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其中第1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慎用逮捕措施,可捕可不捕的不捕。”这一规定明确了审查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采取的“慎捕”原则。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坚持“慎捕”,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表现,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在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适用“慎捕”原则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受理、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我国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未成年犯罪案件,对于检察机关充分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从司法制度上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司法保护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意义,笔者仅就我国刑事检察工作在批捕、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环节如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特殊司法保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在批捕环节上,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做到少捕、慎捕对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坚持少捕、慎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着重指出:“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法从宽处理。”同时要求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有无帮教条件等情况,除主观恶性大、社会危害严重的以外,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如何理解并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意见》中的上述规定?  相似文献   

4.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近年来颇具争议的一项司法改革创举,已纳入《刑事诉讼法》修改范围。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是刑罚处罚文明化的体现,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的又一举措。我国应当建立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政治目标,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审查逮捕工作中贯彻这一刑事司法政策应当严格把握“有逮捕必要”的逮捕条件,慎重适用逮捕措施,对于可捕可不捕的坚决不捕。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和谐社会对刑事司法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贯彻这一政策,对检察机关来讲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课题。从检察工作实践出发,要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犯罪提出的要求,努力探索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制度,积极营造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7.
周丽娜  曲磊 《河北法学》2012,30(4):193-197
对于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而言,刑事和解的达成与否已经成为逮捕必要性审查的重要考量因素.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兼顾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利益,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以及诉讼的经济性原则.但是,其适用在降低惩罚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犯罪成本,因此构建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捕前和解机制,合理界定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范围以及检调对接程序等,对于准确适用逮捕措施、切实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速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情节、主观恶性、有无监护、是否具备社会帮教条件等综合考量其社会危险性,以认定其是否有逮捕必要性.慎重适用逮捕强制措施。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对于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条件的.没有社会危险性或者社会危险性不大.不致妨碍诉讼正常进行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律不予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确立的一项新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办理各类刑事批捕案件中,全面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即是考虑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应当立足于为人民群众除恶安良,使人民群众增强安全感、安定感。笔者就在批捕环节上如何正确运用掌握这一刑事司法政策,该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刑事政策。本文阐述了在审查批捕阶段如何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及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司法政策下新型审查逮捕机制的架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刑事政策。本文阐述了在审查批捕阶段如何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及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一、刑事和解的具体适用 第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角度出发,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应适用刑事和解。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2006年12月28日)规定:对于轻微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不大的,可以依法不予逮捕或者不起诉。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尤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来说,就更是悔恨终生的事了。应该说,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辽宁省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抓住一切时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好教育挽救工作,从中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少捕、慎诉、慎押”政策是适应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深化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1年4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把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写入年度工作要点,“少捕、慎诉、慎押”从司法理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5.
李归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23):229+233
如何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有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积极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是基层检察机关应该思索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为视角,谈谈本院在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讼权益方面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一、构建以"少捕慎捕"为原则的审查批捕工作机制(一)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逮捕条件应从严把握,慎重适用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情节、主观恶性、有无监护、是否具备社会帮教条件等综合考量其社会危险性,以认定其是否有逮捕必要性,慎重适用逮捕强制措施,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对于罪行较轻,主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外地人员”在津犯罪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对外地人员犯罪普遍采取了逮捕的强制措施。所以,对外地犯罪嫌疑人如何适用逮捕强制措施,如何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就谈谈办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汪凌鸿  王敏 《江淮法治》2008,(24):19-19
近年来,舒城县检察院坚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主要运用“刑事诉前保护和教育”处理未成年犯罪,“刑事诉前和解”处理轻微刑事犯罪,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等手段,来化解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杨雄 《法学论坛》2007,22(3):65-7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诉讼化,在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际上就是落实公法中的比例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我国刑事强制措施运作模式从"追诉型"向"保障型"转变.确立单一的强制措施适用目的、多元化的强制措施结构、证明标准和理性化的强制措施手段和对象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文生 《当代法学》2011,(3):150-156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充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控制犯罪、保障人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侦查监督部门中运用时存在着逮捕数量过大、"以捕代侦"普遍、目的手段错位、贯彻难以到位、处理有失公允、缺乏协调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