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少帆 《台声》2001,(4):36-37
清季台湾割让之前,曾赴岛内的大陆文界名流有林琴南和谭嗣同;日据台湾时期,则有章太炎和梁启超到访。   梁启超平生第一次,也是唯独一次的台湾之旅,时为宣统辛亥年( 1911年) 二月下旬,从日本横滨港启程。他偕女儿思娴,于岛内各地游历未足半月,却将一路上的观感情思,同步写成《海桑吟》一卷。这卷诗歌,被视为近代晚期台湾史料的重要文献。   《海桑吟》之作,是他舟次马关时开始动笔的。海轮上,又遇有台湾“遗民”与他谈起 16年前台土沉沦的往事,诗笺上于是出现了“听谈天定只伤凄”的句子。二月二十八日,当船靠台湾北…  相似文献   

2.
卢彦 《台声》2001,(5):41-42
本想了解一位学者离休后的普通生活,聊起来,我们的话题竟在海峡两岸之间畅快地游弋。   陈弘先生是台湾省人,年轻时就读于台湾北部的一所中学,那段经历和感受,让他足足铭记了几十年。   学校里,日本学生占了大半。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台湾学生受尽日本人的压迫和欺凌,陈弘与同学们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1946年,陈弘考取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招考升学内地大学公费生,到上海复旦大学读经济系。 1948年暑假他回过台北,以后便是漫长的别离。别离自然是苦涩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楚,伴随他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对家乡…  相似文献   

3.
当年,我在台湾新竹市参加了“二·二八起义”,在起义中担任该市学生队总指挥,分派学生控制市区的各警察派出所,负责维持社会秩序。“新竹市二·二八事件善后处理委员会”成立时,市参议会议长张式谷任主任委员,我作为学生代表是该会委员。我还作为新竹市的五人代表之一,赶赴台北参加了在台北市公会堂举行的“全省二·二八事件善后处理委员会”会议。会议由王添灯先生主持,草拟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的条件,提出了台湾实行民主自治的要求。事实表明,台湾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提出的政治诉求是维护国家统一民主建国的前提下,台湾…  相似文献   

4.
方生 《台声》2001,(1):37-39
我想谈谈杨逵这位伟大的台湾作家、台湾新文学奠基人之一,对台湾学生民主运动,主要是对台湾大学进步学生文艺社团——台大麦浪歌咏队的关心和支持,由此体现了杨逵对年轻一代寄予的厚望,对在台湾开展学生民主运动,特别是新文艺活动的殷殷期待。  先讲讲我对50多年前发生的台湾新文学思潮讨论意义的一点认识。当时,台湾人民“2·28”起义被残酷镇压还不久,被杀害的许多台胞的血迹还未干,而且,第二年,就在“2·28”起义1周年前后,台湾又生发了一起鲁迅挚友许寿裳先生被害事件,这是一起明显的政治谋杀案。其目的是杀一儆百。首当…  相似文献   

5.
张作锦 《台声》2001,(2):18-18
这十多年来的台湾,内斗无时或已。每有政治风潮,就有人要检验另一些人对乡土的忠诚度:你爱不爱台湾?  爱不爱台湾,很难找出一个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甲说自己爱台湾,很爱;乙说对方不爱台湾,半点也不爱。这就成了各自表述,既无“共识”,也无“精神”。事实上,当乙质问甲爱不爱的时候,乙已经认定甲不爱,甲已居于百口莫辩的劣势了。  当然,甲引起乙的怀疑,也不能全怪乙,甲也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他希望台湾更好,不要走上险境;而他也有点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服膺爱德华·撒以德在《知识分子论》中的主张:知识分子是“向…  相似文献   

6.
李立 《两岸关系》2002,(6):20-23
大将陈赓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位名将之鹰,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夫人傅涯是位台属。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早在1938年就去了台湾,她和亲人天各一方,半世不得相见。 这一切大大激发了我采访傅涯的欲望,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她的住址。门铃响后,没想到为我开门的竟是84岁高龄的傅  相似文献   

7.
“国语运动”是台湾光复后(1945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运动对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特别是教育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语运动”所以能在台湾取得重大成就,其中,范寿康先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4,(11):67-67
苏庆黎,台湾省台北市人,前台湾夏潮杂志总编辑,台籍爱国主义者苏新长女,不幸于 2004 年 10 月 19 日 10 时 45 分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 58 岁。 苏庆黎 1946 年 2 月 10 日在台湾省台北市出生,取名“庆黎”,即“庆祝台湾的黎明”、庆祝台湾光复之意。“二 · 二八”事变后,苏新携家人奔赴祖国大陆。后又托人将苏庆黎带回台湾由亲友抚育成人。此后父女两岸相隔,终究无法再见到一面。革命者、爱国者苏新的女儿终究无愧为苏新的女儿:在台湾戒严时期肃杀的气氛下,苏庆黎继承了台湾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前进,不懈奋斗,无怨无悔,不…  相似文献   

10.
张科生 《台声》2003,(7):38-41
●她的兄长是台共创始人之一翁泽生●她是奔赴延安参加抗日的第一位台湾女性  相似文献   

11.
李敬臣 《半月谈》2005,(4):68-69
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令我想起前不久在我国台湾省参访时的一些见闻。台湾有一些新东西,新到举世无双。台湾也有不少旧事物,旧到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2.
王海军 《台声》2011,(1):67-68
回大陆之后,时常有人问起我,台湾怎么样?我总是无以应答,因为台湾带给我太多太多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王阳 《台声》2002,(9):18-20
“团结、友谊、共同进步!”随着一句齐声高呼的嘹亮口号回荡在空中,期盼已久的“2002年海峡两岸高中生宁夏之旅夏令营”于7月21日上午,在宁夏中卫县第一中学的校园开营。在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中,来自台湾台北内湖高中、台中高工、高雄立志高中的22名师生与宁夏银川市二中、石嘴山市三中、中卫县一中的22名师生一起交流了学习经验,参观了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和宁夏建设成就,参加了各类文体娱乐活动,从中领略宁夏的风光风貌,感受宁夏的风土人情,体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对祖国大陆、对西北宁夏的了解和…  相似文献   

14.
15.
读2000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首气盖千秋的《谒延平祠》出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6.
台湾行     
台湾——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自童年记事起,就早已将它铭刻在心——祖国的宝岛、一颗闪耀在深蓝色太平洋上的璀璨明珠;陌生,却因它远隔万水千山,海峡两岸由于历史原因,一直长期隔断了往来与联系。近十几年来,两岸的交流随着各方努力和大陆改革的春风而日益增  相似文献   

17.
姜山 《台声》2006,(9):79-79
“只要花100万元(新台币,下同;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就能把像莎拉波娃这样的俄罗斯美女娶回家。”这不是广告词,也不是诈骗集团的新花招,而是岛内切实存在的新趋势。容貌和身材是优势据台湾《时报周刊》报道,身材高挑、金发碧[、外形姣好的俄罗斯女郎,已成为岛内高收入阶层的婚姻对象,如医生、教授和电脑工程师等,都愿意娶俄罗斯女人。据台湾虹桥国际结婚顾问社负责人蔡顺芳介绍,这些高收入阶层,可能因为太会读书或工作过于忙碌,虽然收入和学历很高,但为人不够浪漫,有的甚至过于乏味,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但他们又不愿意娶东南…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2,(11):10-10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兼联络部部长郑东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0月26日22时3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54岁。郑东宁同志1948年10月27日生于台湾省台北市。青年时代就读上海无线电技术学校。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任江西省乐平矿务局工会副主席。1985年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学习两年。1988年进中共中央党校台籍干部理论培训班学习一年。1992年调入全国台联,历任办公厅副主任、主任,机关工会主席,联络部部长,全国台联副会长。郑东宁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  相似文献   

19.
谢同生  侯轹 《台声》2006,(7):58-59
4月19日晚,两岸作家们在嘉陵江畔的一条船上进行座谈,自称是“新台湾人”的台湾知名作家爱亚第一个发言,她款款深情地讲:“我是45年出生在(重庆市)璧山,临来时问母亲有关家乡的事,对我来讲,感觉是回娘家”爱亚一席话引来了“两岸作家西部采风”举办方的特殊关爱,在行程满满的活动中安排爱亚回故乡。爱亚踏上了回故乡的路,她眼睛湿润地对陪同人说:“一想到要回故乡,我就情不自禁要流泪,真很难控制。”为不让爱亚过分伤悲,陪同人一路上不停地和她谈天说地(爱亚在感谢举办方特安排她回故乡时,特意提到回故乡路上陪www.taisheng.爱心中国同人的…  相似文献   

20.
周双林 《台声》2002,(12):46-47
我国宝岛台湾地区供奉的神灵大多是从大陆移植过去的。在这些神灵中,爱神庙和爱神崇拜可谓别具特色。比如,台北市的北投地区有一座爱神庙,大殿中供奉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这是一对生活在汉代的才子佳人,从相识相恋,到一同私奔、当垆卖酒、贫贱厮守,这段传颂了千百年的佳话,感动过多少热恋中的男女。谁能想到,台北市的居民竟然热情而又执著地把他们当作爱神来供奉!走进庙门,迎面是一幅颇具警示意味的对联:“真情无人见,假情天有知。”仿佛冥冥之中有一位严厉的长者,时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