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海英 《理论探索》2006,3(6):44-4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扬弃指向。它既否定封建小农经济的思想,又肯定并吸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容;既反对封建主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又反对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和核心,它既是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扬弃,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和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来是在继承资本主义成就基础上建立的、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但是,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先资本主义不太发达甚至很不发达而封建主义传统又转为深厚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应着重清除封建主义影响,大力吸取资本主义精华;同时不能急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长期以来犯的历史性错误,形成了高度集权、个人专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同时又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十几国,苏联模式推广到社会主义各国。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重复了苏联的历史性错误,因此不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屡受挫折,甚至出现动乱。痛定思痛,沉痛的历史教训促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总结,幡然醒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象”是本世纪历史发展的最大“热点”,一大批资本主义不发达或很不发达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总危机中先后跨入社会主义,但到九十年代初,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又倒向资本主义怀抱。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究竟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该不该实行社会主义的选择?这些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应该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对此,从马克思的晚年到今天,已进行了上百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是这一探索的科学结论。研究这一探索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超越的思想,对社…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又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历史特点的必然过程。 (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得出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科学结论。这是一个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结论。这个规律在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相当明显。旧中国虽然也属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但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它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  相似文献   

5.
要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关键是要在领导思想上真正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在理论上搞清楚。其一,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方面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当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党内的不正之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明显的干扰、阻碍和破坏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说明这个道理的事实,已经够多了。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腐朽  相似文献   

6.
王若望说:“我们对中国自己这个国家怎样一个情况也是模糊的,对它的认识也是错误的,认为有了共产党领导,就可以建立社会主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幻想”。又说:“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阶段的分析,整个社会发展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估计还要走一百年到二百年,而我们打了十年游击战争,就在天安门宣布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了,行吗?如果行的话,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一钱不值。这就叫主观唯心主义。结果怎么啦,弄得大家无饭可吃。弄得来也会饿死人啦。”在这里,王若望给我们设下了一个圈套,即如果认为马克思说过的人类经过五种社会形态,其中包括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对的,那么我们跳过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错的;如果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的,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一钱不值。非此即彼,似乎使我们  相似文献   

7.
腐败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反对腐败“必须把肃清封建残余影响的工作,同对于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思想和其它腐化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①因此,深挖腐败的思想文化根源,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化思想对于我们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腐败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及其治理对策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社会历史根源1没落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基因。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中,封建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阶级社会中,一种社会制度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所代替,代表旧制度的阶级总不会甘心于自己的失败,总是要等待时机,企图复辟。而代表新制度的阶级总是警惕,而且极力采取措施防止复辟。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当一个阶级刚刚取得政权不久,也就是说当其政权才刚刚建立,还不巩固的时候,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比如,英国和法国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也就是说新兴的资产阶级当他们以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封建复辟。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但是在战胜了国王之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明茨教授在《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杂志编辑部举行的以“现代资本主义:现象与本质”为题的国际“圆桌”会议上的发言。资本主义还没有完结。资产阶级制度已存在的时间并不太长:200到350年(如果与上千年的封建主义、亚细亚生产方式来相比的话)。我们希望资本主义很快灭亡的急躁情绪是没有根据的,尽管当资产阶级制度还不到100年时,马克思认为未来的革命不远了。今天有不少证据证明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例如,一体化和跨国化的过程开始了,离这个过程的完成还远。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30%到60%以上由国家占有和再分配:这已经不是私人占有,而在颇大程度上是社会占有了。资本主义生命力的标准在于,资本主义学会了解决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这是借助于转向消费者并为此而斗争,通  相似文献   

10.
余行健同志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对立面问题(见《工人日报》第八十五期《社会之声》),我以为这是值得选一步讨论的。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对立面,余文提出,在诸如俄国、中国和一些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立民主的道路上有两重任务:一方面要警惕和反对资本主义民主,另一方面则要警惕和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我认为,在封建主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对立面的,主要是封建专制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封建专制主义不仅是资本主义民主的对立面,也是象我们这样有漫长封建主义社会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建设的对立面。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上的,他们所主张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谭美微 《学理论》2011,(20):21-22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思想时至今日仍然绽放光芒,指引着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重温历史看这一思想在当时对资本主义进行犀利的批判和揭露;正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观这一思想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因素;而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更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自从迈出了那历史性的一步,社会主义的种子就在我们的国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两个必然"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是发展的理论,不存在过时的说法。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初的南巡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他还指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这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正如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次王朝复辟一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民主权利,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深入研究这些特点,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权利就其本身而言,有着明显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8,(12)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创造了毁灭自身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为基础,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随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两个必然"的实现在现实的实践中,是长期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共产主义,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不同的方式和道路,具有多样性;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尺度和无产阶级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主观力量为条件。待各方面条件成熟,"两个必然"必将成为现实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之作,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宣战的勇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即"两个必然"的重要结论。"两个必然"论断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两个必然"的实现又需要相应的历史条件。对于这一论断,我们需要根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给出新的时代解读,这对新时代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东西两半球的人文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正启动各自的灵感,预测、描绘、塑造即将来临的新世纪:它将是智能机器处理所有工作的世纪;它将是探索太阳系每一个未知角落的世纪;它将是资本主义、科学和技术这三匹超级种马把人类带向新领域的世纪;它将是权力既不属穷人也不属豪富,中产阶级价值观风靡全球的世纪;诸如此类的高论,各领风骚。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关注这种种预测、描绘、塑造的社会效应的同时,自然更为关注新世纪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竞争、联系制约、借鉴扬弃的态势可能发生的某些变化: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这个题目能不能成立和有没有意义一、现今的世界光怪陆离。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上存在着两种显然有重大质的差异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问世是源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否定,而如今资本主义看来还有生命力,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又没有能充分展示出  相似文献   

18.
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在相互比较,相互斗争中存在和发展的。因此,讲社会主义,就必须讲资本主义,必须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与斗争。斗争的结局,是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怎样看待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从它诞生起,就带有一个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在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问题上,单从社会主义国家方面来看,长期以来往往都带有一种"左"的情绪或倾向,它是导致"两制"关系走向决绝对抗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左"的情绪或倾向与忽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理论有很大关系。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三点: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具有时空上的承继性;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不完全是一对在时空上平行的敌对体。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反思省察历史与现实,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最近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一论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完全正确、附合实际的.在实际工作中,有右的东西,但“左”的东西在当前确实是困扰和影响我们解放思想的精神枷锁,是阻挠我们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无形羁绊,是妨害我们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主要思想障碍.从政治思想领域看:一讲国际上的严峻形势,有的同志就只见资本主义的挑战,而不见挑战背后深刻的经济原因,更不了解社会主义社会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方面存在的继承关系.有的同志一讲苏联东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