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一些干部开始奉行、附和"不干事不出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为"主义。"不为"既是作风问题,也是庸政懒政的表现,如果任其蔓延,必将严重影响改革稳定发展。所以,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治理,使全体党员干部"有为有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一、"为官不为"的定义、主要表现刘云山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当前特别要加强对‘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  相似文献   

2.
<正>狠刹"四风"起到了正风肃纪、固本清源的效果。然而,一些干部面对"新常态"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或是感叹"为官不易",或是抱怨"官不聊生"。有的甚至以"多干多错"为借口玩起"大撒把",以"束手束脚"为理由赌气"撂挑子",不敢担当、不肯负责、不愿碰硬等"为官不为"现象有所抬头,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亟需治理。一、"为官不为"现象的症状表现"为官不为"是个老问题。面对驰而不息的作风建设、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少数干部又给"为官不  相似文献   

3.
余大霖 《当代贵州》2016,(21):48-49
正必须警惕少数干部因"为官不易"而产生的"为官不为"现象;必须认真治理"为官不为"、庸懒怠政,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让干部勇于干事担当。党的十八大后,随着中央治吏力度的不断加大,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禁令密集出台,给干部戴上一道道"紧箍咒",拉起一条条"高压线"。面对责任大、纪律多、规则严的现状,不少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为官不易"说明中央禁令正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为官不为"问题极其重要也十分紧迫。针对动力不足、能力不足、不敢担当的问题,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不等不拖,辩证施策,争取尽快扭转"。笔者认为整治"为官不为"需要综合施策,着力点必须放在制度建设这一关键环节上。  相似文献   

5.
"为官不为"是当前亟须面对和解决的吏治难题。"为官不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胆小怕事"不敢为"、失去好处"不作为"、贪图安逸"不愿为"及行为受限"不能为"四副脸谱示人。作为世界性难题,国外主要采取依法公开考试,亮绩择优录用,从源头预防"为官不为";科学绩效考核,依绩升降奖惩,以考核整肃"为官不为";注重监督管理,立足抓早抓小,用监督抵御"为官不为";强化惩戒举措,出重拳动刀子,以严惩整治"为官不为"。我们应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公开公正公平选拔,筑起"为官不为"防火墙;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创新政绩考核方法,祭出"为官不为"撒手锏;构筑无缝监督链条,织密立体监督网络,拧紧"为官不为"制动阀;构建"为官不为"者淘汰机制,对"为官不为"问题形成强大威慑,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重拳规制"为官不为",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据报道,辽宁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把"为官不为"纳入"四风"整治的重要内容,有140多名领导干部因"为官不为"被问责,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从心里为这种做法点赞叫好。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打虎拍蝇"、开展铁腕反腐以来,在一些干部身上出现了"不作为"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三不为"干部,即"不想为",表现为安于现状,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按部就班,涛声依旧;"不敢为",工作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甚至为了不出  相似文献   

7.
前沿视点     
《实践》2015,(7)
<正>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讲党课: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责任郭金龙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就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辛劳、多一份担当。为官不为是官之耻辱,为官有为才是官之本分。如果只想当官不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是没有资格做领导工作的。"他说,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反腐的不断深入,乱作为的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但个别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却在其位不谋其政,即为官不为。为官不为,主要体现在"庸、散、懒、慢",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国家利益,伤害了民心。破除为官不为,首先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担当精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一方面彻查严惩了一大批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从严从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从公共权力的运用到个人的食用住行,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权力被陆续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在此厉治背景之下,一些领导干部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领导干部选择了"为官不为",并成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对此,习近平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由此,对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的研究,不仅成为各级党组织关注的内容,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当前客观存在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危害、本质、原因等问题的描述和剖析,以求从本质层面对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有一个总体的、深刻的把握。本文侧重研究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问题,通过思想引导、培训学习、机制完善、环境营造等途径,为治理"为官不为"现象提供系统对策方案,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政坛好声音     
"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就是不讲政治,就是腐败。"——近日,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在谈及政府系统干部作风问题时,认为根源在于"为官不为",反映出干部担当精神、担当能力上存在问题。"‘慢作为’其实也是一种不作为。表面上看,有的政府部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是什么也没做,但处理起来进展缓慢,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像蜗牛一样,半天不挪动一步。办事一拖  相似文献   

11.
<正>腐败不仅仅是钱权交易,"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这种腐败既是作风建设新常态下一种懒政、惰政行为,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行为。懒、散、慢,这是"为官不为"的普遍心态。懒者,对所承担的责任没有实干感和使命感。散者,对所承担的责任没有方向感和目标感。慢者,对所承担的责任没有紧迫感和担当感。此三种心态皆把工作职责束之高阁,认为行使权力已无利益回报,何不将其悬至空中?推、阻、混,这是"为官不为"的普遍行为。推者,得过且过也。职责所在,也要少做为佳。阻者,无利不起早也。凡事没了油水,便对该办的事、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为官不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与此相联系,"担当"一词频繁出现在领导人的讲话和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之中。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为官有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党组织要成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党员干部的坚强后盾,建立相关的机制和制度是关键。实事求是地说,当前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是主流,"逍遥官""太平官""滑头  相似文献   

14.
正耻感,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浸润人心,升华为做人为官、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勾践卧薪尝胆,杨震却金,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耻感是节气与大义,也是"知耻而近乎勇"的进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为官避事平生耻","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15.
正南宋学者罗大经曾说过:"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为官有为的贤者能人,而非为官不为的庸官懒官。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干部批评道:"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都向为官乱为者"亮剑"。笔者认为,在治理为官不为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反腐,狠抓作风,党内风气为之一新,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观,"为官乱为"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面对"永远在路上"的高压反腐新常态,感慨"为官不易""官不聊生",出现了一些"为官不为"的新态势。为此,本文拟从"为官不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原因,提出一点"为官不为"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四铁"要求,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铁一般担当是铁一般信仰、信念、纪律的落脚点。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培育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精神。铁一般担当以忠诚为魂。做事先做人,忠诚是根本。忠诚是人的美德,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党员领导干部的本、  相似文献   

18.
"为官不为"问题已经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直面这一问题,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讲,要靠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以此使领导干部有所作为、敢于担当。  相似文献   

19.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防治"为官不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是解决干部"为官不为"的重要着力点和有力保障。我们必须从干部的宣传教育、交流培养、规范管理、监督问责等多个方面入手,重点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用体制机制来规制"为官不为"行为,确保治理"为官不为"的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领导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观。但有少数领导干部对新常态不主动适应,甚至出现"为官不为"等行为,危害极大。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为官不为"三种典型表现,深入分析了"为官不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治理"为官不为"应通过教育引导、用人导向、督查问责、关怀关爱、权力运行等方面,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