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江的传说     
丹江的传说□郑慧生丹江,也叫丹水,一名粉青江。源出于陕西商州西北的冢岭山,经过商南,来到淅川,和淅水会合,直奔均县,流入汉江。汉人桑饮在其所著《水经》中说:“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东南过其县南,又东南过商县南,又东南至于丹水县(明《一统志》说,...  相似文献   

2.
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喜欢用"比""兴"说诗,曾给《诗经》逐章标注"兴也"、"比也"、"赋也"。朱老夫子很有学问,也有文学眼光。他对"赋、比、兴"的解释,明确简约,毛泽东十分赞同并且引述。就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离骚》经他一标注,对我们阅读很有帮助。本文就因他的标注的启发,谈一谈《离骚》的结构和修辞方面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3.
覆卮山是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的一张金名片,因东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谢灵运在上虞著的《山居赋》脍炙人口,如今的岭南人唱响新《山居赋》。岭南乡人大也积极通过代表联络站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等活动,助推突破该乡民宿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4.
从唐勒赋的出土论宋玉散体赋的真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学派诸骚人中,除屈原外,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就是宋玉。《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16篇,但篇目已不可考。现存宋玉赋仅13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萧统《昭明文选》载《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另有《九辩》五章,《招魂》);无名氏的《古文苑》载《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严可均所辑《全上古文》则据《文选》31卷江淹《杂体诗》注引《宋玉集》之文字,删《舞赋》而增《高唐对》。  相似文献   

5.
《北史》卷42 《列传》31第13193页:“兖(州)土旧多劫盗,(李)崇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俄顷之间,声布百里,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禽送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 《说郛》卷10第38页:“北史李崇为兖州牧,多劫盗,崇乃村置一楼,楼置一鼓,以防盗贼。” 按:兖州,旧《辞海》曰,东汉时在今山东省濮县东,晋在今山东省范县东南。  相似文献   

6.
(二)出自百越系统的各族《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即汉、晋以前的“西南夷”地区以属于“夷”和“越”的民族最多。“夷”指的是出自氐羌系统的民族;“越”乃属于百越系统的部落。越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古老族群,其分布区域是自东南沿海往西至西南和中印半岛北部一带。公元前五世纪时在今浙江一带建立的越国是越族中的先进部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索隐》说:“越在蛮夷,少康之后,地远国小,春秋之初,未通上国,国史既微,略无世系。”《汉书·严助传》说:“越方外之地,翦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受正朔。”即在春秋以前,越在南方自成一个族群,较之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为落后,被视为“蛮夷”,  相似文献   

7.
"焦作"的原意是"焦家窑作坊"。焦作市北面3公里现属修武县西村乡的当阳峪村,有宋代北方著名民间瓷窑之一的当阳峪窑遗址。遗址内尚存北宋崇宁四年雕刻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上云:"世利瓷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可见当时这里的瓷窑规模之大。"某家作"的地名,在现今焦作城区附近还有很多。它反映了历史上焦  相似文献   

8.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语出《国语·晋语》,其云: 赵筒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 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 哀夫!”窦犫侍,曰“臣闻之,君子哀无 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 令,不哀年之不登。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 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 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对其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清代人江永说:“谓贵者降而为贱,如宗庙之牺牲,恐服勤于田也。岂非牛耕之谓乎?”(《皇清经解》卷260)其后,1941年齐思和加以确认,以为这是“春秋时已有牛耕之确证也。”(《中国史探研》91页——92页)此后,“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牛耕说流行于世,累见于专著和教材。 然而,将“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视为牛耕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鉴于其说流行甚广,有必要在此加以辩正。 第一,登“宗庙之牺”的“牺”为牛,不合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内传"文本《诗术》晦涩难解,诗之术的本质亦不易领悟。文中所提诗人及其诗作,或可作为突破口,以解求学之困。兹以第17章为例,亚里士多德概述《奥德赛》的主体内容,略异于荷马笔下的《奥德赛》。奥德修斯离家的漂泊,是家中危机的根源,而他漂泊的缘由又与一位女仙有关。亚里士多德利用荷马笔下的故事,隐喻性地说明"诗"与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从而突显出奥德修斯的独特心志:奥德修斯拒斥女仙的挽留,执著于回家之恋,是个人对哲学的拒绝和对政治生活的回归;这一过程最终得以实现,得益于智慧女神的伪装术,亚里士多德借此指明此伪装之术正是"诗术"的内核。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19,(6)
<正>我们村也用上了自来水,这句话的关键词在"也":一是应该用上;二是早应该用上;三是已经用上;四是虽然有点迟但毕竟还是用上;五是欢欣鼓舞庆贺用上。《说文》:"水,准也。"《释名》: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淮南子天文》说:"积阴之寒气为水。"孟子曰"民非水火不生活。"《书·洪范》有"五行:一日水。"还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  相似文献   

11.
同川而浴     
《尚书·大传》曰:“吴越之俗,男女同川而浴。”可知这一习俗,为吴越人所尚。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记载,风行于东南沿海,即今之江浙一带,且与《汉书·贾捐之传》记载的“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不同。两者虽然同是一川共浴,但前者说的是不同性别,  相似文献   

12.
《春秋》2016,(2)
正文登作为齐鲁之邦、孔孟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黄氏兄弟"龙石晒字"之后,便兴起了爱书藏书之风,各种学堂、讲堂、书堂、书院、书楼层出不穷,由此文登历史上形成了三大书院:长学书院、昆阳书院、文山书院、万卷楼、听雨楼。长山书院由东汉经学家郑玄创办;昆阳书院由清康熙学者黄霁芝创办;文山书院由清代知县朱应文于康熙三十三年创建,初名崇文书院,后更名文山书院;万卷楼由明代学者刘必绍创办;听雨楼由清代学者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三门县,中专毕业生钟青嫁给残疾农民黄贤舜被传为美谈。春节前钟育生下男孩,给这个家庭又增添了欢乐。说起这个故事,话还得从~则征婚启事谈起。三门县健跳镇西边村青年农民黄贤舜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了。但他未向命运低头。自己在村里开了家小店,因经营得法,生意很兴隆。可小黄年过三十还没对象,朋友们开玩笑说:“在报上登个广告吧。”小黄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钱江晚报》上登出征婚启事。没几天,他真的收到一封远自长广煤矿寄来的信,拆来一看,来信的是毕业于湖北宜昌当阳卫校的中专生钟青。黄贤舜看到钟青愿意与他…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北宋程颐高足杨时将二程讲学时的言语问答辑录为一部语录体著作《二程·粹言》,卷上记载了这样一段师徒对话:"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大意是: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敬",老师说,专心做一件事就是"敬"。学生又问,那什么是"一"呢?老师又说,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就是"一"。而梁启超先生说得更明了:"‘主一无适便是敬。’……凡做  相似文献   

15.
正古往今来,诗人作家描写月亮的不少。月亮是什么颜色?唐代李白的《静夜思》中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无独有偶,宋代苏轼的《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中说:"明月如霜,好风如水。"而唐代白居易则在《村夜》中说:"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总之,月光不是白如霜就是白如雪。直到完完整整读了成伟光诗文集《红月亮》,我才发觉"月亮的脸"还有另外一种颜色。  相似文献   

16.
李立华 《乡音》2023,(8):50-51
<正>河北博物院藏《梁清标登瀛洲图》,是一幅以梁清标为像主的《登瀛洲图》。“登瀛洲”之说,源于唐太宗开文学馆,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姚思廉、褚亮、李玄道、薛元敬等18人为学士,供其咨询政务、讨论典籍,并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为之作赞,号称“十八学士”,被选中学士者称“登瀛洲”。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后来以“登瀛洲”喻指考中进士,飞黄腾达。  相似文献   

17.
姜瑞荣 《江苏政协》2008,(11):47-48
<正>尧帝故里,水乡金湖。说金湖是尧乡,是说尧帝生于金湖,金湖是尧帝的生身之地。这是据《史记.五帝本纪》中"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一语经考证而来。说金湖是水乡,是因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淮河入江水道穿腹而过,金湖一个县拥有3个湖泊(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水面占了全县版图的  相似文献   

18.
丽人赋是指以美丽女子为题材的赋。丽人赋"由容及情"的书写模式是指赋文前部描摹丽人容貌仪态,后段抒发喜怒哀乐诸般感情。先唐丽人赋大都遵循这一模式,与同一作者的其他赋作存在明显差异。丽人仪容描写的成因和艺术高度既决定于赋体的性质,又得益于骈句入赋的助推和人物对称之美的表现需求;爱美之心和物哀之情构成作者情感的起因和两层高度。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政协公报》2013,(12):51-51
<正>孔子的名言很多,单见于《论语》,并在今天仍具有生命活力,不断被传颂、使用的,就有100多条,兹举数例。任重道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释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  相似文献   

20.
赋体的起源是赋学史上聚讼纷纭而又悬而未决的一大公案,最近有学者提出赋体发生,源自宗教祭祀仪式活动,认为构成赋体的两个基本要素———铺陈物类和不歌而诵,均与远古时期巫祝的祭祀仪式活动有关,前者与赋的原始义为祭神而贡物有关,而后者与巫祝的不歌而诵特长有关。但是,通过考察发现,赋之本义为军赋而与祭神贡物无关;不歌而诵也并非巫祝之特长,故而此说不能成立。从文体功能来看,赋之诗源说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