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音乐教育对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在人类进入知识信息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更显得十分必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期,正是利用音乐、歌曲,号召全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优秀音乐作品,伴随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英雄赞歌》、《志愿军战歌》表明了中华民族保家为国的坚强决心;《祖国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优秀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念。在教唱或欣赏这些歌曲时,结合歌曲的感情和音乐形象,介绍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讲话.这些讲话精神与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提出的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统一战线任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陈列展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4.
主流媒体的“中华民族”媒介话语实践和有效表达为我国民族话语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驱动力。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批判话语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关于“中华民族”的876篇报道(1949—2021年)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后发现,《人民日报》“中华民族”媒介话语通过多体裁、多版面、多主题共同形塑中华民族媒介形象,经历了阐释“中华民族”概念所指由模糊到清晰、话语主题由单一到多元的过程。《人民日报》“中华民族”媒介话语在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独特历史、阐释“中华民族”概念所指、形塑中华民族形象、构建民族话语、引导中华儿女培育正确的中华民族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内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人民的时代使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有必要进一步把中华民族概念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等基础逻辑做分析、搞清楚,更好凝聚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圆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6.
梦想是人类共同美好的追求。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追寻梦想的脚步。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实现了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独立和解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牢记中国抗战对世界的贡献,还原中国在那场战争中的历史作用,让世界了解中国在抗战中的惨重代价、无畏牺牲和正面担当。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必能激起伟大民族不懈追求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一系列阐释,既饱含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历史的深刻思考,还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引起国内的强烈共鸣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在整整八年的坚持抗战中,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已形成了一种克敌制胜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发扬这种精神,动员起中华民族的集体力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属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之魂,是我们民族希望之所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无端挑起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0.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同开拓生存空间的智慧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传承至今,其原因众多,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文化的凝聚作用、向心作用不可低估。正是在和而不同、团结统一、包容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华文化的智慧思想影响下,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一直保持着团结统一的国家状态,每一个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坚守着心向祖国、落叶归根的家国信念。今天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力量,凝心聚力,传承发扬"和合"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千百年来指引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旗帜和不竭精神动力。1932年爆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军民所表现出来的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奋起抗争的悲壮之举,就是这种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中国军队冲破阻力,浴血奋战。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绘织了中国抗战的悲壮历史图景。上海民众毁家纾难、同仇敌忾,全力支援前线,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总同盟罢工,谱写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的惊天战歌。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坚决抗日,发表宣言,号召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主张建立武装的工农兵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抗日民族战线,始终坚持组织、支持和领导上海人民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正是由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中国军队才演绎了“以血肉之躯,与敌重兵利器相激荡,卒能连挫凶锋,屹然不动”的悲壮图景;正是由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上海民众才谱写了“莫不同仇敌、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全力支援前线抗敌”的伟大战歌。淞沪抗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不可摧的伟力,雄辩地证明了帝国主义不能征服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的历史真谛。现在,全国人民正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爱国主义仍是鼓舞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努力奋进的方向。面对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只有充分动员和组织起一切爱国力量,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奋斗,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在这一长期奋斗的过程中,依然须臾离不开党的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依然需要通过统一战线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目标努力奋进。  相似文献   

13.
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一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提出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要团结争取海外侨胞和一切对我友好力量,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承传播中华文化,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党的18大确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当前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不走老路不走邪路"重要思想,必须着力增强忧患意识,还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报》通过刊登社论、纪念文章、通讯报道、贺电、报告演词、木刻及照片等形式,对纪念十月革命的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新华日报》重点突出纪念十月革命的四大内容:回溯苏联抗击法西斯的战争历程,彰显苏联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以人民立场来纪念十月革命,展现了军民团结抗战的基本方略;运用灵活的宣传策略纪念十月革命,建构以苏述中的话语;塑造纪念十月革命的学习话语,建立学习苏联的愿景。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下,重温《新华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历史,对贯彻和平外交政策,永远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的感召和影响下,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支援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习近平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民族复兴这个伟大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梦想,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梦是对中华文明的现实坚守,是对未来进行的想象与憧憬。  相似文献   

18.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1]并强调,“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  相似文献   

20.
河南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圣地、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给河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史迹,为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河南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可以总结为中华民族之根、华夏文化之源、中国古都群和黄河风光雄浑古朴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