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诠释,历代学者和当代学人众说纷纭,然皆难以全善。由自然哲学诠释与本体诠释学的对比,可以概括提出一崭新诠释之可能。关联到老子之"有、无",而论述如何由"不可说"而"可说",进而由此"可说"而"说",再进一步由此"说"而"说出对象",进而由此而"说出对象"而"执之成物"来;此正可以"隐、显、分、定、执"五阶段说之。将对应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参之,两者所涉为同源互补。此与"存有三态论"之由"存有的根源"而"存有的开显",进而为"存有的执定",可见道家旨在成就一套"存有的回归之道",而这样的回归之道即隐含着一"存有的治疗学"之可能。  相似文献   

2.
五行的多元发展观徐唐龄先民对宇宙的认识有个深化过程,而且由于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受到当时物质媒体的限制,认识的程度又是参差不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算术级数的增加,是《老子》的发展观。而"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相似文献   

3.
周德义 《求索》2007,(9):143-145
“道”、“无”、“有”是《老子》本体论研究的三个层面。“道”为天地万物的本体,宇宙万物的演变都是“道”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道”之有形无实的存在称之为“无”;“有”生于“无”。这与黑格尔为代表的以“绝对精神”为核心的西方哲学体系相比较,其论说要严谨与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4.
《老子》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段中,对于“三生万物”的“三”究是什么,一直没有确解。我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两个“三”字,都是“气”字之误,即应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气,气生万物。”本文拟就此加以论证。 1、首先,“气”字被误为“三”字,属字  相似文献   

5.
说“一”     
“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可小,小到一丁一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而见全豹。所以,对于“-”,要“谨思之,慎取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代的张伯付,为官清廉。在他写的《禁示馈送檄》中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连用的八个“-”,尽是些许小事。然而却于细微中见精神;张伯竹惜民爱…  相似文献   

6.
韩芳 《台声》2006,(11):94-96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中医保健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与其它文化源流之间既有其同的渊源,又有密切的联系,但都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一、清静养神万事万物,感传于心,心神日理万机,常常处于动而难静的状态。如果心神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减短寿命。所以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先秦诸子,即已论及清心静神,道家尤其强调清静。老子在《道德经》中极力主张“清静无为”,要求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地。庄子在…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而“道”落到政治层面和人生层面.形成了《淮南子》的无为论。《淮南子》以老学无为论为基本准则,吸纳其他各家的某些理论,将“因”的思想、“人为”的精神和“术”的理论契入其无为论,从而完成了对老学无为论的“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8.
钱莹 《新东方》2007,(11):52-54
一、"无为"的内涵"无为"是顺应"道"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道"是自然无为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老子提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4]。  相似文献   

9.
王强 《求索》2008,(11):118-120
《黄帝四经》提出“道生法”的命题,暗含着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向宇宙生成论的转向,它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吸收了古代的阴阳学说和气论。“道生法”的命题包含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在理论形态上集中体现为对“阴”与“阳”的反思。老子的宇宙论虽然是为了建立人生行为、态度的模范所构造,但他所说的“道”、“无”、“天”、“有”等观念,主要还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性格。而《黄帝四经》宇宙论的意义渐向下落,向外展开,“阴阳”成为宇宙万物化生的根本动力,由动力又逐步转化为宇宙生成的法则,以此来完成了“道生法”的宇宙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0.
田乾 《中国保安》2012,(21):53-53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老予任书中崩短短五千言,却精辟地论述了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大道,并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修身,直面现实,思想深邃,透过其文章,也可悟出我们保安公司管理与发腱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文平 《求索》2010,(5):120-122
月体纳甲说对虞氏易的影响表现在虞翻援道释易的方法上。虞翻站在象的立场上,运用易数诠显阴阳转化,从《参同契》的月体纳甲中取得旁通的变化大义以及直接从中获得逸象;把月相方位和卦气方位结合起来,使得八卦方位具有了日月进退的立体感;在卦变体系中具有纲领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有一座宏伟而古老的道教宫观白云观,这里不仅是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庭,也是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道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信仰传统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上古时代,正式形成于公元一至二世纪的东汉末,由沛国人张陵(即张道陵,34──156)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的最早形式。后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张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道教尊春秋时代道家思想家老子为道之祖,奉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立教,以道垂化,以道正心,以道养生,以道济世,以道为尊,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同…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以水喻道,把水人格化,并概括为一种精神、一种人生哲理。笔者认为,人大工作者也应学一学水。  相似文献   

14.
毛丽娅 《求索》2008,(3):109-111
《道德经》是道家、道教最重要的经典,蕴涵了极其丰富的生态思想。两千多年前,老子以其深遂的思想,精炼的语言,探讨了宇宙形成、自然规律以及人们对待自然的原则和方式等诸多问题:强调道生万物,天地相合;主张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倡导少私寡欲,适度消费;强调知足、知止,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反对战争,建设人、社会、自然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禹旭才  李霞 《求索》2008,(10):123-125
《庄子》中的真人人格内涵非常丰富,其要义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以求真知、通大道为己任;二是贵真诚、法自然的道德品格;三是启大美、任逍遥的生命姿态。发掘“真人”人格的思想精华,不仅对学者治学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而且应成为学者的知识理想与其治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偶读李白《寄王屋山孟大融》诗句,方知王屋山还是一个旅游的绝好去处。我们和几位人大老干部乘车西出济源市区,沿着平坦宽阔的大道疾驶,但见远方群山起伏,峰峦叠翠。导游指着王屋山说:王屋山高万丈,方圆数百里。山有三重,丘陵起伏,是一处山奇涧秀、岩洞探幽、庙宇众多、气象万千的游览胜地。道书记载,王屋山是道教天下第一洞天。主峰海拔1700米,绝顶有石坛,相传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曾在此筑坛祭天,西王母命九天玄女把兵书阴符授予黄帝,故  相似文献   

17.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理论,同儒家“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法制理论相互辉映比照,成为中国传统领导智慧百花园中一枝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管理的理论基础是道的哲学。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无为。“道法自然。”道的本性是自然的,离开了自然的本性,道也不成其为道。“自然”的涵义,就是天然、自成、自然而然。詹剑峰先生解释老子的道时说:“凡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谓之自然。”道生…  相似文献   

18.
运用唯物辩证法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典范─—读《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杨纪珂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在实践...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伊克昭盟公安处积极采取措施,从1994年10月开始在全体干警中组织开展了以“学法、练字、写文章”为中心的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了干警的知法、用法、执法水平和公文写作能力。“学法”即学习各警种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练字”、“写文章”即规范文字书写和公安应用文写作。他们在“学、练、写”活动中注重做到四个结合:一、同岗位培训相结合。规定学习内容;聘请专人辅导和训练,布置作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奖优罚劣。二、同业务工作相结合。根据…  相似文献   

20.
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王洪福(本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理解上要加深理论民次,从一般了解到深入理解;二是在内容的把握上要完整系统,而不是零碎的、孤立的;三是方法要得当,视野要开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