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儒家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儒家和谐思想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群己和谐、天人和谐四个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二是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四是有利于形成和谐生态观.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自身和谐4种形式。紧迫性、前瞻性和远景性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3种形态。因此,促进社会和谐,应从解决那些已经和正在危及社会和谐的问题,解决和消除那些可能危及社会和谐的隐患以及构建一种合理的社会结构3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是一个双向的主动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社会和谐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结构动力.对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二者关系的审视,有助于加深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性与复杂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好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确保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性别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耀 《福州党校学报》2005,(5):27-30,69
两性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性别和谐是人类最基本的和谐。从两性对立的角度来研究认识现实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使妇女解放事业走入误区;单纯的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运动也难以解决两性所面临的困境和尴尬。妇女解放运动理念需要进行现代转向即以和谐的视角替代对立,平等看待、处理两性关系问题将更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自由和全面地发展,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民族和谐、区域和谐、代际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传统社会和谐论与现代社会和谐论具有八个方面的同一性和八个方面的不同性,把握这些同与异,有助于辩证地处理继承与超越的关系,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娜 《理论学刊》2012,(2):78-82
社会政策作为社会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必须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为目标.社会政策的公正性需要以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为保障.当前我国社会政策运行过程中还存在民主参与机制不健全、弱势群体利益难以表达、社会政策输送渠道单一、社会政策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等问题,因此,应加大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改革力度,完善社会政策运行中的供需机制、决策机制、输送机制及评估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保障社会政策的公正性,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于党内和谐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社会和谐主要体现于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实践证明,只有人际和谐,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充分地激发创造力,形成凝聚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使天人友好,共生共荣,让大自然永续造福人类,为社会不断进步留下空间。从历史上来看,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但我们今天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是传统文化所想象的“大同”社会,也不是马克思当年论述的“未来社会”,更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遍贫穷的社会,而是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道德进步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使命,同时也是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我国社会转型阶段,现代社会生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对和谐社会建设和道德进步提出了全新要求。道德的进步,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立伦理规范。道德冲突的消解和转化,必然为社会和谐奠定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臧峰宇 《求实》2007,1(10):32-35
从颠倒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角度出发,马克思在详尽论述市民社会的同时,对其加以深刻的哲学—经济学批判。这种批判开始于马克思诉求政治理想的早期,经其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等领域的多重审视,完成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系统批判中。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指出现代政治国家的弊端,勾勒了人际和谐交往图景,从中不难看到,市民社会的扬弃与人的异化的消解同步,超越市民社会是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论党内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崭新命题,这样就出现了“党内和谐”的新概念。应从党内和谐的内涵、党内不和谐的肇因、党内和谐构建的路径选择等方面深入理解党内和谐这样一个新概念。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络的发展,已经开始造就出一个全新的“网上社会”。人类的生存界域和行为活动空间由此而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同“网下社会”一样,“网上社会”的和谐运行同样离不开基本的社会规范和秩序状态。网络行为失范,作为“网上社会”和谐运行中的“扰动因素”,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危害。只有对其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实现和保证“网上社会”的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6,(20):9-10
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民族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效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和谐,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顾中亚 《世纪桥》2011,(1):66-67
价值选择作为人类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其结果关系到人性完善和社会和谐发展。但网络社会产生后,人们的价值选择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发生许多变化。本文以人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网络社会中价值选择的内部运行机制,探讨了网络社会怎样顺利进行价值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筱娟 《党史文苑》2007,2(11):57-58
加快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构建和谐社会"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当前,应着力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加快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构建和谐社会"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当前,应着力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杨亚利 《学习论坛》2007,23(9):54-56
张载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关怀;"民吾同胞"即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想;"利民"、"足民"的治理社会宗旨;恢复井田制以求均平的社会改革方案。张载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发展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达 《探索》2005,(5):105-108
和谐发展的本质就是社会公正或公平。和谐发展表现为“社会能力”的提高,表现为社会全面而协调的进步,表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公正或公平就是正义、善。和谐发展与社会公正之间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所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社会公正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李振宇 《新长征》2007,(3):36-37
研究社会主义的社会和谐属性内涵,可以从社会主义“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所决定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方面的关系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