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阳 《两岸关系》2012,(12):46-47
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的“从固始到台湾图片展(台湾风情小镇)巡回展”,12月8日在台湾彰化鹿港龙山寺热闹登场,鹿港民众和中小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为图片展助兴。此次图片展从8日开始历时22天,相继在鹿港龙山寺、台南妈祖宫、邹族文化区及台湾中南部风隋小镇巡回展出。这是《两岸关系》杂志社继2011年1月以来,第三次赴台举办从固始到台湾图片展。  相似文献   

2.
陈伟健 《台声》2002,(10):46-47
今年5月底在福建南安市举行的“郑成功与台湾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台湾侨光技术学院的女博士陈瑛,以“探讨明郑与清和议时期的郑家女性角色”为题发表论文,引起与会学者、专家的极大兴趣。在以往“郑成功学术研讨会”提交的专著、论文,大多是从政治、军事、经济贸易等层面论著这位民族英雄,而几乎没人谈及女性角色。带着几分的好奇和钦佩之情,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位曾在厦门大学求学3年的台湾女博士。记者与陈小姐交谈的话题首先从研讨会上的“郑家的女性角色”论文开始。陈小姐告诉记者:我在厦门大学学习时就是专门研究妇女问题的。此…  相似文献   

3.
再回台湾     
王宇靖 《台声》2014,(3):73-74
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依旧是冬季的台北桃园机场,天空依旧下着雨,一如4年前,好像从来不曾离开。2013年12月15日,我随全国台联组织的“安徽优秀台籍青年教育文化交流团”再次踏上故土台湾,由台北经南投、高雄、垦丁、台南、鹿港、台中进行为期8天的交流访问,感受风土人文,陶醉亲情友情,品味台湾的美丽,尽享家乡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胡迌 《台声》2007,(7):66-70
台湾妈祖庙各有千秋,如台中大甲镇澜宫、台北关渡妈祖宫香火都很兴旺,还有并称台湾四大妈祖宫的彰化鹿港天后宫、台南市大天后宫、云林北港朝天宫和嘉义新港奉天宫。  相似文献   

5.
张宸 《台声》2001,(5):4-5
3月 30日,《台声》杂志社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专家顾问座谈会,席间,首批赴台驻点采访归来的新华社记者范丽青介绍了在台湾驻点采访一个月的感受。   范丽青说,作为大陆第一批赴台驻点记者,我们 2月 8日到台湾, 3月 11日离开,在台湾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台湾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台湾社会焦点等进行了报道。我们采访了台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财政部”、“经济部”等部门的记者会,也接触了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主要党派,参加了他们的记者会。虽然台湾当局规定大陆记者驻点采访只…  相似文献   

6.
台湾妈祖庙各有千秋,如台中大甲镇澜宫、台北关渡妈祖宫香火都很兴旺,还有并称台湾四大妈祖宫的彰化鹿港天后宫、台南市大天后宫、云林北港朝天宫和嘉义新港奉天宫。  相似文献   

7.
刘晓华 《台声》2013,(3):81-83
台中雾峰乡,是我如诗如画的“外婆家”。我母亲李慧英在此出生、成长,并与受委派去到台湾工作的父亲相识相恋,1948年初随父亲回大陆。对我而言,从小“外婆家”只是个梦,直至1988年,我姨妈一家来常州看望我们,我母亲也随之实现了重返故乡的夙愿。后来,我多次因公因私到台湾,台湾的山山水水早已不陌生,与台湾的亲朋好友更是彼此牵挂。  相似文献   

8.
连锦添 《台声》2002,(5):26-27
“台湾冻顶乌龙茶”,爱茶之人一听此名,精神就会为之一振。这些年,大量台胞来大陆探亲访友,携带的礼物就是名贵的冻顶乌龙,许多大陆同胞开始知道台湾南投县有个鹿谷乡,出产的冻顶乌龙茶是世界名品。今年2月初,我们在台湾采访时,特地要去吸一吸茶乡的仙气。经台湾《联合报》总编办联系,该报驻南投县的记者陈绍圣先生,热情地带我们踏访茶区。汽车出台中,经南投市区、竹山镇,1个多小时后进入鹿谷乡。该乡环冻顶山一带都是产茶区。举目四周,满眼皆绿。高高的槟榔树下,一排排剪裁整齐的茶树,向远方海拔约1600米的凤凰山麓延…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9,(9):118-120
在台湾寻幽怀旧.彰化县的鹿港小镇是一个绝佳的地方。罗大佑的一曲“鹿港小镇》,散发着一股淡淡的乡愁和恋家的缠绵.让很多大陆人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叫鹿港的地方。但真正了解鹿港这个地方.知道她的历史、古迹、风情的人并不多。漫步在鹿港的巷道内.最能让人感受到的大概就是这个小镇那股静懿的气氛.许多古老的手艺店并不靠醒目的店招牌吸引顾客,却自然有股独特魅力使人不由得驻足。  相似文献   

10.
孙宇 《统一论坛》2005,(5):58-59
北京市“2005京味文化之旅”展演团于8月19日至8月29日赴台,在台中乐成宫、鹿港天后宫、台南关帝庙、台北先啬宫四地为台湾民众展演三场以及交流两场,有近5000人观看了展演。展演团所到之处,台湾民众反响强烈,受到热烈欢迎。本次“京味文化之旅”推出以西城区历代帝王庙、恭王府为代表特色的华夏一脉,中华家庙、三皇五帝后裔姓氏源流,北京胡同风情画展及四合院门墩文化、灯谜,手工艺术绝活剪纸、内画、面人、脸谱等内容,突出“王府、百家姓、胡同、民俗”的主题,以其独特鲜活的京腔、京韵、京风、京味吸引打动了大批台湾观众,他们时尔驻足展…  相似文献   

11.
沐泽 《台声》2008,(7):88-89
说起京剧在台湾,就不能不提及辜氏家族。清康熙初年,辜氏家族从福建泉州迁至台湾,世居彰化县鹿港镇,因而“鹿港辜家”在岛内家喻户晓。而京剧在台湾的百年发展,亦受到辜氏家族的影响最深,可谓紧紧相系。  相似文献   

12.
发生于1984年的“江南命案”的诸多内情至今仍扑朔迷离。最近,台湾资深记者汪士浮采访事件主角台湾前“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汪希苓及其相关人士,撰写了《忠与过──情治首长汪希警的起落》,披露台湾“国家安全局”主导之扫黑行动如何掀出“江南命案”的内幕情况。现简介如下:密不透风的”一清行动”1984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这天上午8时,台北市警察局的勤务指挥中心通知刑警大队100多名刑否及16个分局的分局长和保安大队干部,到市警察局常教中心集合。台北市负责“一清专案”的警察局长颜世锡把预定投入的警力300余人,分成4…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第一届“内地知名企业赴香港招聘会”在香港举行。远大集团、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TCL国际电工、《广州日报》等近100家内地企业机构,在会上推出了1000多个职位,在3天的会期中,有12000多人入场,其中还不乏乘船而来的澳门专业人士和乘飞机来的台湾求职者。会场里人山人海,踊跃程度超乎主办单位的预计。一位来求职的陈小姐说,“时代不同了,中国已经入世,内地的发展空间更大,有这样的机会我很兴奋。”              摩拳擦掌准备北上   大批香港人、澳门人和台湾人对到内地工作…  相似文献   

14.
修瑭 《台声》2009,(3):60-65
大陆的一般读者可能不一定知道台湾有个彰化县,但对鹿港却或许耳熟能祥。“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相似文献   

15.
周燕玲  蒙怡彤 《台声》2023,(5):72-73
<正>如果“90后”台湾青年吴攸没有来大陆,或许现在不会“跨界”成为一名律师。接受采访时,吴攸在贵州一律师事务所刚入职4个月。“目前工作不算忙,主要负责案源开发并担任法律顾问提供台湾地区的法律咨询服务。”吴攸说,在贵州,自己是第一个拿到大陆律师执业证的台湾人。从销售到法律光听口音,很难察觉吴攸来自宝岛台湾。2017年,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1,(10):94-96
《外婆的澎湖湾》《阿里山的姑娘》《鹿港小镇》……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曾经让大陆朋友认识了台湾的澎湖湾、阿里山、鹿港……如今,台湾开放大陆旅游一年多来,游客人数不断攀升,这些歌声中的地方,是否牵动着我们的心?那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趁着这利好时机去一睹为快吧。  相似文献   

17.
选后看台湾     
去年12月下旬,我们研究台湾政治的大陆学者一行四人,应邀去台湾进行学术访问,那时正适“省市长”选举之后,所以同台湾学术界座谈的主题多是“台湾选举与两岸关系”.除了学者以外,我们还同国民党、民进党、新党人士有过接触,对台湾政治增加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关键性的一年民进党人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在研究如何面对1995年“立委”选举了.在台中,有两位民进党员告诉我们,他们要参选“立委”.在花莲,我们得知民进党人已经在为许信良竞选“总统”作准备.国民党、新党也都已经行动起来,着手准备迎接这场关键性的“选战”.  相似文献   

18.
1992年9月初,大陆记者团踏上了祖国宝岛台湾进行采访。这个第一次正式赴台采访的记者团,打开了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大门。记者团在这次历史性的采访中,在台北、高雄、台中、彰化、新竹、花莲等地,采访了30多个单位和个人,与台湾各个方面作了广泛的接触。《首批大陆记者台湾纪行》一书,由大陆记者赴台采访团团长、《人民日报》记者翟象乾主编、魏秀堂和卜林龙为副主编,赴台的  相似文献   

19.
徐蕾 《两岸关系》2012,(7):56-58
与台北、高雄的繁华相比,台湾的小镇那乡土气中掩饰不住的精致和淡淡的悠然,更吸引游客。听着《鹿港小镇》、《外婆的澎湖湾》《流浪到淡水》这些熟悉的歌曲,一起到香火鼎盛的鹿港小镇、浓浓亲情的澎湖湾、斜阳迷人的淡水去看看吧一一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各有一个古渡口,东岸是台湾鹿港,西岸是泉州蚶江。“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年年月月桨声相同,帆翼相招,“船只莫不争趋”。蚶江——鹿港,这条先民用血泪和汗水凝铸的连心线,如今依然畅通在两岸人民的心间。听!当年的《对渡歌》回荡在海峡上空,如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