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掀起大陆求学热王小珍海峡两岸的交流继台商大陆投资热、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热之后,近年来又有一股热潮激荡,那就是台湾学生赴祖国大陆求学热。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始于1987年,90年代以后,渐成气候。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从1992年起,台湾到大陆上大学的学...  相似文献   

2.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3.
台湾当局对毕业于祖国大陆高等院校的学子学历采取片面认可政策,这给到福建求学的台湾学子心头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云。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共有3所大专院校获准招收台湾学子,福建中医学院是大陆最早招收台湾学子的中医院校,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招收了来自台湾的学子300多名。近日,记者到福建省台湾学生最集中的福建中医学院台生公寓,通过与部分台生交谈,发现台生普遍对台当局这一政策持批评态度。台“大陆学历采认政策”来龙去脉据有关人士介绍,去年以前,台湾当局对赴祖国大陆求学的学子学历一直采取不予认可的态度,而去年…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演进,直接或间接引起多次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人员流动。 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迫于岛内舆论和民心压力,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随后,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求学渐次热络,从而形成了老兵回家、青年创业、返乡投资等一波又一波“大陆热”台湾老兵:“想回家,永远都不会是错的!  相似文献   

5.
李遥 《统一论坛》2001,(1):22-23
钱宁先生在《留学美国》一书中列举了两个例子:1982年,一个从大陆到美国的留学生在机场被台湾留学生错当成台湾学生接走,当这位大陆留学生发现自己置身于台湾人的围绕之中时,精神十分紧张,想:“这下可坏了,掉进特务窝里了。”20世纪80年代初,在纽约的  相似文献   

6.
1949年后台湾当局将澳门作为颠覆新中国的前沿阵地,但这一政策至60年代中期彻底破产。1967年后,台湾对澳门转向实行非敌对性领域的文教及侨民政策。80年代后,随着两岸关系变化,澳门成为台湾进行文化宣传、抵销“一国两制”影响的特殊阵地。90年代以来澳门在两岸中的中介作用日益明显,台湾当局转取务实作法,为“九九”后台湾在澳门争取更多利益。未来台湾对澳门政策将随着两岸关系及台湾“大陆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的全国人民的三大任务之一。经过近20年的努力,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怀抱,只有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条是国际因素,即美国的干预、阻挠;一条则是岛内因素,即台湾当局的“经济牌”,它以其经济上的成就为资本,认为大陆贫穷,“两岸统一就等于把银子分给大陆人花”,台湾吃亏了,除  相似文献   

8.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的第一位记者。1987年11月中旬,《台湾时报》副总编张自强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的第一位艺人。1987年11月中旬,曾获得台湾电视广播最高奖——金星奖,被戏称为“台湾最丑陋的男歌星”凌峰,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他在大陆拍摄了探亲片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7年11月2日开始,海峡两岸解冻,台湾当局允许除现职人员外,凡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的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1988年11月又决定,在大陆的直系血亲、配偶可去台湾探病与奔丧,并决定县以下现职人员不涉及保密者可到大陆探亲。随后,台湾岛内掀起一股“大陆热”。在民众的呼声下,  相似文献   

10.
陆红梅 《台声》2002,(4):30-32
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也于2002年元旦以“中国台北”的名义成为WTO的正式会员。由于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交流的限制有悖WTO自由贸易的规则,而且束缚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因此在两岸正式成为WTO成员前后,台湾当局着手对其大陆经贸政策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些调整很有限,“犹抱琵琶半遮面”,与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发展及两岸人民特别是工商界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正式松绑“戒急用忍”审查原则2001年11月20日,台湾“经济部”宣布修正“在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  相似文献   

11.
张彬 《两岸关系》2010,(3):40-42
赴台驻点采访,艰难中起步 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大陆记者到台湾驻点采访是在2000年底做出的决定。2000年11月9日,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局公布了“大陆地区新闻人员进入台湾地区采访注意事项”,随即批准4家大陆中央新闻媒体赴台驻点采访,分别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2.
近期以来,台湾当局在多种场台频繁提出“民主统一”的问题,声称“‘台湾经验’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经验”,“企盼人陆方面充分厂解台湾半世纪来的民主化重大演变”,“中国的再统一应该循序渐进……视大陆地区民主化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决定和平统一的进程”云云。台湾当局提出所谓“民主统一”问题,无非是想借“民主”的护身符长期维持“分裂分治”的局面。台湾内部一些包藏祸心的势力,更是企图借“民主”搭建一架通往“台独”的桥梁,妄图用公民投票的方式,达到把台湾从祖国版图分裂出去的目的。所以两岸当前分歧的 焦点,既不是…  相似文献   

13.
朱显龙 《台声》2004,(7):18-19
台湾当局仗着比较发达的经济,怀着美国等国际社会支持“台独”侥幸心理,通过绑架民意来推行“台独”分裂政策,挑战大陆维护统一的能力与决心。然而从两岸的实力对比、台湾经济的脆弱性、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和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来看,台湾当局根本无法达成“台独”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木鸣 《台声》2005,(9):12-12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近日宣布,对在大陆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这是大陆继赠送台湾同胞一对熊猫、对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减化台湾同胞签证手续之后的又一优惠政策。台湾有关方面对此的回应是:拉拢台湾学生是大陆“统战”工作的一部分。今年4月以来,大陆方面如上所述相继推出了不少使台湾同胞受益的政策。几乎每一次,台湾当局的回应中都少不了“统战”二字,水果“统战”农民,学费“统战”学生……某种角度来说,此话说得不错,这的确是对抗“台独”的一种“统战”。但此“统战”非彼“统战”。台湾某些人口中的“统战…  相似文献   

15.
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祖国大陆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台声》2001,(4):22-22
尽管台湾当局一再试图以“戒急用忍”政策来阻碍两岸的经贸交流,但自 1987年海峡两岸开始民间往来至今,已有近 5万家台湾公司来大陆投资,投资总额达 3万亿新台币。近年来,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呈现大型化、高科技化及上下游集体化的趋势。许多台湾高科技企业受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前景吸引并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突破台湾当局的诸多限制,筹措巨额资金,加快投资祖国大陆的步伐,设立大型生产基地,为企业发展创立新的根基。 台商投资大陆 高科技产业的原因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初期,投资大陆的台湾企业,多采用 “区域分工型”的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所倡导和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得到了台湾当局的积极响应。美国基于牵制中国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扩大对台贸易出口的双重动因,对台湾加入TPP表示支持。而台湾当局出于拓展“国际经贸空间”,提升美台实质性关系,并减少对大陆经济依赖度等多重目的,也积极谋求加入TPP。但是受制于两岸关系的现实以及中美关系的大局,加之台湾岛内经济自由化程度远未达到TPP的要求,台湾当局加入TPP的过程势必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是最近中美首脑会晤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克林顿访华,对台湾产生强烈冲击,从下面综述的台湾媒体的报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各界的高度重视。台朝野各党:密切关注美“三不”政策对台产生的强烈冲击克林顿是第一位公开阐明美对台实行“三不”政策的美国总统,引起台湾当局高度重视。从李登辉、连战、萧万长到“外交部”。“陆委会”以及“大陆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官员相继对此发表看法。台当局最担心的是“三不”政策对台湾产生的冲击,担心他们所谓的“台湾利益”会由此受损。7月2日,李登辉针对克林顿访问大陆行将结束时表示,…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0月,一支由12人组成的台湾出版界代表团,分别从香港、日本转机降落到上海虹桥机场,带队的是时任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副秘书长(现为协会理事长)的陈恩泉,与他们一同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还有3000种台湾出版的书籍。这是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第一个以行业团体的形式正式来到中国大陆的代表团。其时,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刚刚开始,而台方仍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从那时至今,陈恩泉前后300多次来往大陆,为两岸出版交流奔波了20多年,成为两岸出版界耳熟能详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马康庄 《台声》2006,(5):29-29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赴大陆参加第一届“两岸经贸论坛”。去年的连战大陆行引起国际瞩目,各方都誉之为两岸的“破冰之旅”,尤其是美国方面一再向台湾当局表示,这是个正面有益的发展方向。连主席也从大陆带回来善意响应和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两岸直航包机正常化、台湾水果销行大陆,熊猫来台湾等等。一年了,所有的议题?都遭到台湾当局以不同的理由——挡住,或完全不作响应,不为所动,两岸关系还在原地踏步。就在连战一行人出发之前,“陆委会”主任吴钊燮发表谈话,宣布有关两岸包机及大陆人士来台观光事宜,希望大陆能在6个月内和台湾完成协…  相似文献   

20.
台湾自陈水扁上台以来,可谓风波不断。从八掌溪事件到核四风波,从“罢免案”到“释宪案”,加之“绯闻案”、“尹清枫案”等穿插其间,整个台湾政局已被搅得动荡不安。其中最具杀伤力的,要数核四风波案,这枚在去年10月引爆的“超级政治核弹”,至今仍在岛内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核四”争议由来已久 电力不足一直是台湾产业发展挥之不去的梦魇。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台湾当局于70年代相继兴建了3座核能发电厂,核能发电一度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并驾齐驱,占台湾电力供应的三分之一。80年代初,台湾当局又提出兴建第四座核能发电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