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沈雁冰(茅盾)在1923年至1926年的四年时间在上海大学进行革命活动。他对上海大学有着极高的赞评:“当时的上海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弄堂大学,这个弄堂大学培养了许多优秀革命人才,在中国的革命中有过卓越的贡献。”所谓弄堂大学,他主要是指校舍和设备简陋。  相似文献   

2.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4):63-F0003
1922年10月23日,国共合作创办的上海大学成立。1922-1927年的上海大学,作为南方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培养我党及中国革命人才的高等学府,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革命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改革开放后成立的上海大学,继承二十年代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办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刘海飞 《党史文汇》2013,(12):11-15
"五湖四海"是毛泽东一生中在各个场合比较喜欢用到的一个字眼,但是在过去,并没有太多引起大家的重视,没有把它当成一项重要思想去论述,只是在个别文章里有人关心过。事实上,毛泽东虽然没有正式撰文论述过这样的思想,但是他的这种"五湖四海"的思想却是贯穿在他对任用人才、结成革命统一战线等各项工作的思考和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宽阔胸襟和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上海大学成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培养革命干部的一座洪炉。她在民主革命时期存在的时间虽不足五年,却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我国民主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史上都留下了灿烂的一页。邓中夏在上海大学担任校务长的两年期间,为了上海大学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坚持多措并举,实现了学校工作的规范有序;凸显学科特色,活跃学术氛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学校走向卓越;带头扶贫济困,帮助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使上海大学由一所"貌不惊人"的弄堂大学迅速发展为知名的"红色学府"。  相似文献   

5.
在国共合作背景下成立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与上海大学有着深切的历史因缘。本文钩沉在诸多革命活动中二者的积极互动,特别着重探讨了黄仁事件、五卅运动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上海大学的相互政治激荡。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培养工农运动骨干的基地.罗石冰、曾延生等人在上海大学接受教育并受党派遣回到吉安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不仅为该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而且为该地区工农运动的迅速兴起打下了扎实的组织基础.上海大学为吉安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面对权力与金钱杨林森,傅诚创业人生自觉地顶住来自各方面污泥浊水的侵蚀,使这块曾经养育过中国革命的土地,保持了延安时期的圣洁,陕西省军区榆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在黄土高坡引吭出一曲曲廉政劲歌。自觉地顶住来自各方面污泥浊水的侵蚀,使这块曾经养育过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8.
她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女战士之一,是声名远扬的红四军"彭家将"中最小的女将,她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中最后一位辞世的。她亲历了"朱毛会师",参加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她的名字,叫彭儒。  相似文献   

9.
1931年,邓中夏遭到王明“左”倾路线的打击迫害,被撤销了湘鄂西苏区特委书记和红二军团政治委员等所有职务。这年冬天,他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调回上海,“接受审查,听候处理”。他虽身处逆境,依然对党无限忠诚。一年后,组织上派他担任全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互济总会是党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来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一个革命的群众组织,需要与多方面打交道。而邓中夏曾担任过上海大学校务长,领导过上海工人运动,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同敌人进行过面对面的斗争,是国民党反动派悬赏缉拿的对象。邓中夏出面领导互…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大学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干部的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人为上海大学确立了“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教育宗旨,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开设讲座、成立社团等灵活的教育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以党团组织引导学生自觉参与革命实践,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举办高等教育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3、青年的导师共青团领袖1924年8月,任弼时从苏联回到上海。开始,任弼时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到上海大学任教。上海大学当时是在我党具体指导下的一所革命大学,有教师40多人,其中有许多知名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知识分子,如瞿秋白、张太雷、李达、蔡和森、萧楚女、恽代英、沈雁冰、郑振铎、田汉、周建人、彭述之等,任弼时是其中最年轻的教师,年仅20岁。在上海大学期间,任弼时在中国共产党早期负责人瞿秋白任系主任的社会学系教基础俄语。当时,由于向往俄国的进步青年多,他们学习俄语的热情很高,刚从俄国回国的任弼时很快就成了进步青年的良师益…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革命必须衔接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矛盾和冲突。毛泽东对"革命必须衔接理论"的选择,意味着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放弃。这种结局,无论对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还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于江丽 《世纪桥》2011,(21):47-48
马尔库塞透过资本主义歌舞升平的外表,对其政治进行了批判。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福利化导致"政治一体化"。马尔库塞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革命新理论"。其批判视角和"革命新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先后合作创办了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上海大学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办也有着大力的支持,一批上大师生南下广州,参与校务管理,担任政治教官,或者入学深造。北伐后,叶挺独立团率先克复武昌,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在北伐军政治部政治训练班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通常所说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武汉分校在全国招生、校务管理、政治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与上海大学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缩影。经过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淬炼的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青春坊小区是一个普通的居民社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身边住着一位传奇老人。她的青春曾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她一生坎坷,经历过无数生与死、坚守与放弃的考验。她即将年满106岁,党龄86年。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说,她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周恩来则称她为"女诸葛"。她叫黄慕兰。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开拓了"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的"俄国道路"。随着东方民族革命兴起,共产国际"二大"提出"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过渡到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总结,列宁为东方制定了通向社会主义的正确策略,并把东方革命看作是世界革命的"突破口""。俄国道路"从而发展为"东方道路""。东方道路"的胜利发展和以后的曲折,都提醒人们应该结合时代的实际,重新学习列宁的民族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7.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近年来,有人提出要"告别革命",对革命、革命历史进行污蔑。他们宣称,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而改良,才是疗救一切的万应灵丹。我们知道,近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基本上是两个:一个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辛亥革命王劲,任灵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强烈的一次社会震荡。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们,几乎没有例外地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这场革命的深刻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是从辛亥革命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包含"革命"和"建设"两大主题,以主题为依据,马克思主义可区分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和"现代马克思主义"。与此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两大话语体系:"革命话语体系"和"建设话语体系",其中,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革命话语体系,同时也蕴含着一套建设话语,现代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建设话语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着的建设话语和现代马克思主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建设话语体系。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中所蕴含的"建设话语"发掘出来,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光大,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红勤 《世纪桥》2010,(23):25-26
面对20世纪西方文化思想的挑战与刺激,中华民族将如何生存和发展。鲁迅先生提出了以"种族革命"为手段,"思想革命"为目的,标本兼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