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律师》杂志在1996年第11期至1997年第2期上连载了田文昌先生的《法庭辩论技巧》,读后受益匪浅。但对于田先生在一起涉及真假文件之争的案件中所持的辩护观点和所使用的辩论技巧,笔者不敢苟同,略陈管见,敬请田先生和诸位同行赐教。该案中,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诈骗近四十万,其中有一笔指控被告诈骗二十万,理由是被告人制造两个假文件实施诈骗。控辩双方辩论的焦点是真假文件之争。(见《中国律师》1997年第1期第48页)田先生的辩护观点为真文件说。其理由是“真假的区别关键在于内容是否真实。”“现在已证明了文件的内容是百分之…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沧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张彦龙等人涉嫌玩忽职守罪一案于2001年11月13日在沧州市运河区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属于案中案,案情复杂,涉及面广,法庭辩论激烈而精彩。第一被告人张彦龙的辩护人、北京中复律师事务所钱列阳律师的辩护多次引起大家的共鸣。兹将钱律师的《辩护词》推荐给读者。  相似文献   

3.
祝贺与希望     
近期我刊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一位读者特为本刊出刊第300期作诗表示祝贺,而更多的读者则谈到了他们学刊用刊的体会和建议。一句句真诚的祝愿,一段段质朴的话语,字里行间体现了读者对本刊的关心和厚爱。值此《中国监察》出刊300期之际,特选登部分读者来信,以表达我们的谢意!  相似文献   

4.
近期我刊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一位读者特为本刊出刊第300期作诗表示祝贺,而更多的读者则谈到了他们学刊用刊的体会和建议。一句句真诚的祝愿,一段段质朴的话语,字里行间体现了读者对本刊的关心和厚爱。值此《中国监察》出刊300期之际,特选登部分读者来信,以表达我们的谢意!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刊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一位读者特为本刊出刊第300期作诗表示祝贺,而更多的读者则谈到了他们学刊用刊的体会和建议。一句句真诚的祝愿,一段段质朴的话语,字里行间体现了读者对本刊的关心和厚爱。值此《中国监察》出刊300期之际,特选登部分读者来信,以表达我们的谢意!  相似文献   

6.
实践中,许多律师在进行法庭辩论时,习惯于把自己的辩护或代理意见归为一个基本看法,然后紧紧围绕这一基本看法进行辩驳或阐述,我们故且称之为常规式法庭辩论法。常规式法庭辩论法的优点是论证集中,中心突出,但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由于所有希望都集中于一点上。“背水一战”,毫无回旋余地,一旦观点被对方击破,自己就会阵脚大乱,空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显得十分被动。如何克服这一弊端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摸索与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庭辩论法,这就是“层递”式法庭辩论法。所谓“层递”式法庭辩论法,是指律师在进行法…  相似文献   

7.
田文昌教授所讲的《法庭辩论技巧》(下称《田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很值得一读的文章。但是,笔者认为《田文》在谈技巧的同时带有泄愤的感觉。从《田文》所举的一个行政案上看(1997年第2期第38页倒数第4行),“田”一审胜了,二审败了;但做的不服,败中认为有“理”。这只是一个标准问题,这里不讨论。要说的是《田文》在举例子的过程中泄愤的同时有贬低对方之嫌,这不符合一个学者或一个律师应有的作法。试看:一、对方代理律师举出“贼进了屋,还非得等他拿了东西才能确定是贼吗?”对这一提法,伯文泻道:“对于这种无知的比喻”、…  相似文献   

8.
黄皓  程捷 《中国律师》2008,(12):55-57
当前律师实务中不乏一种现象,即律师在法庭辩论中经常陈述证据问题之外的事实。希望借此影响法庭对案件的处理。比如,曾有二审阶段的律师在庭上陈述“一审法官曾事后私下向我表示,这个案件让他很棘手,证据链条不太完整。”也有律师本身就是当事人的亲友,在法庭辩论中刻意强调当事人从小如何如何,当事人如何如何经历过各种事,  相似文献   

9.
作为律师,笔者接了一个刑事附带民事案,作受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某法庭在开庭时,不依法通知笔者出庭。我的当事人在开庭时,一再质问法庭:为什么不通知我的代理律师出庭参加诉讼,而让被告代理律师出庭辩护?可法庭置之不理,作为公诉人的检察官也不尽监督职责,无动于衷。庭审后,法院作了偏袒被告的判决。我的当事人不服,依法提起上诉。笔者又作为她的二审代理人。在上诉状中,我们把一审法院非法剥夺“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的权利,违反《民事诉讼法》第50条之规定,也违反《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  相似文献   

10.
律师的调查取证与对证据的审查,是律师进行刑事辩护的基础,没有证据支持或者证据不实或违法的辩护,就如水中浮萍经不起任何风浪一样,是经不起法庭辩论的检验的_但是、《律师法》与新《刑诉法》的实施,给律师的调查取证与对证据的审查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提一点粗浅的看法,求教于大家。一、律师如何调查取证律师自接受被告人委托后.就应根据案件的事实调查收集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但是在两法实施后,律师如果还是按照老一套的做法,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有的单位或入怀疑律师参与做伪证,对律师横加指责,甚至陷之以…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我刊1997年第8期刊登了向清华、张树勤两位律师的《这起纠纷应适用什么法律》的文章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的争鸣文章。编者在此向积极参与这次讨论的读者表示感谢。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将读者来稿一一登出,只能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文章编发,以飨读者。读了贵刊第8期刊登的“案例分析”《这起纠纷应适用什么法律y以下简称(适用》)一文,我们也想以一己之见,共商此案。《适用》的作者,在文章中引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本案应适用《广告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本案应适用馄法通则》;第三种观点认为,本案应适…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律师》的忠实读者,值《中国律师》创刊100期之机,认真地回顾一下我的律师执业生涯,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让我们为《中国律师》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我的“两个凡是”我是1985年考取律师资格的,当时报考律师的目的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教学能自己去办一些案子。现在还记得当时写给校领导的报告内容及校领导的批示内容。校领导:为教好法律课(一堂好的教学,无疑是一次艺术享受),我参加了1985年律师资格考试并获台格成绩。为联系实践(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现提出去法律顾问处买习对案,请批准。何秋英1…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律师》创刊20周年。我是《中国律师》的忠实读者,210期,几乎没有拉下一期。我也是《中国律师》的作者,从1990年起,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我在《中国律师》陆续刊登了10多篇文章,如果算上《中国律师网》,那就更多了。《中国律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不过,仅仅说《中国律师》是律师的良师益友似乎还不够,应当说《中国律师》正担当着社会的良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2011,(6):60-60
日前,赵黎明律师《决胜法庭》、《律师的声音》两书已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一起起曲折的案件,一回回激烈的交锋,一个个独到的见解,一场场经典的“智战”,《决胜法庭——年轻律师从这里走向成功》是一部如纪实小说般的“办案手记”;《律师的声音——赵黎明律师案件代理实录》一书凝聚了律师精妙的代理技巧和实战经验。  相似文献   

15.
白马非马     
文章能引起争鸣是件好事。本刊“不诉而审,无辩而判……》一文刊出后,一些读者打电话或写信给编辑部。对该文发表了不同的看法,铁索律师便是其中一位。为了贯彻双百方针,更好的活跃学术思想,我们发表“白马非马”文。本刊编辑部欢迎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展开有理有据的研讨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编者1999年第6期《中国律师》杂志刊登了张步文、杨加明的文章怀诉而审,无辩而判——“虹桥”案审判中的政采方作》(下称《不》文I。笔者不端冒昧.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法律界的同仁探讨,与张步文、杨加明二位商榷。一一、法院在…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本刊今年第3期《逃亡的律师何时踏上回家的路》一文发表后,读者反响强烈。文中主人公冯志德律师也给本刊来信,申述自己不构成包庇罪的事实和理由。现将冯律师的来信和河南读者张健的看法刊载如下。我们也欢迎有关单位和读者的不同看法。曹敏的约四日全体同志:我叫8志既,男,48乡,大秦文化,中共预宏党员,是河南省新乡币正祥(原红旗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去年3目25日,我音到了(中国律师)杂志96ff第三期转载了关于我的问题的相适,使我深深Q会到干自北京的关怀和较复,我报到(中国律师)杂志是我国律师的贴心人。现…  相似文献   

17.
交锋     
交锋朱献辉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之间我当检察官已10余年了,期间办理了无数个出庭支持公诉的案件,其中对一起抢劫、强奸案件的出庭公诉,使我终生难忘。被告人许某某请了二名律师,而且都是有名望的律师。法庭辩论开始,第一个律师发表辩护词,他讲到:其一许某某...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常羡慕律师在法庭上洒洒雄辩的风采。但是,你可知道在高水工辩护的背后,律师在庭前准备中所倾注的7童心血,在法庭辩论方案设计上所进行的周密思考。可以说,瞎》设计法庭辩论方案对于确保辩护成功可以起到至关重要扩‘六日。都么,W六一名律师,如何制定法庭辩论方案星”笔写认大,可从以了几方面入手O~、花足禀叶如已知议主二7解案情润熟地占有一切有关的诉讼材料是作好房条名各,确保法庭辩论设计正确有效的第一步工作,对此,回张平宁邹大及律师在受理案件后,一是应向自己的当事人或该案的被告人详细7%柔情。要求其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9.
读者反应     
《法学》今年第七期《未取得律师资格的人不得担任律师》刊出后,在我们这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说出了我们早就想说的话。未经法定程序取得律师资格的人进行违法活动并非个别。有的案件,由于他们插手已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如最近我们审理王仁生故意杀人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人对法庭辩论中方法技巧的运用问题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有人把它与法律职业道德对立起来;有人将它等同于诡辩术;有人认为,只要有事实、法律,方法技巧无关紧要;还有人认为,方法技巧复杂多变、不易把握,等等。我们认为,法庭论辩技巧是法庭辩论中一门不可或缺的综合艺术,是科学性、艺术性与法律性的有机统一,与诡辩术有根本区别,掌握必要的方法技巧,是律师和公诉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同时,对于准确认定案件、处理案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