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傅白水 《今日浙江》2009,(22):26-27
在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强有力的政府调控下,中国经济反转态势基本确立。面对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周期,曾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浙江有可能、也有能力继续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2.
中国奇迹的成因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奇迹” 对于“东亚奇迹”和“中国奇迹”,赞赏者有之,诟病者也有之。纵观历史上各种经济“奇迹”观,衡量一个经济体实现了“奇迹”的最基本指标不外乎以下几条:一是应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二是较高经济增长应持续了较长时段;三是较高经济增长应较为稳定;四是经济增长中应存在技术进步(包括技术效率的改进)的一定甚至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唐昊 《民主与法制》2011,(36):41-43
很多西方学者会把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归结为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但实际情况是:创造经济奇迹的是一些经济部门,而对市场进行高度干预是另外一些部门。两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4.
孙继芳 《黄埔》2008,(3):55-57
时间之舟轻轻划入2008年的河流,迎来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我国已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国内百姓说,“中国从来没有这几十年这样好过”,因为人类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正迅速而坚定不移地走向富裕;世界媒体称,中国为当今世界“金砖四国”之一,因为中国经济起飞后,它决定的不仅仅是它自己的未来,还有这个世界的未来。这一巨大变化的背后,是经济体制改革爆发出的蓬勃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直被世界称之为"增长的速度奇迹".但是只有速度的增长奇迹,并不等于公平型共享型的增长.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实质上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的缩影.当前的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也威胁到了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制度创新,消除分配不公,改善分配关系,推动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实现真正的中国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6.
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依然会持续平稳发展。在未来,全球化条件下的和平与发展,也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中国奇迹之所以是奇迹,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或者没有找到任何理论,可以完美地解释其原因。中国奇迹发生后,很多人来探索其发生的原因。在这些学者看来,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设市场经济,就会实现快速经济增长。就像香  相似文献   

7.
蒋卫武  李建华 《小康》2008,(11):99-101
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奇迹”,同时他们有些人又以“中国经济是个谜”来表示对中国发展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五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人的思维特质也越来越受人关注。同样,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自信心的增强,也让我们开始讨论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奇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曾警告说,“健康如定时炸弹”,可能破坏中国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1,(4):88-88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而苏东在这本书里却对此做了十分着重的强调,我认为这是很值得的。"中国经济奇迹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原因却众说纷纭。制度变革,人口红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奋斗精神在中国经济奇迹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含辛茹苦,背井离乡,奋力打拼。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坚忍,支撑起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奇迹和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领域,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像中国楼市那样,在对其2006年的走势的分析和判断中,充满变数,充满悬疑,充满猜忌,充满争斗。  相似文献   

12.
如何续写中国奇迹中国经济问题何时能够超美?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速度。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与数据分析,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总体信心指数为73.11,处于信心较强区间。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中国持续高增长也面临着许多挑战,30多年制度创新的动力已经惯性疲劳,人口红利也已经无利可图,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要续写持续高增长的中国奇迹,必须寻找发展新动力,应对好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3.
唐珂  张鸿银 《新东方》2008,(3):36-40
近年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30年不间断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传统意义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这一现象,各国的经济专家,国内的众多学者,试图从各个方面,对这一经济奇迹进行探究、剖析,力求从理论上寻求突破,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他们有的从政治体制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杜书敏 《群众》2006,(5):12-14
一个企业,单日销售额达到1亿元、单月销售额达到20亿元,这在服装业上无疑是一个奇迹。而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就在2005年的最后一个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波司登2005年全年共销售羽绒服1750万件,销售额达65亿元,这样的业绩在中国服装史上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启动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如何解读这个“奇迹”,已经成了中国学术界的顶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贾秀东 《时事报告》2011,(11):61-62
一个仅有710万人口、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弹丸小国,为何却是世界高科技企业密度最高的国家?一群身无分文的难民,何以在6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50倍的经济增长奇迹,硬是把马克·吐温笔下这片“满目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全球最有活力的国度?这些是美国学者丹·塞诺和以色列学者索尔·辛格在新书《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中抛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仅创造了立法史上的“中国奇迹”,同时,也用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成功范倒,向世’人诠释了奇迹背后所包含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 江下游,它面向大海犹如一扇开启的窗户,来自海洋的气息和陆地的季候风在这里融合,蕴育了千年的沃土。改革开放后,这里最先感受到飘洋过海的西方经济浪潮,凭借国家给予的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以开放的襟怀面向世界,任凭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竞争酷烈,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却一直上演着经济高速发展的精彩剧目,成为诞生在东方中国的一个奇迹。 珠江三角洲以广州市(广东省省会)为中心,沿珠江下游两岸,包括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被称为省内经济“四小虎”的东莞、中山、顺德和南海市,以及侨乡…  相似文献   

19.
在华尔街发生金融海啸、全世界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有关中国模式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奇迹或中国模式的话题不仅被普通民众津津乐  相似文献   

20.
廖进 《群众》2009,(9):41-43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李长春同志强调指出,要紧密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回答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即: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