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不是天然形成的。和谐社会包含着理性的因素,它是对非和谐社会的那种个体非理性贪欲的一种抑制与理性的缓解,它期望全社会走向公共理性,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郑懿 《前沿》2011,(17)
在当今时代,网络以其自身的特质与魅力,为大学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极度发达的网络世界,也给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毋庸置疑的负面效应。本文拟就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理性意识需要强化,强化大学生理性意识需要实践以及大学生理性意识强化的途径作进一步探讨,以此避免网络世界给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华军  潘洪林 《前沿》2006,(4):206-208
节约型社会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它不应只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它面向的是整个人类社会。传统的价值理性必然形成消费型社会,也终将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候必须构建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4.
由现代大学生主体的身心结构规定,教育就是不断实现对大学生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发展与重构的过程。所有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问题,主要来自学校对教育的不恰当诉求,来自家长和学生对学生自我的不恰当允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实现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等理论的正确解读;在现实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实现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的体验积累和经验表达,以形成最基本具体的职业价值观念,最终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现实化,生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5.
辛旗 《黄埔》2006,(2):13-14
“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是黄埔军校的建校宗旨,也是黄埔师生在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动力。黄埔师生在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前赴后继的斗争中所孕育的黄埔精神,内容很多,但归根到底就是“爱国、革命”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革命已经取得成功的今天,我们弘扬她,就是要团结起来,继承先烈们的遗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为中国不再受欺凌而奋斗。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弘扬黄埔精神和60年前中国人民和军队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所铸造出来的抗日精神,给我们的启…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多元、文化多元、道德标准多样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的道德现象更为丰富,遭遇的道德问题也更为复杂。基于当前大学生群体中道德相对主义及去道德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周艺 《当代广西》2011,(20):25-26
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宪萍 《湖湘论坛》2005,18(5):95-96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湖南省浏阳市构建和谐社会既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又有颇富成效的生动实践,还有进行面向未来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金伟忻 《群众》2008,(8):20-23
“5.12”,一场震撼中国和世界的特大地震灾难,正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隐在我们的身后,走进未来的历史深处。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在网络舆论场中,网络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有着直接影响,与其爱国价值判断正相关。朴素而激进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爱国行为的普遍性特点,娱乐化色彩突出、欠缺严肃性,行为表达时有盲目是少数民族大学非理性爱国行为的主要表现,社会环境和民族成分是其非理性爱国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性爱国,有必要提升其网络素养,把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并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深刻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深刻认识所担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当前,应该把学好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提高自己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3.
王其辉  黄雪英 《传承》2009,(14):56-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曲洪波  宋丽娜 《前沿》2005,(11):103-104
对大学生的民族情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理性爱国主义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当前社会新的形势下又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这项工作离不开对影响大学生民族情感形成的诸多因素的了解与分析,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树立新的工作思路,采用新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民族情感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6.
正确理解人格和理想人格是思考大学生理想人格构建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当代理想人格的合理性在于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同时,符合社会历史条件;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于一体的系统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闫辉 《前沿》2013,(12):120-122
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自由意志的完善出现了偏差,责任意识呈现弱化甚至缺失趋势.表现在注重自我权利,个人责任意识淡化;纪律意识松懈,角色责任意识弱化;家庭责任意识淡漠,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其原因在于大学生自我心理和意识发展的不成熟,学校教育的错位和家庭教育的误区和社会多元化造成传统价值观念体系的解构.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需要创新责任教育理念,优化责任教育目标;在教育方法上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一体化的责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炜  肖坤 《湖北社会科学》2008,3(5):180-182
爱国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维度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在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应当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引导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以中西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为主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科技发展史为切入点、以"八荣八耻"为实践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激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建设和谐网络文化为依托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更加彰显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视野去研究和探索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超越经济理性,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能够实现更大、更多的人生目标.夯实基层组织工作,国家、社会主动调整和引导大学生未来预期,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不断挖掘先进典型,促其开阔视野、延长决策周期;通过资助大学生创业计划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使其基于但超越经济理性实现理想、践行信仰,为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鲜思想、持续巩固主流价值体系及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未来的信仰教育工作,应在高度重视和应对物质性基础的前提下,允许大学生理性思辨、试错选择,但需提供“身边”的服务和帮助,使信念和信仰能够妥善融合,增强个体信仰信心,使群体行为模式建立在中长期预期的基础上,避免陷入机会主义的短视漩涡,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信仰和中国梦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互动和联系,加强引导、增强自觉性,获得持续的信仰暗示、支持或者帮助,使其既能真干实干,又能坚定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