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民主向行政民主拓展的逻辑与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民主给人民管理国家、维护自身权利设定了制度框架,提供了权力运行的政治基础。在政治民主的约定和规范下,只有最大限度地实行行政民主,让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渗透到行政权力行使的始终,实现对行政权力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消极控制,才能使行政权力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行政公开与行政参与是行政民主的主要制度特征。把握政治民主向行政民主演进的历史逻辑,通过理念嬗变、组织结构扁平化、权力下移、运行机制完善和电子政务的推行等手段,适时适度地推进行政制度和体制变革,加快行政民主化进程,是当代各民主国家面临的共同抉择。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创新了信息传播和政治参与的形式。美国把新媒体作为推进民主输出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工具和新途径,建构了以政府主导、互联网等新媒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民众共同参与的推进民主输出的复合型立体式运作机制。在阐释美国通过利用新媒体进行民主输出主要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利用新媒体对华进行民主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特点,提出了积极抵御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媒体对外传播与民主输出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主监督是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为维护自身根本利益而对国家权力的使用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的监察和督导。在我国,民主监督就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新闻舆论单位等,为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力而对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民主监督作为一种广泛的、自下而上的权力监督形式,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重要体现,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措施,更是反腐倡廉的有力手段。尽快在我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利党、利国、利民,这是社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变革和发展,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与繁荣。新媒体因其强大的信息扩散能力、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独特传播效应,创造出全新的公共协商空间,并日益被大众所接受。新媒体已然成为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出现构建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的互动化的良好平台,也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新媒体的发展不仅营造了协商民主的商谈空间,也推动传播了协商民主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社会的直接民主形式,程序性参与民主针对传统代议制民主的不足和现代社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膨胀。确立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程序性参与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先易后难地改革政治体制的必然要求。公共权力必须将公民参与理念确定与内化,推进程序性直接参与的规范化和参与主体的组织化,提升参与技术、丰富参与方法、改善参与形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方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民主和宪政都被寄寓了人类对幸福的憧憬和期望,但各自又蕴涵着特有的价值理念和人文关怀.相对于个人权利和自由而言,民主与宪政都只是手段,个人权利和自由才是目的.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民主宪政体制,应重塑"民主"与"宪政"的协调并用模式,扬弃单纯的民主和单纯的宪政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一些人有"权力的饥饿",还因为其处于心理上存在支配欲或者所谓的残酷的嗜好。然而人们常常忽视权力的工具性,最终走不出"权力的怪圈"。但是在"同意权力"下,握有权力者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特殊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基于此,同意权力的增长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政治逻辑上占有一席之地,为社会政治积蓄力量,为"走向社会政治"提供助力,为生活政治的实现作出贡献,鉴于这样的内生性、逻辑性,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将势不可挡,这也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要不断健全完善权力运行和选人用人机制、党内民主机制、政务公开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新媒体微博正以流动的、迷你的、瞬时的、扁平化的传播方式窜红中国,其开放、自由、个性化的姿态,深深吸引着国人,国人通过微博参与政治,"近似地"实践协商民主的理想,创造了虚拟的民主神话。本文以微博为研究视角,探讨微博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微博的优势以及微博对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主是基层民主的一种创新形式,政党民主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主体构件,必然要受到这个活力迸发的民主元素的影响。网络民主作为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参政议政的平台、民主决策的有效管道和权力监督的强大载体,对政党民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是我们民主理论的信条。人民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权力主体;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与社会平等的统一;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正是在恢复并发展民主的思想传统的同时,提出一种适合本国历史、文化与传统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2.
论民主的监督机理及对腐败的遏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内含着深刻的监督精神,民主制度无不以监督机制作为其实现的基本方式。文章分析了民主政治的监督机理及对腐败的遏制作用,阐述了民主监督制度的政治基础是公民权力的力量聚集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指出了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具有重要的监督制衡作用。文章还指出了公民享有必要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手段对于行使监督作用和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选举+协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有区别和联系的,这种联系和区别就决定了两种民主形式是非替代的互补关系。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中,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轨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代议制民主长久以来都是西方主流的民主模式,但是它却已背离了古典民主理论中的"民"、"主"的原意,十分警惕大众参与和分享权力的民主维度,这种以选举为标志的民主模式把民主政治的重心从公民转向了职业政治家,从公众参与转向了选举竞争,民主政治成为了政治家的统治、精英的统治,而非人民的统治。参与式民主理论则复活了古典民主的主权在民精神,有助于孕育和培养公民德性,保障公众权利与落实公众的政治社会义务。因此,参与式民主理论对我国当前的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一词作为当今社会讨论最为激烈的政治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马克思主义作为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对于民主的解析也必然是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将民主作一科学合理的界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其民主的发展进程必将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作以深入探析,以充分实现其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增强社会普通公民对基层公共决策的参与意识,能够从治权上使协商民主产生出有益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渐进式改良"。但当前要在公共决策中引入协商民主这个新事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和简单,很多人还对此存在着不少的质疑。这就要求不断科学完善基层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形式,让人民获得公共决策过程中应有的参与权力、话语权力和监督权力,提高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网络民主的宪政意蕴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构成一种新型有效的民主形式和手段,网络民主的宪政意蕴是保障、规范、约束、控制政治权力。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要得到保障,网络自由也要有适度的规制,良好的网络道德与此同时塑造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发轫于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被学界广泛认为是在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成功典型。"民主恳谈"制度强调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规划和事关民生问题的决策之前实行规范化的平等对话与民主协商,实现了社会管理体系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发展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民主治理的新路径。"温岭模式"是一种适合于基层的合作式治理模式。尽管温岭协商式治理模式的实践对当地乡村(社区)治理结构尚不足以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但"温岭模式"所体现出的依法办事的精神,合理建构基层权力框架的举措,主动将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形式纳入到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去的探索,鼓励现代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尝试,对于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范式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城乡统筹作为一条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有利于或不利于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政治生态。协商民主不仅弥补了基层选举民主的不足,更为监督和约束行政权力的扩张滥用提供了可能,为城乡统筹进程下群众的多元化利益实现提供了探索路径。但基层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拟在梳理总结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协商民主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就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民主监督是人民作为民主主体享有的对国家权力的行使和控制,是现代民主的基本形式。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提供了民主监督的条件和可能,民主监督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和真实表达。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民主监督作为民主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现阶段民主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