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元化新著《传统与反传统》新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关于文化问题的主客对话》一篇,涉及到作者对五四运动的新的认识。 1、有人把“五四”作为全盘西化,把反传统与资产阶级自由化划等号,王氏指出:“五四”是个伟大的开端,但它的启蒙没有欧洲文艺复兴那样深入人心,我们民族内在的消极因素不断复活,终于在60年代导致“文革”的产生。 2、五四反对家族本位,提倡个性解放,触及传统文化的根本,但缺点在于未能更深入  相似文献   

2.
最近,北京市历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在京召开了“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会上,学者们对当前一些争论较大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如何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从一开始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近年来,这种反对之声颇有日益高涨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是断言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干扰,中断了新文化运动,即所谓“救亡压倒了启蒙”;其二是指责五四运动在政治上引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造成社会长期的动荡和不宁。与会学者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  相似文献   

3.
一近几年关于五四运动史研究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提出新的评价。如有的论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全面否定传统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的更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成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想的源头。这类评价所着眼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过的形式主义的缺点,而最早对此提出批评,并把它同中共党内“左”的思想相联系的是毛泽东。 1942年毛泽东在《党八股》中说:“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所谓“影  相似文献   

4.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斗争。1920年4月22日.陈独秀在中国公学第二次讲演会上的讲演中,就做出结论:“我以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是受了日本和本国政府的两种压逼而成的.自然不能说不是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5.
“中体西用“根源于传统的文化中国观,建立在相对主义文化观的基础上,其实质不过是一种种族中心主义的文化决定论.“全盘西化“的理论层次则表现为进化论、单一模式的历史发展观和文化整体观.这两种口号都受到文化观念观的影响,割裂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但作为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两者又都含有调和与综合的积极倾向.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异常活跃、值得高度警惕的错误社会思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论调的批判,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包涵坚持唯物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史观本质;坚持整体性历史观,反对割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坚持人民史观,反对英雄史观;坚持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批判和抵制“全盘西化”;坚持挖掘历史价值,反对“历史虚无论”等五个方面。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有理有力地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7.
1919年“五四”爆发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历史进步的丰碑,它比辛亥革命更深刻,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五四运动时期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科学与民主旗帜,对封建主义文化进行全面出击,开始把反对封建文化与反对军阀统治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也使一般民众头脑中有民主和科学的概念。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相继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纷纷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研究、宣传和传播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并投入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8.
孔利 《前线》1989,(10)
近些年来,出现了一股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他们在主张“全盘西化”的同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贬得一钱不值,说得一无是处,狂妄地叫嚷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孕育不了新的文化”,“不能教给我们什么真正的科学和民主意识”,“是已死的东西,早该后继无人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上,再重申一下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我国曾出现过一种主张全盘西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0.
文章 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反传统的理由——“五四”精神再省思 李新宇 东方文化 第3期 发扬“‘五四’精神”,反对“新保守主义”纪程 世纪桥 第3期 夹缝里的“五·四”——启蒙的呼  相似文献   

11.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娟 《理论学刊》2004,13(9):98-100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情缘。一方面,他善于从民族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封建遗毒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此外,他以时代精神观照中华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接榫。  相似文献   

13.
"五四"自由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不仅影响了一代"五四"人,而且对"五四"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五四"自由精神的现实诉求是实现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五四"人对自由平等的权利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寻求中华民族自强之路是其真正主旨.重新审视"五四"自由精神对中国社会进步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旭东 《理论学刊》2012,(3):98-102,127
如果说,西方伦理是从属于基督教、是基督教派生的,上帝之死会导致伦理价值的崩溃;那么,儒家伦理则是由现实的血缘关系出发的一种准宗教文化建构.虽然“儒教”并非宗教而是一种伦理教化,然而,这种伦理教化却具有宗教的功能.它既能够慰藉个体的孤独情怀,又能以伦理架构的整体性超越死亡.儒家的伦理本位与基督教的上帝本位导致中西文化很多方面的不同,无论是将个体生命融入家国族类的整体、追求现世的自我还善,还是五四反传统的传统动因,都打上了儒家伦理的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15.
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问题,应积极思考和探索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来说,非常直接而且真正有效的思想土壤和背景。五四时期的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已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提供了资源,同时,主义文化的某些特性,也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带来了曲折。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优秀成果、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积极成果基础上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价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创造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始终把爱国主义与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结合起来,并化作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坚定地实践着、创造性地发展着五四的民主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后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