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郝誉翔是台湾文坛近年来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新秀,她的短篇小说《洗》获台湾第十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第一名(载《联合文学》1996年11月号)。自80年代以来,以表现女性视角、女性意识、女性角色和女性体验的女性主义文学潮流一直是台湾文坛的一道壮丽的景观。总的来说,80年代的女性作家主要关注的是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问题,探索女性的性爱、情欲、成长、责任,追求在两性交往中女性的平等地位,如李昂的《杀夫》、《爱情试验》、朱秀娟的《女强人》和袁琼琼的《自己的天空》等都具有代表性。进入9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2.
原籍江苏盐城的朱秀娟,是1936年出生的台湾中年女作家。她虽早于1969年与1971年先后出版《雨荷》、《破落户的春天》等长篇小说,1976年又创作了《梧桐雨》,但其作品蜚声台湾文坛是在80年代。她倾力于创作描写女性生活的长篇小说,先后出版了《归雁》、《晚霜》、《女强人》、《花落春不在》、《没有明天的女人》、《万里心航》,《握不住的情》、《再春》、《丹霞飘》、《那串响亮的日子》等10多部作品。本文仅以其中几部为例,对  相似文献   

3.
张炯 《台声》1996,(12)
朱秀娟女士是台湾作家中有特色的一位.她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她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她迄今创作小说、散文二十多种,且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不仅荣获1984年中山文艺奖,而且连续多年成为台湾的畅销书.关于她的创作,大陆学者撰写的多种台湾文学史和小说史,都给予相当地位.因而可以说,她的名字对于关心台湾文学发展的祖国大陆广大读者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4.
她是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妇女运动的中坚分子,在新加坡政坛有口皆碑;她是商界女强人,与夫婿联手创建了国际著名豪华酒店度假村连锁集团,也是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成立88年来唯有的两位女董事之一;她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在相夫教子方面成为众多华人女性竞相学习的楷模。这位在政界、商界、家庭三个方面做到“三位一体”,被新加坡媒体评为“杰出女性”的女强人,就是祖籍中国海南,现任悦榕庄集团副总裁的张齐娥女士。  相似文献   

5.
略论新时期小说中女强人形象汪丽景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女强人形象。为什么女强人形象的出现是在新时期?首先从文学的审美客体看,女强人形象基本上是知识女性,都受过高等教育。她们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在新时期。历经十年浩劫后,历史以它...  相似文献   

6.
金可  郑江 《今日广西》2008,(2):77-78
在单位中,做“一把手”的女性很多,做副手的也不少。在春节前夕,记者采访了几位女强人,请她们谈做好副手、尤其是男“一把手”的副手的经验,并请专家逐一点评,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田歌印象     
她是一位柔美的女性,装着问号的大眼睛轻轻浅浅地笑着;她又是一位“女强人”,身兼导演、主持人、编剧、记者等数职,曾获“最佳导演奖”和中国电视最高奖“星光奖”。拥有不凡实力的她,也拥有令人感动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宋涛  朱洁 《求索》2013,(11):165-167
英国作家艾莉森·皮尔森的小说《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反映了当代女性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走向。小说表现的奔走在职场与家庭间的当代女性的困惑值得我们深思,以避免女性们苦苦争取到的女性解放却转而成为女性们面临的新困境。  相似文献   

9.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了一起金额达数千万元的票据诈骗大案,由此揭开了一个“女强人”、“省政协委员”的灰色人生。一、“女强人”产生今年46岁的冯兰花,应该说是一个“女强人”,因为她从不满足现状。在农村时她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进城,没有工作时她把自己的目标定为国家工作人员,有了工作后她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有钱上,当她有了大把的金钱时她又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出名上。就这样从18岁开始,冯兰花便从农村开始了一步一步的艰难奋斗:先是由南阳市郊区的农村通过婚姻进入了城市,由一名普通的市民通过关系成了一名…  相似文献   

10.
曹辩泷 《台声》2002,(3):38-38
在2001年底进行的“江苏籍台湾作家访乡采风活动”中,有一对惹人注目的夫妻作家,这就是台湾著名报道文学作家夏祖丽女士和她的丈夫、小说家张至璋先生。夏祖丽女士的父母也是台湾著名作家,并且都在北京长大,夏祖丽得知父母青少年时期的历史对他们影响很大,近年来多次到祖国大陆采访,专程追踪父母青少年时期的足迹。母亲林海音是小说《城南旧事》的作者,前年10月,夏祖丽在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了《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这次到祖国大陆来,夏祖丽开始采写父亲的传记。无论林海音本人还是她的《城南旧事》,都在海内…  相似文献   

11.
走在路上——读女作家蒋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瘦弱的人生命力更强,否则,你无法解释蒋韵的那个二百余万字。读着她的五部长篇:《栎树的囚徒》、《红殇》、《谁在屋檐下歌唱》、《闪烁在你的枝头》、《我的内陆》;三部中篇:《上世纪的爱情》、《鲜艳的季节》、《完美的旅行》;两部小说集:《完美的旅行》、《现场逃逸》;一部散文随笔集:《春天看罗丹》。想着她曾获过的“上海文学奖”、“山西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和日前获得的“小说选刊优秀小说提名”(《完美的旅行》),“2000年中国优秀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五位”(《一点红》)排列情况,你不由地感叹,不肯…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他们就像我的 亲兄弟。”“我们都知道人不能永生, 但在一年内失去我的三个好朋友真使我 受不了。”这是宋庆龄生前写的大量信件 的一件。读着这些信件,这位伟大女性的 音容笑貌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20年前,中国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 庆龄离开了我们。 20年间,陆续有她的纪念文集、年 谱、传记等出版物问世,人民出版社在 1992年就分别出版了宋庆龄选集和她的 老朋友、《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爱 泼斯坦先生为她撰写的传记。这些出版 物的问世,对近年来兴起的对这位伟大 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  相似文献   

13.
柯立 《今日广西》2007,(12):67-68
从模特到时尚新闻的主播,在世界各大秀场飞来飞去,出版《目击流行》与《时尚地图》两本书,与朋友成立创意管理顾问公司……孙正华从来只做与“时尚”二字有关的事情。她还包揽了几个颇为煽动眼球的标签——她是“最成功转型的时尚人士”,还成了“林志玲最大的敌人”。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女性命运三部曲小说《机缘》《匆匆》《沉寂》蕴含着丰富的主题:爱情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死亡是人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的显现,命运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合奏。她在小说中关于爱情、死亡、命运的思考和叙述充满着一种存在主义的意味。  相似文献   

15.
廖辉英现年39岁,著名台湾新生代女作家。台湾大学毕业后,即投身于五光七色的现代商场,在企业界和广告圈浸淫十多年,博得“广告界女强人”之称。她为倾吐胸中“块垒”,表达一些“观念”,坚持业余写作。1981年创作的《油蔴菜籽》,获台湾《中国时报》短篇小说首奖;1983年以《不归路》获台湾.《联合报》中篇小说特别推荐奖;1985年推出第一个长篇小说《盲点》,标志她的创作进入高峰期;1986年初又发表新作《焚烧的蝶》,被誉为另一部《不归路》。中篇小说《今夜微雨》发表于1985年,颇能反映她的创作风貌,值得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6.
奥茨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个关注女性问题的小说家。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与审视,她在《奇境》中超越了性别的限制与对立,大胆地尝试了理想的创作状态:“双性同体”。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小说叙述视角、双重文本和叙述语言三方面探讨作家的这种“双性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聂林媛 《前沿》2013,(15):110-111
“女强人”“女博士”“第三类人”等名称是社会强加在某方面较出色的女性身上的习惯用语,这些成功女性又常常被描绘成事业有成、性格强硬、缺少女人味、家庭生活不幸福的形象.“女强人”定型的形成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产物,其原因也是多方位的,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认知、群体社会心理、社会二元结构冲突、首因效应、传播机制等因素来探究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董明殊,36岁南下打工,15年间从最低层的业务员一直做到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2003年1月,董明珠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11月,再次荣登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2006年3月,荣获“2005年度中国女性创业经济大奖”,还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殊荣。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印象中,敢在商海弄潮的女人,都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然而,见到绿园酒家的总经理杨红菊,无论如何也难将她同“女强人”一类的女性形象连到一起。见到杨红菊,是在她打理的位于汉口岳飞街的绿园酒家。那天,她身着一件豆绿色的短袖直腰连衣裙,脖子、指间各佩一枚小巧精致的饰物,显出一份成熟女性的简约与清爽。虽是外出联系开办绿园酒家分店的资金落实一事,刚从暑气蒸人的街上回到办公室,却一点不见她风风火  相似文献   

20.
子希 《中国减灾》2011,(2):58-59
读迟子建的书,一直是件很美的事。《额尔古纳河右岸》里表现出的超脱境界,青山绿水的秀美,人物豁达、历经磨难百折不回的性格,还有浪漫和决绝的气氛充盈其中。距离《额尔古纳河右岸》五年后,迟子建出版了被读者称为“灾难小说”的《白雪乌鸦》。这部小说重现了哈尔滨大鼠疫的生死传奇,也是作者首次尝试用文字复原历史。与其以往的小说相比,这部《白雪乌鸦》更具历史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