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分管德育工作十多年,主持召开家长会也是十多年。每次家长会后,总会得到一些信息反馈:“我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每年几次家长会,惟独孩子初中的家长会让我感动,让我有收获。”“我孩子的班主任讲起话来响当当,真是落地有声,一个小时的讲话我听得眼睛就没眨,确实有水平。”由此看来,家长是非常看重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讲话内容的。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9):108-109
【求助记录】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坚信不疑。我的孩子还不满周岁,可我已经开始担心,由于我们做父母的某些不当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请问“三T公司”的儿童教育专家:父母哪些行为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1,(9):109-111
替你解难 【求助记录】我是一名年轻的孩妈妈,正在为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而伤脑筋。邻居家的宝受儿,才3岁就记住了好多东西,可我的孩子都5岁多了,还只会跟那一堆玩具玩。平时教他一些东西,没几天又忘记了。都说儿童记忆能力最强,可我家这孩子怎么就记不住东西呢?请问“三T公司”的幼儿教育专家,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4.
衣着情怀     
何怀仁 《共产党人》2004,(14):55-55
我是一个有着23年党龄,在党的教育熏陶下,由一名山村土孩子,成长为一名机关中层干部是党的英明领导,使自己的生活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说别的,单是回首30多年亲身经历的衣着变迁,就会感叹不已  相似文献   

5.
沫沫 《党的建设》2014,(9):43-43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作,每天都写,从未停下过。她家里有4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作,她也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会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我写作的是每天步行5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相似文献   

6.
肖勇 《党建文汇》2006,(1):49-49
不少中国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见着别人家的孩子,会非常热情地凑上前去,“呦,你们家孩子真聪明,比我那个傻小子强多了,”可一回到家.大人们却会这样教孩子:“别怕他们.你是最棒的。”接手美国队之后.郎平似乎就是这样处理她和美国队与中国队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21):112-114
替你解难 【电话记录】我曾经是一名运动员,孩子3岁,刚上幼儿园。为了让孩子长大后有个好身体,我想让他从小就接受锻炼。可最近听周围的人说,孩子正在发育时期,有些运动锻炼是很危险的,根本不适宜孩子。请问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8.
田龙 《党建文汇》2006,(12):37-37
广州市华成小学的600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前不久开的家长会会互相拥抱那么久,会说那么多次“我爱你”,会有流不完的眼泪。这是一次长达3个小时的“为父母梳头”亲子活动,“梳头”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整个活动更类似于现今流行的团体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15):105-106
【求助记录】我是一名还在哺乳期的孩妈妈,每当看到怀中宝宝露出笑脸,一种为人母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可是,当孩子啼哭或倦怠时,我便担心不已:孩子哪里不舒服吗?是不是生病了?做妈妈的对孩子的牵挂是难以言表的。现在最让我不放心的是孩子的健康,他那么小,还不会表达,只能通过观察来判断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请“三T公司”的专家告诉我,孩子患病有什么预警信号吗?  相似文献   

10.
25年前,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在大山里长大的我深知山区孩子求学的艰辛。我常讲:“我们这里的山区群众对孩子上学很重视,往往是一个孩子书读得好,整个家庭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11.
一年级孩子开家长会,会上家长们非常热烈地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如何使成绩一般或是偏差的孩子更快地进步,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中有一位家长,向大家道出了她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刚开学的时候,我孩子学习跟不上,成绩差得很。我没有过分地批评孩子,要求他一下子从‘差’努力到‘优’或是‘优良’,  相似文献   

12.
吴红印 《党课》2010,(11):106-107
如果把自己比做一棵树的话,父亲就是座苍翠的高山,母亲则是山间潺潺不倦的流水。而我,就生长在这青山绿水中,由他们哺养,被他们呵护。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总有那么一两段艰苦却又温馨的日子深埋在记忆中,偶尔拾起,仍会有不少的感触。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7):106-107
【观察记录】我是一名孩子的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操尽了心。为了让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我经常在家辅导孩子,但由于不得要领、方法不当,效果总是不太好,搞得孩子不愿意学,我也很累。恳请“三T公司”的教育专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白剑锋 《学习导报》2013,(10):12-13
连续遭遇雾霾天气,敲响了环境的警钟。钟南山院士曾说:“不少病人常常问我一个问题,我不抽烟、不喝酒、注意饮食,为什么也会得肝癌、胃癌或者肠癌?我家很干净,为什么孩子得白血病?这使我越来越感觉到,假如我们生活在空气污浊、饮水有害、食物有毒的世界,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得病。”很多医学专家也有类似的说法:一口不洁净的水,一口被污染的空气,一口不安全的食物,堆积成山就成了“癌”。  相似文献   

15.
光阴荏苒,不觉间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在这五年时间里教过孩子的老师有十几位,然而最使我尊敬的,是我孩子的语文老师——王琳。  相似文献   

16.
安宁 《党课》2011,(24):75-76
我一直都不喜欢母亲,总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我记得年少的时候,小城里放电影或者有戏班子来,她从来都不会有时间陪我去。她总是把我送到电影院门口,为我买好票,而后便逆着来陪孩子一起看电影的家长往外走。偶尔回头,看到我还站在那里不满地看着她的背影,她便会一挥手,重复那句干篇一律的话:“我在散场后等你。”是的,她唯一能够给我的,就是散场后用自行车载着我回家。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19):109-110
口臭患者在公共场合或日常交往中常常感到尴尬,并造成精神苦恼,甚至影响到性格和自信。口臭的病因有哪些,有没有解救的办法呢?“三T公司”特邀卫生保健专家为你支招——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21):109-111
【求助记录】我是一个孩妈妈,最近发现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有时表现很霸道,缺少礼貌,我很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未来的发展和前途。请问“三T公司”的有关专家,作为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使他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不懂请举手     
韩东东 《当代工人》2011,(19):50-50
《心理月刊》上有篇文章,一位母亲问心理学家:我女儿6岁,说话不拐弯,比如带她去朋友家吃饭,她有时会说:今天的菜一点儿也不好吃!或者对老师说:我不喜欢你、虽然童言无忌。但这确实令对方尴尬。到底是应该保持孩子实话实说不作伪的本色,还是应该教育她说话时要给人留面子显得有情商呢?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21):115-115
·替你解难· 【求助记录】我是一名孩儿妈妈,最盼望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希望孩子不仅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而且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身体状况很好判断,但对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就不好评判了。请“三T公司”的儿童心理专家予以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