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决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谐文化的地位作用、根本理念和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作了充分的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吴绪成 《世纪行》2006,(12):15-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谐文化源远流妊、蹲大精深。关于“和”与“谐”,距今1900多年的《说文解字》解释“和”,是“相应也。从口,禾声。”形声字。《广韵》进一步解释“相应”是“声相应”,与声音和语言有关;《说文解字》解释“谐”,是“从言,皆声”,也是形声字,与声音和语言有关;《广雅》和《玉篇》对“和谐”二字的解释一致,都可以同义互文,都与声音和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基本问题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执政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从出版到现在已130多年。130多年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资本论》的光辉却依然光彩照人。对《资本论》继续深入探索,可以看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些社会和谐的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黔翔 《人大论坛》2007,(12):30-32
《说文解字》上讲“有禾入口”为和,“人皆能言”为谐,“和”是民生问题,“谐”是民权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斗目标。翻开人类社会的历史,无一不是在不和谐、欠和谐中追求和谐,在相对和谐巾追求更加完美和谐社会的曲折发展历史。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完全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可见,和谐.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都强调有序和协调,追求和谐更是自古有之。将和谐引入当今社会,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打开关于“唐僧”的网页,实在惊诧不已。绝没想到,人们对这位亦人亦神的和尚竟然如此感兴趣。当然,大多是拿他当“话耍子”来搞笑,来开涮的,什么“唐僧办教育”“唐僧的隐私”“唐僧评先进”……数不胜数,光是杜撰唐僧的著作,就有《家书》、《日记》、《回忆录》、《密信》、《遗言》、《自述》、《报告》、《废话》等许多种,关于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8.
《尚书》是中国上古的文献汇编,既保留着现存最早史书的特点,又实为“天人”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尚书》分别从天、人及天与人的关系三方面见出其深刻的“天人和谐”内核,与其他经典一同铸就了中国传统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坚实基础。当下,中国从科学发展进一步全面迈向“中国梦”,《尚书》中的天人思想必然与其产生交流和互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孝,作为一种基础道德,它与公民道德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如《礼记》所云:“仁爱、守礼、正义、信实、自强等行为,皆本于孝道”。中国的孝道,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是家庭美德的核心,社会公德的根基,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礼记·乡饮酒义》曰:“民知尊老、敬老,而后乃能人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孟子·离娄上》也讲:“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相似文献   

10.
当悄悄话成为“公开宣言”“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鲁迅曾在《示众》《药》中,用“围观”来形容像鸭子一样伸着长长脖子的人们。围观者嗑着瓜子,有一种享受免费午餐的优越感。微博“围观”的力量有其有益的一面,公众参与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从心生善念到付诸善行的最短距离,仅在一秒钟的转发之间——“随手解救被拐儿童”“随手送书下乡”“爱心衣橱”等“微公益”,积聚成社会大爱,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众多网民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1.
李红 《求索》2008,(5):110-111
“太和”,是《周易》的哲学基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有阴阳和谐、尚中正、交感比应等表现形式;人际关系的和谐,有诚信、同和等表现形式。这些思想对现时代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0年随着新年钟声开启,天南海北的读才纷纷来信,字里行间流出了对《时事资料手册》的新年期望。 听一听四川读者者缪绍强所言:《时事资料手册》要坚持时事政策为主的办刊之“魂”,做到资料整理的“全”,突出编排形式的“精”,实现报道内容的“准”,突出形势和政策解读的“亲”。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富含方方面面的实际举措,要求每个人都切实行动起来,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这要求我们: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研究和谐社会构建的行动逻辑,建立共建共享的构建机制,是尽快建设好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作为美好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最早见之于金文,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左传》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子百家争论不休,但对“和谐”却都心向往之。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09,(2):8-9
在2008这个伟大之年,“山寨”却成流行语之一,从“山寨”手机到“山寨”店铺、“山寨”品牌乃至“山寨”《百家讲坛》、“山寨”春晚……一时间“山寨”好似一种时代文化。“存在即合理”,  相似文献   

16.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28):55-55
“我可以举报《猫和老鼠》么,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打架,毫无和谐可言。”  相似文献   

17.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断/满坡的野花一片又一片/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40多年前,著名剧作家杨兰春编导了豫剧《朝阳沟》,一时间唱红全国;40多年后的今天,“朝阳沟”又成了有心人的卖点。这个卖点,就是“朝阳沟”的文化品牌中的“含金量”。河南登封的曹村和河北武安的列江,都说自己是正宗的朝阳沟,都凭借与《朝阳沟》编导者的渊源,以“朝阳沟”这一文化品牌为当地发展造势。他们为什么要争“朝阳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化品牌”争夺战中,究竟有没有胜负?请看。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农历庚寅年,俗称“虎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聊一些与虎有关的话题。在人们心目中,虎象征着神秘、勇猛、尊贵、威武。虎有好多别称,许嗅《说文解字》称虎为“山兽之君”;《西游记》中称之“寅将军”;《水浒传》中称之“大虫”;《聊斋志异》中称之‘‘豉王子'’;有些地区还称之“大猫”。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