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芃 《台声》2004,(8):18-21
我把心留在了祖国——福建分营姜瑞恩 来自日本的台胞姜瑞恩正在北京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祖国大陆。第一次来大陆的时候我对中国的经济完全不了解。但是,我的确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圳,我看到一些高楼大厦。当时我完全没想到中国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建筑。这次是为了参加海外台胞青年夏令营和提高中文水平而回国,感觉祖国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2.
《台声》2020,(1)
正2019年12月22日至31日,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率全国台联访问团(以下简称访问团)一行6人出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三国,走访拜会当地台胞、侨胞社团,与我使领馆沟通工作,调研海外台胞群体状况。结交新朋友,将"台胞之家"的名字广泛传播全国台联首次组团访问印度尼西亚,是一次"破冰之旅"。印度尼西亚是海外华侨人数众多的国家,也是海外台胞、台商人数相对较多的国家。在印度尼西亚期间,  相似文献   

3.
李哲夫 《台声》2001,(12):32-33
在我珍藏的相片中,有一张是1981年12月28日第一次全国台湾同胞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也就是那一年“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正式成立。当时我正好在天津南开大学为重建中国社会学第一班专业的学生讲课,结束后回到北京。晚上,当时台联的几位领导和一些知名的老台胞一起来到北京饭店看我,并告诉我“全国台联”成立了,得知这一消息的我激动地欢呼起来。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全国台联在此背景下成立,具体展开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台胞政策,在海内外包括台湾岛内扮演沟通的…  相似文献   

4.
周毅 《两岸关系》2006,(8):45-45
为了增进台胞青年对大陆的了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2006台胞青年夏令营”7月初在全国各地隆重开营。这是全国台联组织的海峡两岸最大规模的青年学生交流项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总计有1400名来自台湾岛内、海外和大陆的台胞青年学生参加。他们分成28个分营  相似文献   

5.
陈月霞 《台声》2002,(8):42-46
台胞人物起步1943年我出生在一个旅居日本神户的台湾省籍的大家庭中,我排行老九。后来又有了3个弟弟,所以我共有12个兄弟姐妹。6岁时父母考虑让我多干点家务活就安排我上了离家很近的日本小学。在四年级的某一天,在学校排练二重唱时,和我一起唱歌的一个日本男同学突然脱口说出侮辱我的话:“我不愿意和支那人唱歌!”我哭着跑回家乞求父母让我也像4个哥哥那样,去上往返需要两个半小时的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插班。我心甘情愿留级两年从“ㄅㄆㄇㄈ”学起,立志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当时担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是王日英老师,她…  相似文献   

6.
杨骅 《台声》2001,(12)
作为联络海峡两岸乡亲情谊的“台胞之家”———全国台联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笔者在全国台联近20年的工作经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一年的国庆节都是联络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是海外、岛内乡亲回国人数最多的时候。记得全国台联成立的第3年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大庆,筹备工作十分繁忙,当时只有几十个工作人员,会里第一次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欧洲等地的200名台湾乡亲。那年的10月1日,200名台湾乡亲全都登上了天安门西侧的观礼台,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到邓小平检阅陆、海、空三军的盛况…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3,(8):18-25
又到一年夏日时。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2013年活动正式开始了。今年的夏令营同往常一样,从岛内和海外迎来了1100多位台胞青年,许多台胞青年都是第一次来到大陆。活动仍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夏令营的全体人员统一在北京参加总营活动,时间4天:另一部分是组成27个分营,分赴大陆27个省市区活动,时间5天。  相似文献   

8.
李延 《台声》2001,(12)
1983年,全国台联一届三次理事会召开,决定成立本会专门的对台研究机构。会议认为,为了便于开展海外、岛内台胞的联谊工作,加强对定居祖国大陆台胞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必须了解和研究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海外和岛内乡亲的真实心态。1984年1月,全国台联研究室正式组建。一研究室成立后,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本室研究台湾问题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当时,祖国大陆涉台研究机构的研究重点多是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和历史,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研究机构,步人后尘随大流肯定不具备优势,难有大的作为;特…  相似文献   

9.
祝福     
《台声》2011,(12):52-59
全国台联帮助我做善事 认识全国台联是在2002年一个海外台商知名企业家到江西访问时。第一次接触,全国台联人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地平易近人,真的是在做连接两岸台胞相互沟通的事,后来我成为台联家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0.
窦为龙 《台声》2014,(8):71-71
"看着曾经奴役过自己的日本人乖乖地坐着等待审判,我心里想,我的地位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基隆中学那个受欺负的少年了,真是扬眉吐气!这是我人生中光荣的一笔!"7月11日,当90岁的老台胞陈弘回想起60多年前经历过的日本战犯审判,仍然对当时激动复杂的心情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1.
欣逢全国台联和各地台联20周年的喜庆时刻,回顾我与台联的情缘及在台联的工作实践,感慨良多。1997年8月,我当选为江苏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此前我曾经兼过南京市台联会长、省台联副会长的职务。这一次出任专职,意义又有些不一样,可以说是真正与台联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立足于服务,这是我4年来在台联工作的最深的感受。台联要为台胞服务、为台商服务、为台生服务、为过境的海外台胞服务。这4个服务归结为一条,就是要为做好党和政府联系台胞的桥梁和纽带服务。我强调工作的主动性,广交朋友,广泛联络。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水…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在即,同全国人民一样,岛内及海外的台湾同胞密切关注着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进程,并通过各种媒介管道,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心声,寄托自己的期望。曾经当过海员的台胞李先生说.平心而论,长期以来耳闻目睹.我和我周边的人.形成了一个认识,即香港人由于长期接受殖民统治,民族意识十分淡漠。但是近几年,我的这种认识开始动摇了。我看到,随着“九七”的临近.香港人,特别是香港青年的民族观念、国家观念在明显增强.学习普通话、听中国国情讲座形成风气。毕竟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嘛,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香港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事找台胞投诉受理中心,这已成为厦门台胞的口头禅。台胞心里能有投诉中心,不用说与投诉中心工作人员尽职尽责的热心服务是分不开的。然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不愿多谈自己,却是我在采访中不时感觉到的。走进台胞投诉受理中心,已是上午11:4O,负责人在埋头写着什么,桌上放着一叠投诉材料,看得出,又是在为投诉的事忙着。我说明来意,她才慢慢放下手中的笔。不知是过手之事太多,还是不愿张扬,她的谈话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厦门市台胞投诉中心成立以来,服务效率逐年提高,仅去年一年就受理了100多件,而且件件有着落。这100多件都是…  相似文献   

14.
把根留住     
《台声》1997,(3)
今年是中国农历的丁丑年,也就是牛年。牛年的春节,气氛热烈,祥和如意。单从本期的文章和图片报道,读者也可看到一个欢庆牛年春节的侧面。国家领导人和全国台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与在京台胞、台商、台湾学生一起出席春节联欢会,欢聚一堂,士。同家人;全国台联、台盟中央、北京市台联和台盟北京市委专门举办茶话会和文艺演出,招待在京台湾乡亲,春节团圆,欢乐温馨。到了春节这几天假期当中,全国12亿同胞更沉浸在安定、幸福、祥和之中,家人团聚,访友走亲,迎新辞旧,互道吉祥。港澳同胞、生活在岛内和海外的台胞、侨胞和华人朋友们…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0日至19日,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为团长的全国台联访问团一行6人,分别赴柬埔寨、菲律宾、日本拜访海外台胞乡亲,并与中国驻外使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海外台胞的生活、工作情况,希冀能在新时代开展的反"独"促统运动中,团结广大侨胞和海外台胞,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6.
郑岚 《台声》2007,(8):24-25
由福建省台联与省人大台工委.省政府台办.省政协台港澳和外事委.省民革、省台盟共同举办的“海峡西岸2007年台胞青年夏令营”(全国台联2007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福建分营)于7月13-17日在福建漳州,龙岩、厦门三地举行。来自岛内台胞青年学生和在福建就读的台籍学生100人参加了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祖地行”的海峡西岸2007年台胞青年夏令营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建成了强大繁荣的国家,从而使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侵略和欺侮的宿愿实现了。回顾这50年,我心潮澎湃,感慨无限。我于1933年出生在台湾台南市的工商家庭。1941年举家搬到日本。当时台湾人无论在台湾或日本,均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和凌辱,动不动就被骂“支那奴”,无故挨打受骂。那时虽然幼小,但前生一个想法——台湾人不能总这么被欺侮。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我们旅日台胞无木欢欣鼓舞。但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贫穷落后,日本人仍然看不…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0,(12)
10月 2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 55周年纪念日。由厦门市台联、市台盟、市政协文史学宣委共同编辑,台海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台湾儿女祖国情--记厦门的台湾省籍人士》一书在厦门市政协会堂举行首发式。厦门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台联、台盟、市人大侨务民族外事委员会等部门的领导及本书部分作者、专家、厦门部分台胞代表和新闻媒体约 70多人出席了首发式。   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有人把厦门与台湾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鸟之两翼。清代以来,厦门就是连结海峡两岸经济和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以后,又是台…  相似文献   

19.
扩大鲁台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贡献山东省台办主任刘鸿喜作为中国经济大省之一的山东,进入本世纪90年代,越来越受到来自台湾及海外投资者的关注。鲁台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交流日益频繁。山东已成为台胞投资的又一热点地区。为台胞创造良好的投资环...  相似文献   

20.
7月3日上午,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为主题的2012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正式开营,来自海外和台湾岛内的1100多位台胞青年将在北京等地参观并与大陆学生交流互动。据了解,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活动从2004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9届,共有万余名台胞青年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