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凤莲 《求索》2008,(4):80-82
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一个基本范畴和核心理念引入其哲学体系。马克思不仅坚持从人的生存的整体维度去探讨人的本质,更从社会实践出发去把握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成为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构成了人的全面性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功能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马克思还着重探讨了人的实践存在的本质实现,论证并提出人的实践存在的现实实现的三条基本路径,即人的主体性生成、人的自由个性张扬、人的超越意识激发。  相似文献   

2.
张玲卡 《前沿》2011,(3):14-16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社会劳动和社会历史的统一、社会实践和社会本质的统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真实内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最高目的,坚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的本质,自觉地把认识关系融入改造关系,又把改造关系融入认识关系,乃是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认识的社会性本质李淑梅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中,认识的社会性问题并未受到学术界的应有重视,并未把它作为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加以贯彻和坚持。我们认为,认识的社会性问题是牵动整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不理解它,就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在...  相似文献   

4.
龚超 《理论月刊》2010,(1):22-25
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发,分析了人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社会环境的教育意义;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教育影响;在分析了社会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较系统阐析了社会教育的哲学基础,并从社会教育内容、目的和任务等多方面拓展了社会教育的内涵,提出共产党人要随时尽可能教育无产阶级,使他们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唤醒劳动人民投身革命斗争实践。  相似文献   

5.
从实践思维方式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对立面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方面基本特征统一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核心,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和谐的根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社会的本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已成为一个热点。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及现实等诸多缘由,人们对人权认识不是因于已有的成见,就是照搬西方的人权理论,在认识上尚存在某些误区。本文试就人权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征作一些探索性的论述。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权就是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作为一种权利,人权是与其主体-一人(整体的人类与个体的人的统一)相生相伴的。人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但人的社会性是以自然性为基础的。纯自然状态下的人不具有社会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7.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现象尽管表现形式不同,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必须深入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理论。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与人的现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特性理论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理论、人的类特性理论以及人的需要理论。这些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人是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要求人的现代发展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现代性发展 ,具体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人自身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支柱,本文从社会主义本质的时代性、实践性、特殊矛盾性、开放性理论特点,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基本矛盾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的社会性与精神文明建设周克庸所谓“精神文明的社会性”,指的是这样两个命题:(一)精神文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为社会生活所决定;(二)精神文明是依靠社会生活而存在、发展并发挥作用的社会力量。深刻地认识这两个命题,并将这种认识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 ,以往的政治学理论在关于国家的认识上存在有两种认识途径和两种范式 ,它们所形成的国家理念的主要差别在于 :一者强调国家的阶级性 ;另一个则关注于国家的社会性。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分析了国家具有社会性的依据 ,提出了 :1、在国家形成的历史逻辑上 ,“安全”与生产一样 ,属于同一层次的历史的“原生地带” ,国家有其非经济的终极原因 ;2、国家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进而在理论上描述了国家双重性质的历史图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性、相对性和社会性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即中医药的国际规范,是经过反复科学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指导实践(应用)和开创新规定的意义。中医药的国际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因此具有科学性,所以我们国家的中医药产业应当与之接轨,并遵循这个标准;另外,中医药的国际标准也具有相对性,即非绝对化。它会随着社会环境,科学水平,人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社会性,受人类心理需求和政治环境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认识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化,需要认识到标准化的科学性、相对性和它的社会性。学习和借…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在历史观问题上,费尔巴哈是个十足的唯心主义者。他抽象地理解人及其本质,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并将人类社会的历史看作是宗教变迁的历史。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在社会本质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等方面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4.
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 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楚光 《世纪行》2009,(3):20-21
非政府组织(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的中间组织,也可以称为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一般包括非政府部门的协会、学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形象。反映了人的社会性本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论证了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动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分析和研究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性提供了可靠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梁春节 《传承》2014,(7):78-79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以往的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同时克服了其片面性和局限性,是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积极扬弃,以真正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真正基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形成了科学的理性观,即实践理性观。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马克思的新型理性观本质上就是实践理性观。  相似文献   

17.
张品 《前沿》2011,(15):140-143
空间一直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合理领域。从城市社会学学科的高度,梳理空间研究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解析空间研究的范式,总结空间研究的理论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空间是社会建构出来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空间,其物质性、社会性和发展性将社会、空间和时间三者辩证地结合在一起,为当下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解释工具。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本质、能力、结构、过程、规律以及认识的检验的哲学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者则否认人们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可能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反映论,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是物质世界的映象,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作是直观、消极的反映。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基础上,把实践提到首要和基础的地位,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关于罪犯心理的本质认识有不同观点,并且影响着监狱人民警察改造罪犯的思想观念,正确的罪犯人性观有助于认识罪犯、改造罪犯。罪犯心理的本质属性由反社会性、刑罚承受性、相容性、矛盾性所构成。  相似文献   

20.
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的统一就是价值的本质,这个统一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形成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在能动性作用下的主体在实践关系中认识价值本质的过程。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就是主体在科学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关系促使客体按照主体愿望而满足主体的效应。因而,从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两个维度出发,比较能够深刻把握价值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两个维度中深刻体现了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