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列宁的一生中,无论是在沙皇统治的反动年代,还是在十月革命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都刻苦攻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十八岁的列宁,就开始攻读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他写成《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时,只有二十四岁。在这本书中,他提到和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十部重要著作和两封书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遭到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歪曲和攻击的时候,列宁更加努力攻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他指出:“我还在‘热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任何对他们的恶意非难,我都不能漠然置之。不,这是真正的人!应当向他们学习。我们不应该离开这个立场。”(《列宁全集》第35卷,第272页)直到列宁生命临终前的最后几天,他还反复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由于列宁极为勤奋刻苦,他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几乎全部读  相似文献   

2.
我担负着指导《唯物辩证法发展史》研究生的任务。过去这个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学说,列宁怎样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毛泽东又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丰富发展了唯物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经反复论证的一个科学命题。他们不仅多次阐明这个观点,而且“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的基础论”。(《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37页)在这一科学理论中,有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观,是列宁为马克思义主理论宝库增添的崭新内容。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关于实践标准学说的基础上,对这一学说作出了新的发展。从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看,他作过多次阐述。  相似文献   

4.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未提出过‘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观点”;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讲的“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说法,是列宁对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一段论述“作了并非愿意的注释”后“所得出的结论”,因而这个结论是“难以成立的。”①我觉得,这个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我们来研究列宁在引述思格斯的一段论述时所作的注释和列宁的结论——“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是否符合恩格斯的原意。列宁的引述和注释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说法:马克思有两大理论发现,一是发现唯物史观,二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或发现剩余价值;其源出自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反杜林论》。 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有关论述后,我认为,唯物史观的确是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之一;而剩余价值学说是否也是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之一,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至于把剩余价值的发现列入两大理论发现中,更是明显不当。以下拟从三方面说明后面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教育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我通过《科学人生观》教学实践,真正感受到:课前让学生进行五分钟革命领袖文选朗读,对育人很有裨益。具体步骤是:(1)教师精选一篇或一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的经典著作。精选时做到:知识深浅与一般学生知识结构结合起来,文选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文选内容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三课,援用了恩格斯的“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论断。了解恩格斯作出这个重要论断和列宁捍卫、发挥这个论断所涉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两次重大斗争,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和意义。 1873年5月30日恩格斯致马克思的信中提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大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关于这个原理提出的时间问题,传统的看法是:早在1852年,马克思便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得出了有关这个问题的结论,1871年的巴黎公社证明了这个结论。本文想对此提出一点不同的看法。一、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从来就没有说《雾月十八日》一书已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而这一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是非常重要的。1869年和188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雾月十八日》一书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早有提示,但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6页)列宁也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发展”。(《列宁全集》第6卷第11页)斯大林继承了马克  相似文献   

10.
路位维希·费尔巴哈与抽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马恩选集》第.1卷)卡尔·马克思(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辩证法的要案(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矛盾论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实践论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唯物辩证法大纲李达人民出版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等人大出版社遇俗哲学韩树英青年出版社简明哲学原理杨焕章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荟本原理 十一所高校哲学教材编写组辽宁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十九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写组 福建人民出版社自然排证法讲义(初搞) 《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三条主要依据,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三条依据是毛泽东同志奠定的,邓小平同志发展的。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条依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奠定与发展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建党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一文中谈到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时指出:“在这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正是  相似文献   

13.
拙文《社会主义史中的一百个“第一”》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第16期选载后,汪义诚、都淦二同志对其中三条提出了不同看法,与我商榷,本人深表谢意。我完全同意汪、都二同志的这一条意见:“准确地说,第一次公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在1847年9月出版的《共产主义杂志》试刊号第1期。”但对另外两条,我仍有不同看法,今提出来与汪、都二同志进一步探讨。 (一)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我同意汪、都二同志的这一点意见:“如果根据《马恩选集》的註来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则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如何科学表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时,有的同志指出,“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论述作出的科学表述,是对恩格斯关于“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观点的进一步引伸和发挥。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作一番追根溯源的研究。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一书中,论述真理问题时曾经提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5.
一、新增这一节的由来和编写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内部试用·征求意见)一书发行后 ,听取了专家和读者的意见 ,主编建议 :增加一个原来所没有写的内容 ,即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马克思逝世以后 ,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就落到了恩格斯一人的肩上。正如列宁所说 ,“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欧美各国工人政党“都从年老恩格斯的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宝库中得到教益”。(《列宁选集》第1卷第88、96页)巴黎公社失败后 ,欧洲的历史和工人运动进入了为未来的时代作…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 《理论月刊》2003,(5):18-20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这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到邓小平,对这一高难度的历史重大课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两制”关系上的正确观点,奠定了邓小平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道,共同缔造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曾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21卷第72页)然而,西方一些学者却无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崇高地位,对恩格斯进行了大肆攻击,炮制所谓“恩格斯与马克思对立论”。这一论调在西方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介绍和评析,以揭露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其基本精神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列宁指出:“我们已经看到,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1937年,毛泽东同志为了从认识论和宇宙观的高度去分析和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写了著名的《实践论》这篇光辉著作,科学地解决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是对我国十四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谈话”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充满了务实、求是的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统一。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如何根据本国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浙江人大》2012,(11):75
《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韩毓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本书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与卢梭、黑格尔、康德等思想大师的渊源,并分析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手段,列宁开创了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毛泽东则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新道路.在战争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战争是一定阶级和国家的政治的继续,列宁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毛泽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基本原理.在人民战争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民战争的根本性质及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毛泽东领导的人民战争不仅在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使之发展成为系统完整的人民战争理论.在军队建设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军队的产生、本质及其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列宁和斯大林提出了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则开创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建军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