工称为"好事局长";到基层走村串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被群众称为"民生局长",他就是阳城县商务局党支部书记、局长秦钢。严格要求精心打造廉洁商务一支好的队伍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班子来打造,一个好的班子关键要靠一个好的"班长"来引领。作为"班长",秦钢总是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  相似文献   

14.
发现万钢     
2007年4月27日,万钢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科技部部长。此举被很多人称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万钢成为一个标志性人物,广受关注。因为,他是改革开放以来出任部长的第一位民主党派人士,而且是一个回国只有7年的"海归"。从德国工程师、同济校长助理、校长,再直接"飞跃"到部长,万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拍案惊奇     
1杜撰法条近日,有网民发帖反映,北京昌平区阳坊镇政府在对一处生态大棚项目强拆时,出具的《强制拆除决定书》竟然依据两条不存在的法条,这也被称为"史上最牛政府公文",后经新华社记者核实。该镇政府出具的这份强拆决定书,日前已被法院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10)
正货车开到育肥牛圈舍门前,一声吆喝,几头牛挤进车厢。随后,这些牛被拉到与合作社联营的屠宰厂,经处理后,牛肉就被送往合作社持股的餐饮公司、直营中心和餐厅。眼前的场景就是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育肥牛产业链的一个缩影。这一切都离不开"牛支书"吴云波的推动,他一肩挑起百姓心、三招做大牛产业、5年建成小康村,为村民趟出一条致富路。东萨拉嘎查土地面积11.4万亩,有村民234户1072人。多年来,牧民一直采用分户经营、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牧业收益低、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正在重庆市江津区东部与巴南区西部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很有名的老场镇——高歇场。这个场镇建在一条长形的山岗上,山岗之下,四周皆是肥沃的土地。其实,在很久以前,这里并不叫高歇场,当地人只简单地称其为"岗岗",后来把它称作"永隆场",再后正式定名为"高歇场"。不过,永隆场也好,高歇场也罢,都与一副楹联有关。明末清初,这个长形的山梁  相似文献   

18.
正赤水市把金钗石斛产业作为富民产业、生态产业、朝阳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金钗石斛是国家保护二类珍稀植物,世界濒危物种,与雪莲、人参、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并称为"九大仙草",更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素有"人间仙草"美称。  相似文献   

19.
恩和特布沁 《实践》2008,(10):50-51
一、河套文化的形成是民族文化在相互菱流中的发展和更新 河套文化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年代初发现于河套南部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沿岸一带。前后共发现“河套人”化石以及大量以细小石器为特征的文化遗物。这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文化之一,与宁夏银川水洞沟发现的旧石器文化统称河套文化,后来历史学家将“河套人”创造的物质文化称为“萨托乌苏文化”.或称“大沟湾文化”。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文昌市委原书记谢明中,人称"双面人".从这一面看,他绝对是个能官.有诗为证:"风雨兼程三年多,文昌崛起唱新歌;劳苦功高是哪个?姓谢书记人人说."他"敢闯敢干",为政五年间,市财政收入增长五倍,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五星级宾馆和各大商场相继开张,一个个现代住宅小区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谢明中因而被称为"百年一遇好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