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的中国足球运动,已经成为举世关注、世界性的话题。要透彻理解中国足球运动的今天,就必须了解它的昨天;要准确地展望它的明天,更离不开正确认知它的昨天和今天。  相似文献   

2.
声音     
什么是成功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美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的人。  相似文献   

3.
魏秀堂写的《话说台湾人》这本书,读后给我很多启示,并引发我诸多思考。台湾人究竟是什么样人?我从事台湾方面的研究已经20多年了,看过很多台湾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从中了解不少台湾人和台湾事;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两岸关系趋于缓和,来祖国大陆参观、访问、做生意的台湾人成千上  相似文献   

4.
石哥:各位聊友,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像大自然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现在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诸位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的。只有了解了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今天。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更是了解现阶段中国国情所必须。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109年。在这个历史时期中,从革命发展阶段来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在此之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此之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但从社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2007,(2):56-57
石哥:各位聊友,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像大自然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现在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诸位可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所以我就不罗嗦了,大家请。  相似文献   

7.
客串大片、敲定春晚……赵本山最近依然那么“火”,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他几年前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一听到那句台词“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就忍不住要乐呵一阵,而消停之后,也会静静想一想这人生的昨天、今天、明天。  相似文献   

8.
有待开发的“红卫兵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回声》这个栏目,以"反思"为主线追寻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青年运动的轨迹,探求它的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规律,包括那些曾经对青年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现象的研究和探索.《回声》来自史实,它好象是轨迹上的一个点,连着过去和现在.愿昨天的青年从《回声》中吸取经验,认识今天.愿今天的青年从《回声》中了解昨天,面向明天.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3):94-95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受到海内外关注。许多读者来电希望了解中国国民党的历史渊源。本刊特摘编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刘红研究员最近在央视“昨天和今天的国民党”节目中作的相关介绍。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  相似文献   

11.
昨天、今天、明天……缀成人生的标点。我说:昨天是逝去的风,明天是流动的云,今天则是足下坚实的土地。 生命是一幅幅多彩的图画,或瑰丽、或明媚、或晦涩、或暗淡、或高明、或笨拙……。梦难圆,情未却,总难免抹上一层苍白,涂上一缕遗憾。回眸昨天,涛声依旧,苔痕依旧,只是情感被岁月的利刃支离得破碎,伤痛之余,才恍然发觉昨天太匆匆,童年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一生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停的走,走过昨天、走在今天、走向明天。有的人谈起昨天, 总是责怪自己某年某月某日某事没有做好,总是在阴影笼罩之下, 让无奈占据岁月,结果浑浑噩噩, 碌碌无为,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有的人谈到明天,总喜欢把未来编织得满天星斗,五光十色,光辉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  相似文献   

14.
高希均 《台声》2003,(5):45-46
新台湾人《远见》杂志曾在1994年9月制作了一个“新台湾人”专题,引起热烈回响。次月我在《远见》写了:《新台湾人:改写台湾生命力的新剧本》。时间上比一些政治人物用“新台湾人”大概早了几年。文中,我对“新台湾人”有这样的诠释:“新”台湾人的最大特征是,不再自怜于历史捉弄所带来的悲情与委屈。“新”台湾人的共同分母来自于教育普及所带来的自信。“新”台湾人正在逐渐摆脱“移民与流民”中蕴藏的狠、自私、机会主义、西瓜靠大边……的性格;代之而起的是要讲求一个民族得以绵延的“信”与“义”。“新”台湾人也正由内向外地将岛屿性…  相似文献   

15.
台上,是昨天与今天的心灵对话;台下,是今天与昨天的时空交流;对话与交流,掀起巨大的情感波澜,随之而来的则是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蔡子民 《台声》2000,(3):50-51
2000年是台湾人民“2·28”起义53周年。“2·28”起义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一直到“2·28”45周年纪念会时,国民党当局才承认“当时的政府犯了很大的错误”。“2·28”已有历史定论,是台湾人民要求民主自治、爱国爱乡的正义行动。可是今天“台独分子”还在说什么“2·28”是台湾人要求台湾独立,又有人说“2·28”是“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冲突”、“起义的口号是扑杀支那人(中国人)”。本文拟正面阐述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思潮,以使大家了解“2·28”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台湾终于摆脱日本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7.
无愧岁月     
记住昨天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忘记昨天意味着背叛!记住昨天,就是记住一个民族的精神。记住昨天,是为了记住:是谁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带出了地狱?是谁用拳拳赤子之心抹去了祖国母亲的凄苦眼泪,换来了朝霞般的微笑?是谁用正义之笔捋罪恶深深刻下而把和平高高颂扬?记住昨天,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思考明天。  相似文献   

18.
郭雪筠 《台声》2022,(17):56-58
<正>作为一个4岁开始就在北京长大的台湾人,方承暄听过台湾人认为她“不是台湾人”,也听过大陆人说“你是台湾的,不是大陆的”,她曾经陷入一个“到底我是哪里人”的迷茫时期。在高考作文时,方承暄曾这样写,“或许我对台湾不了解,但那里是我的家乡;或许北京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这位台湾“80后”女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两个家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让世界了解西藏的昨天和今天──访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王秀英日前,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我见到了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这位副主席朴实、干练,又极为平易,她非常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我自然而然地提到了令全国亿万妇女关心和瞩目...  相似文献   

20.
人生本色     
对于人生,不少人总是感慨:人生既短暂又漫长。其实,人的一生也只是在昨天、今天、明天的反复中一步步走过来的。那么,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三天”呢?假如人生是一条河,昨天则是河之源头。昨天,记录着我们的奋斗,保留着我们的足迹,铭刻着我们的成败。我们不应该把昨天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