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南亚地区主义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发展最成功的。如果说地区主义指的是“在地缘意义上接近的、彼此间有着复杂关系的民族国家之间的一种交往、自愿的联合与合作进而一体化的过程,是国家之间通过合作(建立国际制度或建立国家间的安排)实现调节国际关系的一种组织控制形式”①,那么;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以冷战结束为界,东南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可以姑且将其简称为旧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②阶段。冷战结束前,东南亚地区主义更为迫切的任务是国家之间通过建立国际制度或建立国家间的安排等合作形式来调节地区间…  相似文献   

2.
1975年和1992年是东盟区域安全合作发展的两个分水岭。东盟在成立之初,并未考虑要成为一个军事同盟,成员国之间也基本上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合作。1975年的巴厘首脑会议通过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东盟在区域安全合作方面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此后,东盟成员国内部开始加强双边和三边的安全会作,但是这种合作仍然是在东盟这个机构之外进行的。1992年的新加坡  相似文献   

3.
宫笠俐 《东北亚论坛》2012,21(3):98-104
冷战结束后,环境议题成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其纳入日本对外战略框架有着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以对外输出资本和环保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在树立环保大国形象及提高国际声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益性的实施方式并没有改变其作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性本质。  相似文献   

4.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后冷战时代"的到来,全球安全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安全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安全意识逐渐让位于新安全意识.东盟也形成自己的新安全观,这种新安全观在安全要素、安全重心和安全范围等方面相对于传统安全观都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的产生、发展的演进历程,是我们把握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演变的关键主线,也是了解同期地区主义与区域安全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安全复合体的出现为开展地区安全合作创造了条件,也是安全区域主义发展的起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安全连续统一体的演进规律,地区安全结构经历了从冲突竞争为基调到对话合作为主旋律的显著变化。东盟国家一方面借此调解和缓和地区国家间的矛盾冲突,达到团结和整合地区安全力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推动地区中立化的安全机制,实现冷战两极体系下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平衡和稳定。从寻求共同安全到地区合作安全的最终建构,东盟把一个分裂对抗的东南亚逐步发展过渡成为一个团结互助、相互依存,愿意为了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而共同奋斗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合作典范。同时,冷战时期培育合作型安全复合体的实践培养了东盟国家间的政治安全互信,增强了对地区的认同,这为冷战后东盟地区安全结构向更高一级的安全共同体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后冷战时代印度的对华关系马加力India:Post-Cold-WarRelationswithChina¥WiththeendoftheCold-Warera,factorsthataffectIndia'spolicytowardsChinahav...  相似文献   

7.
后冷战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十分严峻。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主义,长期对中国进行战略挤压,在中国周边国家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对华形成战略包围。美国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是影响中国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但这些威胁又大都是潜在的。中国应在努力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1993年出版了安全问题专家约瑟夫·罗姆著作《对国家安全的重新界定》,现将书中《经济安全》一章摘介如下: 冷战的结束降低了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经济力量的作用明显增加,经济竞争成为国际事务的焦点。这种竞争并不是所谓双方共同分享市场的“世界商务”,而是利益尖锐对立的争夺。在这场竞争中,可用资本代替了武器弹药,市场渗透代替了驻军和军事基地,经济规则也起着以前军事防线的作用。新的世界秩序不能保证实现竞争与合作的完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以色列的安全战略●王泽胜冷战后,由于中东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以色列面临着许多安全上的新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为适应世界形势和中东地区安全格局的新变化,以色列对它的国家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安全战略已从冷战时期的扩张领土、抢夺资源求安全转到通过和...  相似文献   

10.
后冷战时代叙利亚复兴党民族主义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冷战时代,叙利亚复兴党民族主义显现出下列特征:工具理性的民主化、政治认同的建构、融入全球化的经济理念,以及民族主义指向的政治功能和灵活务实的外交诉求。面对中东地区政治格局的转型和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叙利亚复兴党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将显现出双重性特征:一方面,将在叙利亚存在,继续影响中东;另一方面,将受到遏制,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会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复兴党民族主义在未来发展中应该用开放的心态与其他文明思潮交往,以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的方式融入全球化文明的大潮。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俄波关系进入转折时期。由于历史恩怨和国家利益等诸多问题,两国关系磕磕绊绊,纷争不断。斯摩棱斯克空难发生后,俄波关系呈现缓和态势。展望未来的俄波关系,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而政治关系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进入后冷战时代以来的最近几年,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一直处于调整的过程中,对美国而言,东南亚地区在军事战略方面的意义已经明显下降,但在经济贸易方面的重要性却大大提高了。一、冷战时代的美国东南亚政策从战后初期至80年代末的整个冷战时代,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均是建立在遏制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的基础上的,美国东南亚政策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要在该地区扩大自己  相似文献   

13.
"后后冷战时代"观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美国政要“9·11”后提出的所谓“后后冷战时代”观进行了评析 ,认为此一提法既是美国政要对当前时代的一种概括 ,也包含潜在的战略意图 ,即借机整合世界 ,塑造反恐新形势下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对于“后后冷战时代”观 ,各国虽认识到其中的合理性 ,但也多少看清了美国背后的战略用心 ,因而并不积极呼应 ,致使这一概念未广泛流行。对于中国 ,“后后冷战时代”观能否成为国际通用的“范式”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体悟其背后的战略内涵 ,制定更为合理的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国际安全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它使某些存在于人类社会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安全观念、思想、战略不再继续有效,迫使人们努力探讨适应冷战后时代特点的新的安全观念、思想、战略和政策方针。本文试图对冷战结束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15.
中巴核合作是中巴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两国之间的核关系一直受到西方媒体、学界的误读与质疑。有鉴于此,本文从中巴核合作的发展历史入手、并着眼于现状,分析研究影响中巴核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巴核关系的未来发展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叙利亚与美国关系长期冷淡,海湾战争后叙美关系得到较大改善;九一一事件后,在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怖主义战争中,叙美在如何界定恐怖主义和由谁主导反恐斗争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叙利亚坚决反对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但在美国的压力下给予了一定合作;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迫使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结束了“叙黎特殊关系”,叙利亚处境较为孤立;未来叙美关系仍将在合作中存在根本性分歧,但继续保持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本综合安全概念的演变 大多数国家的安全战略都是围绕着增强军事力量来制定的,而日本的综合安全战略是以宪法第九条为基准,以经济安全为中心而制定的,形成“专守防卫”。日本制定独特的国家安全战略,有其客观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资源贫乏,这使得日本不仅易于受到外来的军事攻击,而且经济命脉——能源、食品和市场也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日本在宪法第九条和美日安保条约的背景下,确立了多边合作的战略,以确保军事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阎学通冷战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外政治家们因各种不同原因开始考虑起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中国强大后会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吗?自1992年起"中国威胁"论成了国外中国问题研究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阎学通冷战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外政治家们因各种不同原因开始考虑起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中国强大后会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吗?自1992年起"中国威胁"论成了国外中国问题研究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