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将迎来创刊35周年华诞。 35年前,《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诞生,在杂志前身——《苏联东欧问题》问世之际,时任主编刘克明提出,我们出版这样一个刊物,是为了推动我国学术界开展对苏联东欧问题的研究,交流研究成果,加深我们对苏联东欧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1991,(4)
11月2日,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斯莫罗金(A·N·Smorodin)和使馆随员柏德福(S·Y·Paltov)到我所访问。陈吕范所长和我所其他研究人员接待了苏联客人,并与苏联客人进行座谈。 陈吕范所长对两位苏联客人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研究所接待过许多外国客人,但还是第一次接待苏联朋友,希望通过两位苏联朋友的访问,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我所同苏联学术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谈苏联解体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4日,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副院长、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В.В.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应邀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并做了《关于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如下:苏联的解体,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也是世界历史范围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 西方的主流观点是:这是一场民族革命,是苏联各民族之间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2 一些学者从当时的具体政治经济形势方面寻找苏联解体的原因。3 一些人…  相似文献   

4.
我与本书作者、山东《潍坊学院学报》主编徐隆彬教授可以说是以文相识的忘年之交。我们至今还没有机会谋面,而是在阅读彼此的文章和著作中相识的,我已年逾80,而他正值接近50的年富力壮之时,因此可说是忘年交。20多年前,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当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即现在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担任所长兼《苏联东欧问题》杂志主编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苏联?克里姆林宫入口处带有自鸣钟标志、塔尖上顶着红星的塔楼日夜闪耀着红星的塔楼!这就是我在中小学时代对苏联暨莫斯科的认识。真的,那时一提到苏联,我脑海中首先浮出的就是那尖顶的塔楼,因为那时反映苏联的电影、图书、画报及杂志,出现最多的画面就是顶着红星、塔身带有自鸣钟的塔楼,以致形成苏联暨莫斯科的概念了。  相似文献   

6.
题记:半瓶水,究竟是半瓶满,还是半瓶空呢?是乐观,还是悲观呢?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怎样看。--译者我愿意这样想,自己是个正常人。可是,我却不是。我愿意这样想,自己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可是,我却不能这样做。我记得自己还是个瘦小机灵的6岁顽童时,才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那是我第一次在公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解体同它的建立一样,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人们众说纷坛,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民族政策的失误是促使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民族问题历来是困扰苏联当局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而某一时期苏联民族政策的失误则直接导致民族问题的尖锐化。30年代下半期至50年代初苏联当局强制迁移少数民族,就是这样的一个失误。它造成的危害甚至在苏联解体后仍然感觉得到,车臣危机就是证明。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戈尔巴乔夫“公开性”政策的实施,苏联党和政府的一些绝密文件陆续解密,其中包括斯大林时期强制迁移少数民…  相似文献   

8.
一认真总结苏联的历史经验,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20世纪,苏联是同中国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国家,中国在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过程中,从苏联(俄罗斯)获得了很多支持。中国的近代史,在很大程度上受苏联(俄罗斯)的影响。在21世纪,俄罗斯对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事业仍将会有巨大影响。因为它不仅是我们的邻居,而且在许多方面与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新青年》2007,(4)
那一年我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整天东游西荡惹是生非。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林非的,他大我4岁,打起架来比我还狠,手下有几员大将,个个是玩儿命的主儿。我们是不打不相识,当时我被他们打趴下之后,林非说:"兄弟,我看你身手还可以。跟我们一起混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就这样我们6个以林非为首,专门替人打仗,也总有人出钱雇我们援手,那种生活既刺激又新奇。时间长了,林非说这样挣不到几个钱,而且容易犯事,说要想法挣些大钱。他去求他舅舅,他老舅在我们市里可谓一杆大旗,黑白两道畅通无阻,有几次我们进了局子还是他帮我们摆平的。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开  相似文献   

10.
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既有内政问题,也有外交问题.归根结底,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出了致命的错误.总结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对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我国很有意义.苏联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11.
苏联的解体并没有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俄罗斯在分得苏联遗产的最大份额的同时,却不得不陷入了另一场纷争之中。漫长的边界历来是苏联同邻国产生外交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俄罗斯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俄罗斯不仅要处理与过去的欧亚邻国的边界问题,而且还要面临曾为一个整体的独联体内部其它国家的挑战。相比之下,后者较前者在俄罗斯的边界问题中更具爆炸性。  相似文献   

12.
高放教授的学术文集《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①出版了。全书55.8万字,分四编:苏联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是苏联兴起的源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国家政权的建立是苏联振兴的起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苏联灭亡的进程、原因和教训。这是高放教授从他跨越60年学术人生、在近百篇有关苏联党史和苏联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中刻意精选,结集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从《苏联兴亡通鉴》(以下简称《通鉴》)中,我们觉得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一谈,一是从文集内容,可透见高放教授60年的学术人生;二是可以把这部文集看作我国研  相似文献   

13.
彼得潘 《新青年》2002,(7):42-43
其实我并不真的知道这世界上有没有我们所理解的那种爱情。那样的爱情可以令人舍生赴死,无所不能——我们的生活里存在这样的爱情吗? 理想告诉我,那一切都存在。然后现实告诉我,那一切是虚无。  相似文献   

14.
马老师:您好!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打扰您,请您听听我的倾诉。我是一名初三的女孩,刚开学的时候认识了他。他是我们的任课教师,40多岁。身为班干部我经常出入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他也经常去那里。我们之间就逐渐地熟悉起来。我觉得他对我的学习很关心,和我在一起也很风趣。他还鼓励我有什么问题经常去问他。就这样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他有时还对我动手动脚的,我没太在意,因为我听说这位老师就是这样,他是把我们当成他的孩子了。后来我问他问题的次数逐渐的少了,因为他对我说过“我喜欢你”。那是在一次无意的谈话中他说出…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在众多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国际因素中,苏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苏联与朝鲜战争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苏联是朝鲜分裂的始作俑者之一,而朝鲜的分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朝鲜战争;(2)北朝鲜首先发动的军事进攻,事先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3)中国出兵朝鲜承受了来自苏联施加的一些压力;(4)苏联空军的秘密参战,意味着苏联事实上参加了朝鲜战争;(5)苏联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苏联虽然没有公开参加朝鲜战争,但在战争的缘起、爆发、进程和结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战争的后果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6.
吃人嘴短     
我们的朋友戴维非常热爱烹饪.他常常会给我们打电话说:"到我这儿来吃饭吧!我这里有一条羊腿."那口气就好像是这条羊腿突然从天而降,碰巧落在了他的怀里似的.戴维说话速度非常快,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尽快回答类似"你今天晚上做什么饭"这样一类的问题.我丈夫埃德和我上次去戴维家吃饭时,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请注意我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相似文献   

17.
奔跑的蚂蚁     
《新青年》2006,(11):28
西方有一位诗人写过这样一句诗:"我想描述一束光,它来自我的内心".我很喜欢这句诗. 与我而言,这束诞生自内心的光有可能是我们体内一只奔跑的蚂蚁、一只飞翔的蝴蝶,甚至是一面为我们呐喊助威的锣鼓.  相似文献   

18.
在1981年召开的一次关于苏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学术会议上,我认识了陆南泉教授,他的主旨发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他的文章和著作我都必读.在我的心目中,他早就是我国研究苏联、俄罗斯经济问题的顶级专家之一.他对年轻学者一向谦和,我对他历来有亲切感和崇敬感.我去苏联留学的学校的选择,正是征求了他的建议之后最终确定的.  相似文献   

19.
浅析冷战时期的印苏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在独立前,印度国大党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就曾访问苏联,并对苏联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深有感触,但同时也意识到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给苏联社会政治造成的弊端。尼赫鲁也曾置身于英国这样的西方社会,亲自目睹西方国家周期发生的经济危机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段快乐的日子,我们两个人口袋里只有一百元。那年我23岁,大学毕业放弃了进京的机会,我背着一套行李和两纸箱书就随他去了那座城市。我们,我们就这样在一起吧,他抱着我,紧紧的。在这个城市,我们赤手空拳从零开始。我们在一个很安静的小区里租了间房子,房东很好,除了一张床外还给了我们一个简易的衣柜。买了必需品后,打开钱包数了一下,只有一百块。他说没关系的,可以去朋友那里借一点,等发了工资就还他。我说,不借,借第一次,还会借第二次。我们要吃得起任何苦,这样才能永远地在一起。我趴在床上开始分摊钱这30块是给他买午餐用的,这20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