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解与判决是化解民事纠纷的两种方式。适用"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调判结案方式有利于充分展现司法审判价值。适用调判结案要遵循调解自愿、动态转换、公平正义以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等原则。针对司法实践中的调判适用异化情形,要破除"调解万能主义"和追求"非黑即白"判决这两种错误观念,积极推进调审分离,完善调解适用制度,规范调解与判决适用案件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王丹 《前沿》2004,(1):111-114
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分析了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和弊端 ,指出了弊端的根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法院调解一直被视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传家宝",在定纷止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在司法实践中也倍受青睐,"重调解、轻判决"倾向一直根深蒂固。2010年6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法发[2010]16号)后,调解进一步升温。但在当前这种高度的调解热背景下,应当如何看待调解与判决的关系值得反思。本文主要以调判关系的历史变迁为视角,在对调判关系进行历史梳理,探究我国偏重调解历史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深入探讨时下应当如何正确处理调判关系,以期在调解问题上对我国制定适当的司法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调解作为我国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缓和人民矛盾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调解制度显现出许多弊端。文章就新时期我国的民事调节制度改革作了简要评析与探讨,以期我国民事调节制度之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司法制度改革的深入,诉讼调解这种“非正式的裁判”在审判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被边际化了。现行的“调审合一”机制与法官中立的司法理念、案件流程管理、庭审方式改革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司法实践中,借调解之名侵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存在。实行“调审分离”是诉讼调解走出困境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纠纷大量增加及公民解决纠纷意愿提升的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调解制度可以弥补制定法的自身局限性、改善诉讼体制的不足、满足公民的自主选择权。其存在的问题在于调解依据不明确、调解组织与人员配置体制不健全、调解效率与效力保障不足。应从重视民间社会规范的作用、推进判例法方法的实施、推动调解组织与人员的构建、完善调解与诉讼的衔接等方面加以完善,以进一步发挥调解制度在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长江中游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法院完善与商事调解的诉调对接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还可以保障各城市商事主体的利益平衡、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但是,由于对接的具体制度和流程不完备、诉调对接的激励保障机制缺失、诉调对接的社会接受度不高、诉调对接的发展受调审合一的抑制,导致现阶段诉讼与商事调解的对接在实践中运用率不高,发展缺乏统一性。"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需要健全诉讼与商事调解的对接机制,还要通过探索类型化的调解前置程序、逐步推进调审适当分离、促进诉调对接的国际化等方式推动诉讼与商事调解对接机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秦兴宇 《前沿》2006,(1):110-11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面临着新的社会条件和思想观念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负面效应已逐步显现。调解制度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推动我国民事(含经济,下同)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本文首先从什么是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出发,简介法院调解制度的立法价值,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借鉴国外先进制度,最后提出调审分立的构想,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永强 《前沿》2012,(9):107-109
景观社会理论主要揭示了信息化时代人们景观式的生活方式的本质和特征,其告诫人们在当今的景观社会中人异化的消费和需求是景观社会生活方式的特征;分离的社会关系是景观社会生活方式本质。  相似文献   

10.
刘坚 《民主与法制》2010,(24):69-69
诉讼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主持下,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结束诉讼程序,或没有达成协议,使诉讼进入下一程序的活动。现阶段,我国采用的是"调审合一"的诉讼调解机制,案件分配给承办法官后,除回避等特殊情由外,主持调解及司法裁判均由承办人负责。然而,这种"调审合一"的调解运行模式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中备受置疑。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今年对张掖、酒泉、嘉峪关三地 (市 )的实地调查 ,了解到刑侦改革已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一 )责任区刑警中队建设更趋规范、合理。 (二 )侦审一体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三 )侦破大要案件的效能显著增强。针对当前存在的责任区刑警中队与派出所配合不够紧密、相当部分刑警的素质还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刑侦部门及时收集犯罪信息并作系统分析研究的能力较差等问题 ,应采取的措施是(一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地设立责任区刑警中队。 (二 )大力加快刑侦基础业务建设步伐 ,推进刑侦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 )加快刑警装备建设 ,提高刑侦专业素质 ,着力增强刑侦队伍攻坚克难能力。  相似文献   

12.
预审办案工作水平事关办案质量的高低和打击力度的强弱。当前,浙江省预审办案工作在思想认识、办案质量、深挖犯罪和专业力量方面都存在欠缺。对此,应坚持破案、办案两手抓,加强对预审办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以确保命案质量为抓手,带动整体执法办案水平的提高;加强深挖犯罪工作,努力提高打击犯罪实效;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实现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侦审一体化后 ,刑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障碍是其队伍素质难于达到公正司法所需侦办质量的要求。应建立有竞争激励与责任约束的工作机制 ,改革选人、用人及淘汰机制。应在干警中讲学习、正风气、倡竞争 ,提倡运用科技 ,制定合理的目标 ,加强教育以提高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庭审方式的改革,势必对公安机关侦查办案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办案如何适应庭审方式改革后的要求,这将关系到能否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  相似文献   

15.
侦审合一体制改革在机构合并、功能调整等方面均未能实现理想目标。深化预审制度改革需在现行审核型预审运行机制基础上,以强化案件质量控制和侦查行为控制功能为重点,逐渐形成制度化的侦查权内部监督、制约、引导机制。这对我国国家治理目标及人权保障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铁路企业要彻底走出计划经济的牢笼,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实现。为此,必须在明确整个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基础上,确定铁路企业改革的重点,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铁路运价机制,特别是要实施"网运分离",推进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的侦查、预审职权做了明确的规定 ,分别规定了侦查、预审的任务 ,确认了侦审分立。刑侦体制改革中实行侦审合一 (又称“侦审一体化”) ,与法律规定相悖 ,没有认真借鉴历史经验 ,影响了办案质量 ,弱化了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与制约。仍应实行侦查与预审分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浅析改革进程中的公共权力异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公共权力异化现象这概念替代传统的腐败概念以求更深刻地反映问题的本质以及避免概念上的模糊性。文章首先从公共利益这一角度界定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 ,接着便立足于改革 ,从公职人员的内在动因和公共权力运作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分析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发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公共权力异化的不断自我增强机制 ,力求从全方位、多层次揭示当前改革进程中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审判管理方式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是最高法院制定的改革重点。笔者从探讨现行审判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入手,叙述了审判管理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权利与责任不对等导致公立医院医生滥用医院声誉,严重的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在"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公立医院丧失了独立的法人地位。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在于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从而落实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进而完善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使医生尽可能承担声誉责任,克服道德风险,规范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