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变革。因此,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和一项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结合的机制或途径等问题,大家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存在发展,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里确实有适宜马克思主义生根发芽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许多共通的哲学性思维。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历程和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的在曲折中发展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共通性确立的生存与发展历史必然。而在当下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中华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的思想土壤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变革发展,必将为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对立起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否定。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由此真正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铸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自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最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伴随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互动发展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理论热点。近年来,哲学界对二者的融合说形成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相结合。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就是注重现实的重大实践课题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本土化和儒家哲学的现代化的同一过程两个方面分别展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过程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交流、冲突、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提供了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在实现本土化、民族化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它孕育着悠远醇厚的华夏传统文化底蕴,且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生命产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批判地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悟化认知的划时代的历史飞跃,并丰富、充实和演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硕果,从而建构着中华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理体系的韵味隽永的审美印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功结合的过程。这两者的结合,既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化的转化,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表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创造性转化,融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两者的高度统一决定了必须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汲取其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借鉴应用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因主要是五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曲折前行的文化救国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历史契机;特定的国际因素刺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来引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契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世界.从过程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文化自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通过文化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文化自觉对于我们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外来思想理论.要在中国得以传播和发展,就必须既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还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的文化路径,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文化的选择与传播、融合与转化、传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思想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论品质和目标诉求等方面存在相融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思想的契合之处,进一步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的文化路径,对当代中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认真回顾、总结、梳理、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自觉,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总体上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体、途径以及实质,对于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路线,就是在文化自信的立场上明确要求用中国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形式,在文化批判的态度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化自觉的担当上强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当代化,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和中国社会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系统工程。民族性、当代性和现代性是我们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与逻辑进程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