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碍彻底的伟大胜利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的芦沟桥发动进攻,8月13日又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芦沟桥事变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将《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17日,蒋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中,致公党以一个政党的气魄来判断和把握自身的行动;致公党人关心祖国命运和侨居国的利益,关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同时,致公党领导人就国内抗日民主运动的态势,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维护华侨侨眷利益和华侨投资回国等问题发表一系列见解,使致公党具有鲜明的“侨党”特点。也正是在抗战中,中国致公党和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开始踏上了新民主主义的征程。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上就抗战胜利的原因曾出现过不少奇谈怪论,如苏联出兵论、美国原子弹论、国民党抗战主力论等。而历史却证明,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力量的团结和凝聚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中国人民是抗战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关于中国历史学应该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三种有代表性的趋向。其中一种是主张学习西方学术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实验主义方法,使中国史学完全“实证化”。这一主张主要以胡适和傅斯年为代表。胡适认为传统史学最大的不足是实用意识比较突出,缺乏“为真理而求真理”的精神,“不当先存一个‘有用无用’的成见”,“做学问的人,当看自己性之所近,拣选所要做的学问,拣定之后,当存一个‘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态度,研究学术史的人,更当用‘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标准去批评各家的学术”。既然学问是为求真理,所以“发明一个…  相似文献   

5.
论抗日战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斗争精神是抗日战争精神的基本内涵。永恒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抗日战争精神体现出的三个基本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发扬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系统总结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迪,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与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2005年7月17至19日在惠州罗浮山举行"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林若(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郑群(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陈达明(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杨奇(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赵元浩、钟莹等同志,以及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邓洪军和专家学者近30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期编发的一组短文,反映了与会者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所作的另一层面和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日战争有四大特点:一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坚持到最后胜利;二是建立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三是军事上持久的、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配合的人民战争;四是民族独立和国内民主革命相结合的战争。中国的抗战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快了中国进入世界的步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初步确立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七十多篇,这些文章系统地制定了政权组织、劳动、土地、税收、锄奸、人民权利、经济、文化教育,更多的是战略军事方面的具体政策,这一系列策略原则和各项政策反映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相结合的斗争艺术性,是纠正党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反对妥协投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武器,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成功地进行了伟大的制度创造和政治实践,结合新的情况赋予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以新的历史任务,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六十秋,歌舞升平誉全球。勿忘国耻民族恨,常思社衰百姓愁。九州脊梁太行立,华夏魂魄黄河流。如今强盗鬼犹在,忆昨昭后争上游。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感怀@高焕喜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与其他政党各种合作,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多党合作思想观点。其基本经验:第一,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的必然结果;第三,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要牢牢把握领导权;第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要坚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
13.
50年前发生的中国抗日战争,是我党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经过八年抗日战争,我们党的队伍由抗战前1937年初的40000人增加到1945年4月的121万多人,我们由处在被包围、被剿杀的劣势地位,发展成为全国绝大多数人民都承认的与国民党同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政治力量。党在艰难困苦的抗战过程中是怎样发展壮大起来的?研究这一发展变化的原因,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胜利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4.
抗战爆发以后,立法院因国家进入战时体制,在人员构成、权限、立法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总的趋势是立法院权力受到更多的削减与限制,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减缓甚至倒退。立法院一般侧重于非常时期的立法工作,颁布了大量有关的战时法令,随时修正各部门提交的法案,以适应抗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时期,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党和其它各党派、团体组成的政治咨询机关。1938年7月在汉口召开了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以后每年召开一次或两次大会,到1947年,国民参政会召开了四届十三次大会。抗战初期,国民参政会为维护民主,坚持抗战,发挥了一定作用。后来成为国民党粉饰专制统治欺骗人民群众的工具。一、国民参政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非常时期的非常产物。在日寇大举进攻、民族危机十分严重的形势下,国民参政会的召开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九ˇ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回顾六十年前的八年抗战, 我们认识到,只有坚持统一战线,才是胜利之本。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系统总结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迪,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与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2005年7月17至19日在惠州罗浮山举行"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林若(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郑群(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陈达明(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杨奇(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赵元浩、钟莹等同志,以及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邓洪军和专家学者近30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期编发的一组短文,反映了与会者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所作的另一层面和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以重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人民力量向前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5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在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提出并推动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战胜侵略,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