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观点     
▲不婚女性生育权引发社会争议《工人日报》2002年11月20日报道,2002年9月获准通过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30条第2款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终身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这样的规定在全国各地的相关立法中还是第一次,为此刚一颁布,就引来了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这个规定有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新趋势的积极意义,但在法律和伦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非婚生育的规定会不会被人钻空子成为一种计生“漏洞”?国家计生委有关人士近日表…  相似文献   

2.
宋楚瑜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猜测:宋楚瑜会不会参选2012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他未来会有哪些走向?这会对2012年台湾“二合一”选举产生怎么样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杨远 《台声》2011,(11):49-49
常有人问我,你家乡是台湾的啊?当我笑笑点头时,他们会“哦”一声,说:“还有亲人在吗?”我会用力地点点头。是啊,“血浓于水”的亲情怎么能割舍得开呢?  相似文献   

4.
晓沙  安东 《台声》2008,(12):21-25
2008年11月12日,陈水扁被羁押禁见,送进台北看守所。作为绿营来说,这是预料中的事,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而应讯前夕,陈水扁也不讳言被押的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显然也对身系囹圄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从步出特侦组时刻意高举双手、亮出手铐,陈水扁一路作“悲剧英雄状”以博取支持者的同情。台湾《中国时报》讽刺地说,“这是台湾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现象。如果没有了陈水扁,台湾将会是多么无聊的地方啊。陈水扁自己当然是不会从镁光灯中缺席,自从与他有关的人员一个一个被收押后,由陈水扁一手主导的‘台湾之子入监记’传奇大戏就不断推出全新剧码,内容一再出人意表,情节不断:散步赴讯、扬起手铐,政治迫害、控警殴打、到院验伤……只要有人看,相信陈水扁的舞台就不会打烊。”那么,陈水扁在看守所里还会有什么花招?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1,(7):39-40
最近台湾发生几起有关“认同”的争论,包括“台语文”事件及两岸几位学者对台湾民意结构趋势不统反独的忧虑等。这些争论如果回到源头,还是两组老问题,第一组问题是,台湾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台湾人是什么人?第二组问题是,台湾人如何建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6.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7.
祖国大陆最早成立的从事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近期迎来了建所20周年纪念日。2000年7月17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建所20周年庆典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全国台联会副会长苏民生、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局副局长程金中、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曹治洲等出席了庆典会。参加庆祝活动的有厦门大学领导和来自海峡两岸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人士一百多人。庆祝会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范希周所长首先介绍了该所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概况。研究所成立之初即坚持以“历史地、全面抛、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为指…  相似文献   

8.
历时7个多月的白晓燕绑票案,在主嫌犯二死一降后,终于告一段落。但这起案件在台湾社会搅起的强劲风浪,却至今难以平息,也引发人们深思:台湾社会怎么啦?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的治安恶化已有数年之久,成为台湾社会的顽疾之一,也成为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之一。然而,近年来在台湾发生的恶性案件有增无减,而且迟迟未能破案。如1996年发生的桃园县长刘邦友等8人被枪杀案、民进党妇女部主任彭婉如被杀案等。至1997年的4月14日,台湾著名艺人白冰冰的女儿白晓燕遭绑票、撕票,使得台湾的治安恶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庄永明 《台声》2002,(6):40-41
台湾的民谣源远流长,各族群各有其以母语表达的传统歌谣。闽南人是台湾最大族群,闽南语系遂成本土“强势语言”,闽南歌谣因而被多数人泛称为“台湾歌谣”或“台湾歌曲”。台湾传统民谣有民间小调、本土戏曲和源于中原的歌乐。反抗日本殖民霸权的民族诗篇,也是台语创作歌谣的先声日本殖民统治后,校园里开始教唱“国语”歌曲,台湾学童纷纷唱起“君之代”、“六氏先生歌”和日本童谣。20年代,非武装抗日民族运动勃兴,几首代表“爱台反帝”的社会运动台语歌曲,成为“台湾文化协会”成员巡回各地时鼓吹民族意识的有力“伴唱”。例如以…  相似文献   

10.
文宣 《台声》2002,(1):4-4
2001年12月21日,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有生活在祖国大陆各地的台胞代表,台湾岛内、港澳地区和海外台胞嘉宾,中央有关部门、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共700余人。会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和嘉宾,与大家合影留念,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等出席大会。王兆国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全国台联20年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现象,根据最近岛内发布的一条消息,台中市乡林户外生活基金会前不久对台湾15岁到20岁的583名青少年从事有关偶像崇拜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岛内这一年龄层的青少年当中,有855%的人每月花在偶像及周边产品的...  相似文献   

12.
MBA成为职业市场最受欢迎的族群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近两年知名商学研究所开始创办高阶层经理企管研究所( EMBA),企业界回流大学攻读学位的风潮越演越烈。一纸 MBA学位究竟有多么重要呢? “念 MBA值不值得?”或许并不是目前台湾年轻学子最需要思索的问题,在这个仍旧相当认文凭的社会里,花个两三年时间拿张硕士文凭,放在身上又不会咬你。大多数玩了四年的大学生,唯一要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经济能力到外国去深造,或有没有办法通过录取率仅占大学联考三十分之一的研究所入学考试。对台湾拿薪水的上班族而言,放弃两年的收…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民党大佬郝柏村致信台湾媒体,提出“正视中学史地课本”问题,在台湾引起波澜。台湾中小学生课本的“去中国化”问题现状如何?危害在哪?近20年的教育改革为何无人喝彩?教育关乎人的价值观与民族的未来,讨论教育问题永远不嫌过多。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2003,(24):28-29
12月17日,我国台湾省一名男子被证实感染非典病毒,这是台湾岛入冬以来第一个非典病例,也是入冬以来全球首个非典病例,引起了我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人们在关注:非典疫情会不会大规模复发?我们又该如何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5.
杨乐 《黄埔》2013,(1):17-17
2012年11月17日至25日,应我会和王希天研究会共同邀请,台湾退役将领及旅美黄埔同学会一行23人组团到四川参访  相似文献   

16.
<正>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期盼。何时能实现,怎样实现?深入分析历史上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全面总结经验,可以为思考未来实现祖国统一问题带来有益启示。回顾台湾历史,台湾四次与祖国分离,三次回归或统一,每一次都有不同历史情况。一、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及运用的策略台湾被荷兰人长期占领,为了收回先人故土,结束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开辟一个理想的抗清基地,郑成功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决定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17.
徐蕾 《统一论坛》2008,(3):56-60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上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8.
吴孟樵 《台声》2013,(11):51-51
导览台湾,会从哪个部分着手?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角度,但是,看见的部分是什么?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是什么元素?由侯孝贤监制的纪录片《看见台湾》,早在11月正式上映前的一个多月举办试片会,且难得的是在西门町的“日新”大戏院举行。试映后,感动许多在场的人,在座者包括媒体记者、影视圈的导演们、台湾高铁董事长兼执行长(台北市前副市长)欧晋德……纷纷报以热烈掌声,甚至是泪下。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20.
张光正 《台声》2003,(2):33-33
为纪念先父张我军先生百年生辰,我在北京编辑出版了《张我军全集》和《近观张我军》两本书。有关的事情,在《全集》的“编者后记”和“编后话”中,已经说过,不再赘述。现《张我军全集》由人间出版社在家乡台湾,用繁体汉字重排出版,这将满足岛内台湾文史研究学者和台湾文学爱好者的需求,也将告慰于葬身故土近半个世纪的先父英灵了!张我军先生自1955年逝世后,有20年左右在台湾毫无声息。直到上世纪70年代,台湾一些文化工作者,为倡导乡土文学,反驳台湾当局推行文化专制,抹杀台湾本土文学早已存在的事实,张我军和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