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价值与理想信念”(笔谈四篇)——人生与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人的生命不是简单的一维现象,而是一个多向度延伸着、不断变动着的三维现象。正如现在已经公认的,人的年龄可以有三个:生理年龄、社会年龄、心理年龄一样,每一个人也都有三重性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  人有自然生命,也就是物质生理存在。人作为大自然的一种生灵,从生到死,饮食生息,三灾八难,五痨七伤,大概都有相同的情况,跟动物也差不太多。这是人的有形生命。  人有社会生命,也就是人的社会存在——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体现出来:每担当一个角色,就有一重社会生命。所以就有…  相似文献   

2.
人生与信仰     
(一) 人的生命不是简单的一维现象,而是一个多向度延伸着、不断变动着的三维现象.正如现在已经公认的,人的年龄可以有三个:生理年龄、社会年龄、心理年龄一样,每一个人也都有三重性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人有自然生命,也就是物质生理存在.人作为大自然的一种生灵,从生到死,饮食生息,三灾八难,五痨七伤,大概都有相同的情况,跟动物也差不太多.这是人的有形生命.  相似文献   

3.
一、灵魂是人的根本 彝族先民相信并信仰灵魂,认为人及一切事物、现象都有灵魂.对人而言,灵魂既决定着人的生与死,是人的生命的本源,又决定着人的生理状况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理想、信仰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主义,是对未来的设计,是人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是围绕着一个人的理想、信仰展开的。作为社会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作为社会的集体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若理想、信仰出了大问题,就会使一个社会、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一分为三现象的普遍性把一个事物、一类事物或一个概念,划分成三个部分、三个层面、三个阶段等,以此研究事物的性质或概念的内涵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是一分为三的方法。对这一方法的思考首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一分为三的现象。一分为三的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领域,其例子不胜枚举。人们把大千世界分为微观世界、中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地球是个瑰丽多姿的生命世界。目前在地球上有140多万种生物,每一种生物又包含着不计其数的生命。如此庞大的生命世界,可分为三大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地球的赤道半径有6378公里,从地表到地心分为地壳、…  相似文献   

6.
金卓 《理论月刊》2014,(1):62-65
人之生命的双重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本质区别。人的生物本质预示着人之生命的有限性,而人的社会属性无疑成为人之生命存在的可能与超越的重要因素。人之生命的存在,无时不接触着世间的各种事物,并且因为人与自然进行的各种交换产生种种思想,或喜或悲,这种思维的产生对于人之生命的本质和人自身产生一种追问,人之生命为什么这么短暂,又为什么与其他生物有所区别,人之生命将如何发展都成为对生命本源的追寻。因此,本文从生命的有限性、可能性以及超越性三个方面解读人之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生命价值的基础观、生命价值的评价观、生命价值的创造观。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这些观点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为:漠视生命价值基础的珍贵、消解生命价值的崇高意义、钝化生命价值创造的能力。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最终使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得到完全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社会相脱节的三个问题华东师大教师杨晔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和脱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学理科的对经济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9.
自50年代中期起,中国一直实行着严格的户籍制度。直到1979年,这种户籍制度才有所松动,但至今仍相当坚固。按照这种制度,一个人一旦在某地以某种身份注册了户口,那么,如无特殊理由,就难以改变户籍身份从及户籍所在地(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由内地到沿海大城市)了。这种户籍制度就象一根粗壮的绳索,牢牢地维系着中国社会。户籍制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我国户籍的形成发展有其坚实的社会基础。对我国户籍制的社会基础,可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经济体制三方面加以考察:其一是社会结构基础。中国城乡户籍制的形成是有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回声 关爱生命从关爱自己做起 辛欣 一口气读完了贵刊中文版第8期“社会”栏目中的《生命的故事》。感动之余,也颇多感慨…… 报道中三位女性对于生命的感悟之深让人为主动容。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阶段,都可以有这样感受的。我不敢以一个批评者的身份去面对这些已经经受或正在经受病魔煎熬着的人们,但读过这些文字,我仍然无法抑制自己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人的主体性建设董耀鹏当代中国社会改革运动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向世人昭示着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这“三个重要”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建...  相似文献   

12.
虚与实     
辩证法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虚与实就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一个实例:有实就会有虚,有虚也必有实,虚实之间,包含着许多人生哲理。 为人处世当敦厚诚实,忌虚情假意。诚实是社会道德的基础,也是各行各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周恩来曾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恋爱与婚姻     
您应该在考虑结婚以前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而且无论对你或她来说,都需要长期考验。 马克思:《马克思致保尔·拉法格》 谁也没有被迫去结婚,但是任何人只要结了婚,那他就得服从婚姻法。 马克思:《论离婚法草案》 恋爱牵涉到两个人的生命,并且会产生第三个生命,一个新的生命,这才使恋爱具有社会关系,并产生对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刘起林 《求索》2014,(11):31-40
随着对文学多元特性理解的丰富与深入,新世纪长篇小说分别以社会现象、文化元素和生命情态为本位,呈现出问题性、边缘化和病态化三种审美境界。这些审美境界均有丰硕成果,但也分别存在着文学前途、文化说服力和精神气象层面的问题。其胜景与歧途并存、优势和隐患同在的精神态势,暴露出新世纪文学创作"思想家境界"缺失的根本性局限,由此影响和限制了"伟大作品"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大学生轻生现象正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途径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借鉴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对加强大陆高校的生命教育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施“政府提速”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培训、培养机关骨干,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但行政机关作为一个公务员集体,就必须强调群体素质和集体的力量,因此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公务员队伍中一个特殊现象———“惰性现象”。“惰性现象”主要表现为工作业绩平平、缺乏创新精神,被动工作、缺乏主动性。从年龄结构上看,“惰性现象”多发生在年龄处于某个临界年龄段的人员中。一部分是接近退休年龄的人,总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用他们自己的话讲:“我们只等着退了。”一部分是受年龄制约…  相似文献   

17.
身体是人生命的物质承担,心灵是人生命的意义寄托。在现代社会中,身心失衡是人自我迷失的重要根源。从主体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建构,要求每个人首先能够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和谐人。身体与心灵的和谐是和谐人的根本标志。德性包含着人性的提升和自觉完善,德性修养体现出人对自己身心关系的调适与优化。守护心灵秩序,实现身心和谐,乃是德性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指向。基于德性的身心和谐,能够成就一个人的真实自我;真实的自我,意味着一个人成为他所应当是的,做他所应当做的。  相似文献   

18.
鄂璠  兰燕飞 《小康》2011,(4):82-84
教育应该有担当,教育有义务、有责任去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下一代的素养,目前教育方面的确存在着好多问题,但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都归结于教育系统本身。有些问题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很多人骂教育的时候都很痛快,教育被说得一无是处,这个现象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它包含着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思想运动三个要素,在社会意识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弄清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处理好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一生中都面临着残疾风险,我们都可能出现残疾,或者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每个人都会变老,致病以至死去,这是生命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残疾是生命进程中人体生理或心理机能缺失的一个状态。不同的只是造成的原因、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缺失的程度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程度。据统计,每位老人一生中受到残疾的影响平均有3至4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